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赢得众院选举后,2012年12月26日,由自民、公明两党联合执政的第二次安倍内阁(2012.12.26—2014.12.24)正式成立,这是两党时隔3年零3个月再次组建联合政府。
安倍宣称要筹组一个“冲破危机”的内阁。内阁成员大半是经验丰富的前大臣,其中72岁的前首相麻生太郎担任副首相兼财政大臣,前经济产业大臣甘利明也复出,麻生和甘利明都是安倍的亲信。还有担任农林大臣的前防卫相林芳正,担任法务大臣的前财政相谷桓祯一等。这一人事安排,显示安倍要把搞好经济放在第一位。
据日本共同社2013年1月30、31两日进行的舆论调查显示,安倍晋三内阁的支持率为53.7%,比上年12月调查时上升4.3个百分点;不支持率为35.3%。日本经济新闻社于1月22至24日的舆论调查显示,安倍内阁支持率为47%,与去年12月上次调查持平。在此后的几年里,安倍内阁的支持率大都维持在50%以上。
日本媒体调查所显示的“内阁支持率”,可以反映出政府在国民中受支持的程度,也就是国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几年来,安倍内阁的支持率基本上保持在较高水平,一般认为这是因为在野党的低迷“根深蒂固”,在野党第一大党民主党的支持率一直保持一位数左右,高达40%的国民不支持任何政党。
从这一情况可以看出,日本国民虽然没有积极支持安倍政权,但仍对安倍政权持消极的支持态度。所以,拥有50%以上支持率的安倍首相,还会长期执政一段时间。短时间内下台几乎不太可能。
安倍2006年第一次上台后,在短短的1年任期中做了三件大事:一是作为修改宪法的前奏,修改了素有《教育宪法》之称的《教育基本法》,旨在消除战败国的“自虐心理”,重振大和民族精神;二是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大幅提升了军事因素在国政中的分量,意味着偏离重经济轻军备路线;三是强行通过《国民投票法》,为修改宪法做准备。
2007年,日本国会通过与修改宪法程序有关的《国民投票(公决)法》。根据该法的相关规定,经过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各三分之二同意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一定期限内提交国民投票,过半数赞成宪法修正案即正式通过。一般认为,这是从法律程序上降低了修宪的门槛,为安倍政府正式修宪迈出了第一步。
2012年第二次上台后,安倍明确表示修宪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表现出要在任期内完成修宪的强烈愿望,加速了修宪进程。修改的要点包括:规定国旗国歌、阐明自卫权范畴、保持国防军、尊重家庭、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确保财产的安全性、新设紧急状态的发布、放宽修宪条件等。
安倍利用国际上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的有利形势,为摆脱战后体制的束缚打出“奉行积极和平主义”的旗号,加速了修宪强军的步伐,急于把日本变成一个可以拥有正规军队和向海外派兵打仗的“普通国家”,实现“政治军事大国”的目标。
鉴于修宪难度大,一时难于实现,安倍采取了绕过修宪门槛而通过修改宪法解释的手段来达到解禁集体自卫权、向海外派兵的目标。在2014年7月采取“内阁决议”的方式修改了宪法解释,以达到解禁集体自卫权,向海外派兵的目的。同时,咨询组织“关于重建安全保障法律基础恳谈会”向安倍提交了一份建议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报告书。
根据该报告书和安倍据此提出的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基本方向”路线图,日本自卫队今后无论从组织性质和法律地位上,还是从活动范围及承担义务上来说,都无异于正式军队,因此,日本战后“放弃战争”和“专守防卫”的安保政策将发生根本变化。
安倍两次组阁都提出了国家战略构想,从“美丽国家”到建设“强大日本”,无不坦露出自信的“大国志向”。安倍试图通过重塑大国的国家认同,恢复国民自信心,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战后日本,从吉田茂、中曾根康弘,到小泽一郎、安倍晋三,尽管有关国家战略定位的措辞有所区别,但其实质和内核则洋溢着一脉相承的大国信念:摆脱战后体制的制约和束缚,修改由美国主导制定的“和平宪法”,谋求政治和军事大国地位,增强国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重塑近代以来的“大国辉煌”。
安倍第二次上台不久,国会便通过了《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相关法案》,旨在强化首相权力,已实现其“总统式首相”的梦想。该法案的核心内容是,将国家安全保障会议构建成一个收集分析外交及安全保障情报、规划制定相关政策的总指挥部,具有外交和安全保障双重功能的新机构。国家安全保障会议成立伊始制定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即提出,日本必须从“积极和平主义”立场出发,采取一系列战略步骤。随即据此向国会提出了《特定秘密保护法》,修改了《防卫计划大纲》等。
安倍提出的所谓“积极和平主义”的外交方针,实质上是要从根基上彻底解构“和平国家”的定位,转而走上一条咄咄逼人的进攻型发展道路。从“积极和平主义”理念提出后安倍的一系列言行上不难看出,安倍是想在“积极和平主义”的幌子之下,灵活解释集体自卫权,拓展自卫队在国际舞台上的空间,为尽早成功修宪创造条件。而在此过程中,中国无端地被日本设定为其修改和平宪法的绊脚石和推行国家战略的“假想敌”。
安倍于2015年3月6日通过了修订《防卫省设置法》的内阁决议,决定取消防卫部门的“文官统领”制度。“文官统领”制度规定,防卫系统必须文职官员优势于军职官员,以防止二战期间军人恣意妄为的事态重演。废除“文官统领”,意味着军职官员将在自卫队运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此外,修订案决定在防卫省新设“防卫装备厅”,统一负责武器采购、研发、更新换代、装备国际合作等业务,这实际上也是确立了军职人员在自卫队的优势地位。
安倍第二次上台后,一改过去由文部科学省主导教育改革的做法,亲自主导公共教育改革,组建“教育再生会议”,大力推行“日本教育再生改革”,强化中央政府对教育系统的控制和指导,全面要求各类学校都要挂“日之丸”和唱《君之代》,试图教育国民逐渐摆脱战败国心理,为实现政治大国铺平道路。
2016年10月26日,自民党决定将党章中规定的总裁任期最长为“两届6年”修改为“三届9年”。由此,日本首相、现任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在2018年9月两届总裁任期届满后仍可继续竞选总裁。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下届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再次连任,并且自民党继续保持日本执政党地位,安倍的首相一职最长就可以干到2021年。据日媒统计,如果安倍能如愿以偿连任首相,加上安倍2006年首次担任首相时的在任天数后,在任时间将超过3500天,将成为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
注释
[1]武田一显:《政权交代》,河出书房新社2010年版,第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