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泉纯一郎内阁(2001.4.26—2006.9.26)历时5年零5个月,其任期超过了1980年代的中曾根内阁(1982.11.27—1987.11.06),是战后日本任期最长的政权之一。
但是,小泉内阁下台之后,日本政局又出现频繁更迭的局面,甚至出现政党之间的政权更替。
小泉之后的安倍第一次内阁(2006.9.26—2007.9.26),仅维持1年就以健康理由辞职。福田纠夫长子福田康夫以高票击败对手麻生太郎当选自民党总裁,随后在国会两院会议上当选为首相,与其父福田赳夫同是以71岁的高龄登上首相之位,同时也是首位“子承父业”的首相。
但是,曾被外界认为对自民党具有稳定、放心作用的福田内阁(2007.9.26—2008.9.24)并未得到国民的青睐,据日本主要媒体共同社2008年5月3日的民调显示,福田政权的支持率为19.8%,不支持率高达66.6%;每日新闻的调查则显示福田内阁支持率为18%,不支持率达61%,均创下福田执政以来的低点,在野党也一致要求众议院提前改选。如此低的支持率势必影响自民党政权的存续,意味着自民党在众院选举将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
执政的自民党与民主党长期对立,众议院由自民党控制,参议院由民主党控制,参议院曾拒绝多个由众议院通过的重要法案,使国会几乎陷入停滞分裂境地,加之福田内阁支持率长期低迷。2008年9月1日,福田康夫突然宣布辞去自民党总裁与首相职务。麻生太郎与其他四位候选人角逐自民党总裁,麻生高票当选,随后在议员大会中被指名出任日本第92任首相,麻生内阁(2008.9.24—2009.9.16)成立。
福田内阁匆匆下台的原因之一是,福田本人尚缺乏担当首相的准备。在日本,政治家要构建一个稳定长期政权,关键因素之一是,必须在各方面经历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例如,小泉纯一郎1995年开始竞选自民党总裁,到2001年第三次竞选才如愿以偿。这期间他要在竞选期间不断调整政策主张,扩大其影响力。中曾根康弘和竹下登等人也是经过长期准备之后才登上总裁和首相宝座的。而且,凡是经过长期磨炼而上台的自民党总裁和首相,即使下台之后,其政策还能继续对下届内阁产生影响。[1]与之相反,如果准备不足,即使当上首相也是治国无术,下台后更谈不上有什么影响力。前首相宇野宗佑、海部俊树和细川护熙等人即是典型例子。总之,在日本,要想当一个稍有作为的首相,没有两三年的准备期是不行的。
麻生太郎出身名门,母系祖辈中高官辈出,父系则是著名财阀,并与皇室联姻。实业家出身的麻生1979年步入政坛当选众议员,并逐渐成长为自民党内的实力人物,历任经济企划厅长官、经济财政政策担当大臣、总务大臣、外务大臣、自民党政务调查会长、自民党干事长等党政要职。但是,作为政治家的麻生有两个特点:一是说话风趣,二是口无遮拦,容易说错话。所以外号“大嘴巴”,以“失言”著称。
论功行赏是日本新首相组阁时的通行做法,麻生内阁也不例外。麻生连续4次参加自民党总裁竞选,终尝胜果,必定要回报那些坚定支持自己的盟友。麻生内阁总务大臣鸠山邦夫、国土交通大臣中山成彬、行政改革担当大臣甘利明等当属此类。另外,麻生派在自民党中是少数派,必然依赖其他派系的支持才能维持政权基础。因此,在内阁和党内领导层人事安排中,也不得不考虑派系平衡。内阁中有近半数以上的阁员曾在福田康夫内阁中任职。麻生伊始,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福田时代的“举党”体制,让自民党内几乎所有派系都有人任职。
麻生的上述人事安排主要是为了加强自民党内部团结和在国民中聚集人气,为赢得众议院大选创造条件。日本上次众议院选举是在2005年9月,任期为4年的众议院到2009年9月必须举行大选,麻生必须在不到一年中选择对自民党最有利的时机解散众议院。实际上,早在竞选自民党总裁时,麻生就已开始为大选做准备。他在竞选中提出的“经济对策优先”、暂缓增收消费税等一系列主张也被认为是瞄准大选而讨好选民的措施。当选总裁后他又强调,必须在大选中与民主党坚决战斗,只有战胜民主党才是完成了自己的“天命”。
