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业革命的进程和特点(1 / 1)

关于日本产业革命的始点和终点,日本学界一直存在分歧,争论的主要焦点是以何为标准确定产业革命是否完成。以大内力为首的一派认为,只要以棉纺织机器工业为代表的生活资料生产确立了统治地位,就意味着产业革命的完成,学界称此为“棉纺织工业说”;而以山田盛太郎为首的另一派则认为,产业革命的完成应该以机器生产在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两大领域均取得统治地位为标志,即所谓的“两部类说”。本书认为,日本产业革命的起点是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因为当时不但初步建立了适应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体系和公司制度,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且掀起了一场兴办近代企业的**,以蒸汽动力机械的采用为标志,机械纺织和铁路建设等新型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被急剧地移植进来并迅速扩散,表明产业革命的时代已经到来。日本产业革命基本完成的时间下限是在1910年前后,之所以使用“基本”这一限定性用语,是因为产业革命本身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其内涵相当丰富。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传统的观点认为,蒸汽动力(与此相对应的是轻工业,典型例证是英国)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产业革命的完成。然而,这种意义上的革命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因为革命还在“继续”,其后又发生了电力革命、电子革命、原子能革命和信息革命。探讨日本的产业革命时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当其产业革命启动时,以电力为先导的重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在英、法等先进国家兴起,这就使日本的产业革命出现了蒸汽革命刚刚展开便又开始了电力革命的现象,两者在相当程度上是交叉和并行推进的,这也是许多后起国家开展近代化所共有的一般性特点。

从日本的情况看,产业革命一旦启动,其发展的速度是相当快的。也就是说,日本在1886至1910年的25年时间里,走完了原生型产业革命发生国大约用一个世纪的路程。这是因为后发国虽然起步很晚,但却具有“后发优势”,可以直接学习、移植和效仿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从而实现跳跃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