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市场股票暴跌,资本主义史上影响范围最广、历经时间最长、打击最为沉重的经济危机突然降临。翌年,大危机的狂飙席卷日本。
在这场大危机中,号称“永远繁荣”的美国损失惨重,1929至1932年,美国工业产值下降了46%,英国下降16%,德国下降47%,法国下降28%。从失业率看,美国一度高达28%,几乎三个人中便有一人失业。
这场危机对日本的打击也相当沉重,其中尤以蚕丝和棉布的生产及贸易行业为甚。蚕丝一向是日本出口创汇的头号产业,其出口主要面向美国。美国发生危机后,对绸缎等奢侈品的需求锐减,从而导致国际市场生丝价格直线下跌。1929年9月每包60公斤的生丝价格是1330日元,1930年10月降到540日元,下跌率达60%。[13]生丝价格的暴跌,不仅影响到日本的有关生产企业,导致经营亏损以及减薪减员,而且直接伤害了农村中蚕农的利益。1930年春蚕产量大增,但蚕价暴跌,蚕农“丰年不丰收”,生活陷入困境。
危机期间,资方除了采取减少生产的一般措施外,还普遍通过降低工资、裁减员工的办法减少开支,把危机转嫁给劳动者。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小企业大量发生,就连造船业中居于龙头老大地位的川崎造船厂也因船舶订单锐减,采取了解雇2980名职工的非常措施。据官方发表的数字,危机期间失业者达到150万人,职工工资下降了10%—15%。[14]
从世界范围看,1929年经济危机的破坏性是史无前例的,但是从日本的情况看,还是能够发现一些与美国等不尽相同的特点。
一是在主要国家中,日本是最先摆脱危机的国家。从批发物价、工业生产和出口额三项指数的变动看,日本的低谷均出现在1931年,而美、英、德、法四国的三项指标大多是在1932年进入低谷。
二是在分析日本为何能够最先摆脱这场大危机的原因时,日本学者列举了昭和危机前日本经历了金融危机的考验和产业合理化运动,资本主义有了“坚韧性”和“自律性恢复”能力。[15]这一见解值得进一步考证。
三是1931年9月日本制造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日本称“满州事变”),是1932年日本能够比欧美各国先行一步走出危机低谷的重要原因。侵华战争扩大了“需求”,刺激了生产和供给,使得日本的工业生产指数在1931年降到最低点的92以后,1932年回升到98,1933年达到113,而1931年美、英、法、德四国还在64、88、61和81上徘徊。
注释
[1]桥本寿朗、大杉由香:《近代日本经济史》,岩波书店,2000年,第175页。
[2]有泽广巳监修:《昭和经济史》,日本经济新闻社,1976年,第5页。
[3]三和良一:《概说日本经济史(近现代)》,东京大学出版会,2002年,第88页。
[4]安藤良雄编:《日本近代经济史要览》,东京大学出版会,1981年,第100页。
[5]中村隆英、尾高煌之助编:《日本经济史6二重结构》,岩波书店,1989年,第282页。
[6]详见安藤良雄编《日本近代经济史要览》,东京大学出版会,1981年,第100页“全产业事业公司利益率的变动”表。
[7]有泽广巳监修:《昭和经济史》,日本经济新闻社,1976年,第4页。
[8]桥本寿朗、大杉由香:《近代日本经济史》,岩波书店,2000年,第168页。
[9]中村隆英、尾高煌之助编:《日本经济史6二重结构》,岩波书店,1989年,第281页。
[10]中村隆英、尾高煌之助编:《日本经济史6二重结构》,岩波书店,1989年,第291页。
[11]详见安藤良雄编《日本近代经济史要览》,东京大学出版会,1981年,第112页铃木商店资产表。
[12]详见安藤良雄编《日本近代经济史要览》,东京大学出版会,1981年,第113页。
[13]有泽广巳监修:《昭和经济史》,日本经济新闻社,1976年,第53页。
[14]小林良彰:《昭和经济史》,索迪克出版社,1989年,第20页。
[15]桥本寿朗:《大恐慌时期的日本资本主义》,东京大学出版会,1984年,第3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