长期执政的自民党虽然使日本在战后从一个战败国发展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但“一党独大”体制也给日本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弊端。对此,民主党代表小泽一郎声称与官僚结合的自民党没有进行改革的能力,应该给民主党一次掌握政权的机会。不少选民似乎也对长期执政的自民党产生了“审美疲劳”。舆论调查显示,麻生内阁开局虽然支持率不低,在44.6%到51.1%之间,但是麻生内阁终究未能扭转自民党的弱势局面,在2009年的众议院选举中,大败于在野的民主党,使自民党继1993—1994年之后再度失去执政地位。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取代麻生出任日本内阁首相。
2009年9月日本第45届众议院选举,再次结束了自民党掌权的局面,实现“万众期待”的变革,即民主党上台。此前的一系列民调显示,民主党的支持率远远高于自民党,这意味着此次轮替已成定局。选前,民主党代表鸠山由纪夫成为日本下任首相几乎毫无悬念。
其实,自民党在大选中失利已历经三次:1976年、1983年和1993年。其中1993年的失利导致执政大权旁落。不过在前三次失利中,自民党仍是各政党中拥有议席最多的政党。但这次大选,自民党不仅因议席不过半而丧失执政地位,而且丧失了议席数上的老大地位,从而由执政党沦为在野少数党。
如果说1993年自民党大选失利,并于此后丧失执政地位3年标志着日本“一党独大体制(1955体制)”的崩解,那么这次大选民主党最终能一党过半甚至超过2/3的大胜,可以说是日本民主党前所未有的胜利,实现了历史性政党轮替。
此次日本选民的热情投票,正是人心思变的集中体现,也是这次大选带来的另一变化。此前5次常规大选,日本选民的投票率均在50%到60%之间。2005年以小泉纯一郎以邮政民营化为主题的临时选举,因其“剧场政治”效应发酵,投票率曾上升至67.5%。而民调显示,此次选民投票率达到69.52%。
日本民众之所以选择民主党执政,是因为人们早已对自民党政权的失望。对自民党长期执政的弊端,可以归纳为一下几点:一是长期执政导致的腐败丑闻引起国民的强烈不满,官商相互勾结,贪赃敛财的腐败丑闻屡屡曝光,加之国会议员世袭严重,“太子党”长期把持底盘,养尊处优。国民期待日本政坛出现新的气象;二是自民党利益集团长期忽略民生问题,导致日本国民怨声载道。即使在经济危机面前,自民党政权推出的经济政策,仍然仅是着眼于为企业输血、松绑,民众对此很有意见。而民主党在这次选举中一直抓住“民生”议题不放。例如,提出要给有孩子家庭发放育儿补贴,以及给农户发补贴,取消高速公路通行费及废除退休官僚体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很顺乎民意,深得民众拥戴,不管这些承诺能不能实现,但至少给人以希望,所以民众热情高涨,踊跃投票,希望民主党获胜;三是自民党长期执政导致“老人”政治,日本政坛的老朽化问题严重,使日本政坛失去活力。所以,这次政权更替,“并非是日本民主党干得好,而是由于自民党干得太烂所致,是自民党失政的结果”。
从表面上看,此次大选的确给长期近乎铁板一块的日本政坛带来了诸多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巨变背后仍有诸多不难发现的“不变”: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不变”,是高呼“变革”的民主党其实是和自民党一样的保守政党,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改头换面的自民党,其党首鸠山由纪夫、背后“教父”小泽一郎等高层均是自民党出身;另外的“不变”则集中体现在政策上,民主党在内外政策上与自民党有太多相似,只能“萧规曹随”。
鸠山由纪夫1986年以自民党身份首次当选众议院议员。1993年因为政治改革理念不同而跟随小泽一郎脱离自民党,先后加入新党先驱、旧民主党,并在细川内阁中担任过内阁官房副长官。
1998年菅直人创建新民主党,其后鸠山由纪夫两次担任民主党代表(党首)。2009年8月30日,作为民主党首脑,鸠山带领民主党在众议院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再次终结了自民党的执政地位;2009年9月16日,他出任第93任日本首相,鸠山内阁(2009.9.16—2010.6.2)成立。鸠山成为第一位民主党籍首相,同时也是自1996年以来首位非自民党首相。
2010年6月2日,因冲绳美军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处理不当,加上内政的失误,鸠山被迫辞职,由菅直人组成新内阁(2010.6.8—2011.9.2)。鸠山由纪夫在任仅8个多月,成为战后日本任期最短的首相之一。
菅直人出生于山口县宇部市,东京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毕业,曾发明麻将记点计算机并取得其专利权。在大学期间菅直人参加学生运动与校方斗争和反对《日美安保条约》,并受中国“文革”影响,组织极左翼学生成立“全学改革推进会议”,后来担任首相后也被自民党和媒体称为左翼政权、左党首相、老左派。
菅直人在1980年当选日本众议院议员,1994年1月,菅直人加入新党先驱,1996年任桥本龙太郎内阁厚生劳动大臣。由于厚生省刻意隐瞒含有艾滋病毒血液制剂的问题,菅直人出任厚生大臣后立即彻查事件的来龙去脉,其后公开厚生省隐瞒的报告及有关资料,并在有关受难者遗像前下跪致歉,此事震惊全日本,菅直人的平民作风受到广泛好评而有“草官打真官”“官僚杀手”之称。
1996年9月,菅直人与鸠山由纪夫合作组成民主党并出任该党代表(党首),并就任该党政策调查会长。1998年4月,与民政党、新党友爱等合并组成新的民主党,菅直人继续出任该党代表;同年7月,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惨败,在野党参议员推举菅直人为首相,但众议院通过小渊惠三为首相导致菅直人未能当选。后因与《周刊文春》女主播户野本优子的绯闻而辞去民主党代表一职。
2002年9月,菅直人出任民主党干事长,并于12月再度出任该党代表。2003年9月,日本自由党与民主党合并后,民主党在随后的众议院选举中夺取177个议席,成为第二大党。2004年5月,菅直人因被揭发未缴纳年金而第二次被迫辞去党首职务,此后淡出政坛。后来年金事务所发现是该所忘记记录菅直人缴纳年金,菅直人重返政坛,2005年连任众议员。
2009年9月,新民主党首次成为日本的执政党,菅直人出任副首相,并兼任经济财政政策大臣等多项职务。2010年6月2日,鸠山由纪夫因冲绳美军普天间基地搬迁事件而请辞民主党代表,菅直人当选为民主党代表及日本首相。2010年9月14日,菅直人成功击败前干事长小泽一郎,连任日本民主党代表和首相。2011年6月2日,由在野自民党所提出的内阁不信任案在众议院进行表决,结果293票反对、152票赞成,不信任案未通过,菅直人得以保住首相一职。2011年8月28日,菅直人宣布辞去民主党代表(党首)职务,并表示将在新代表选出后辞去首相一职。2011年9月2日,菅直人宣布内阁总辞职,日本国会随即通过指定民主党代表野田佳彦为日本首相,野田内阁(2011.9.2—2012.12.26)成立。菅直人结束其15个月的首相生涯,是从小泉纯一郎卸任以来第一位在任超过1年的首相。
野田佳彦7次当选众议院议员,曾任财务大臣、政府税制调查会会长、民主党国会对策委员会委员长,是民主党内的实力人物,也是日本战后最年轻的首相之一。
野田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的政治经济学部,早年想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学时加入过河野洋平领导的新自由俱乐部,1992年参加日本新党,1993年首次参选国会众议员即当选。日本新党解散后,加入新进党。1996年角逐连任众议员落败。2000年成为民主党推举的候选人再次竞逐众议院议员,顺利当选。2011年当选民主党常任干事会代表,并成为首相。
野田内阁的最大看点是强调日美同盟和日本自卫队的集体自卫权,主张制定《安全保障基本法》《紧急事态法》。在中日关系和钓鱼岛问题上,2012年以来,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不断声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并表示要筹款“买岛”。对石原的这一行为,野田内阁没有采取积极手段解决,反而主张将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向国会提交议案要求将钓鱼岛确认为日本固有领土。野田内阁这一由政府出面“购岛”的决定,使中日关系降至低谷。
野田内阁在2012年一年内,相继进行了3次改组。然而,多次改组并未解决野田内阁支持率低的问题。2012年11月,内阁支持率下降到17.7%,创下2011年9月上台以来的最低。在经历数月的支持率持续走低、在野党不断质询逼宫之后,野田内阁不得不解散众议院重新选举,并于2012年12月26日的临时内阁会议上辞职。于是,以鸠山由纪夫、菅直人、野田佳彦为代表的历时1198天的民主党政权划上句号。自民、公明两党又成为执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