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自民党政权的中兴与崩溃 一 自民党政权的中兴 (一)中曾根政权的诞生(1 / 1)

1982年10月12日,执政两年多的铃木善幸突然宣布不竞选下届总裁。这样,“意外”诞生的铃木政权,又“意外”地从政治舞台上退下来。铃木内阁表明辞意后,自民党内各派势力围绕总裁和首相候选人问题又展开了明争暗斗。

早在铃木宣布退出竞选之前,田中、铃木和中曾根之间已就“下面由中曾根接任”一事取得共识。于是,正当中曾根、河本、安倍、中川四人准备开始竞选时,有人又提出了通过协商产生总裁的主张,并且将预选日期向后推迟一个星期,以便留出充分协商的余地。这是自民党一贯的临机应变的做法。

协商在福田前首相、铃木首相、二阶堂干事长三人组成的调整委员会内进行,有人提出由中曾根任首相,河本任总裁的所谓“总总分离论”,但未取得一致意见。协商继续进行至最后一天即10月22日,仍没有结果,在会谈即将结束的时候,田中派的田村元突然闯进会场,要求协商继续进行,并提出中曾根任首相、福田任总裁的主张。铃木、河本、安倍、中川都接受了这一方案,福田也只好接受。但就要落实此方案时,没有想到田中为了报复福田而指示中曾根拒绝接受此案,致使中曾根首相、福田总裁案流产。

10月23日开始的总裁预选持续了一个月,11月24日开票。投票总人数为974150人(投票率为93.1%),中曾根得559673张票(占57.6%),占绝对优势,这是田中、铃木、中曾根联合的结果,河本、安倍、中川分别得265078张(占27.3%)、80443张(占8.3%)和66041张(占6.8%)。[1]反主流派本想在这次选举中建立反中曾根联合战线,但鉴于选票悬殊,河本、安倍退出第二轮决选,于是没有召开党大会就确定中曾根为总裁。中曾根的顺利当选,显然应归功于田中派的大力支持,而田中之所以支持中曾根,是他本人准备复出政界和等待“洛克希德事件”的判决,以图扩大田中派势力。

1982年11月25日,中曾根在自民党大会上就任总裁之职。27日,第一届中曾根内阁(1982.11.27—1983.12.27)成立。田中派6人参加内阁,加上接近田中派的无派阀2人,实际上田中派共有8人进入内阁,尤其是作为内阁关键职位的内阁官房长官,打破由本派出任的惯例,起用了田中派的后藤田正晴,所以中曾根内阁一度被舆论界称之为“角营内阁”(在日语中,“营”和“荣”同音),又有人戏称为“田中曾根内阁”。

中曾根的这一人事安排,显然是对田中的回报,因为他知道,如果没有田中的支持,他既当不了首相,政权也无法维持下去。当时舆论界普遍认为,新内阁将无疑由田中控制,是“田中内阁的翻版”,中曾根只不过是块招牌而已。因此它将是一个空前不稳定的内阁,最长只能维持两年。但是历史事实却与人们的预料相反,中曾根内阁执政长达5年之久,在自民党的历史上仅次于佐藤政权的7年8个月,超过了池田政权的4年零4个月和岸政权的3年零5个月,即使在自民党成立之前,也只有吉田茂内阁超过了中曾根内阁。中曾根内阁不仅成为佐藤之后执政时间最长的内阁,而且还成为大力推动日本政治转折的重要内阁。

在自民党长期政权期间的15位总裁中,连选连任总裁的只有岸、池田、佐藤、中曾根四人,其中岸、池田、佐藤是在自民党政权的前期,1972年佐藤下台之后只有中曾根一人。中曾根在任期间,不但没有像岸信介那样“坎坎坷坷”,而且在4年届满之后又延长一年任期,并顺利地完成了交接工作,这是自民党的任何一个总裁都没有享受的殊荣。

中曾根得以维持长期政权,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中曾根个人资质方面的条件,客观上也有与此正好相吻合的外部环境。首先从中曾根的从政道路上来分析一下中曾根的个人资质。

中曾根1918年出生于群马县高崎市一个木材商家庭。1941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曾就职于内务省,一度应召入伍,日本投降后又回内务省工作。1947年首次参加竞选,当选为国会议员,从此进入政界。中曾根的政途比较曲折,最初参加民主党,随后加入改进党,保守党合并后转入自民党,属于河野派。河野一郎去世后,时年不到50岁的中曾根成为本派领袖。

中曾根的行为准则属于“风派”人物,但其思想深处是一位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早在日本被占领时期,便经常系一黑色领带,以示“为被占领的日本戴孝守节”。因此,曾对吉田内阁的追随美国和经济主义政策持批判态度。日本独立后,中曾根一贯鼓吹修改宪法,1956年他写过一首《修改宪法之歌》,在剧场演唱。修改宪法的目的当然是扩充军备。1970年他担任佐藤内阁防卫厅长官后,曾向国会建议设立了防卫委员会,并亲自修改制定了第四次《防卫力量整备计划》,首次提出了“自主防卫五原则”。

1955年自民党成立后,中曾根历任党内和内阁要职,岸内阁时曾任科技厅长官,佐藤时代任运输大臣、防卫厅长官和自民党总务会长,田中内阁时连续出任通产大臣,福田时代任自民党总务会长,铃木内阁时任行政管理厅长官。从佐藤时代开始,以河野派为基础形成中曾根派,1970年代以后成为党内五大派阀之一,开始与其他派系争夺总裁宝座。中曾根从年轻时起就怀有当首相的野心,但终因势单力薄,久久未能如愿。

在自民党激烈的权力斗争中,中曾根一向被认为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可以说他具有把握权力关系平衡的能力。1980年大平死后,中曾根失去了一次当首相的机会,固然有些遗憾,但在铃木内阁时代,他研究了大平时代的各项政策,并作为行政管理厅长官,推行了行政改革,这可以说是为他上台做好了接班的准备。

当然,中曾根长期政权得以维持,仅靠其个人资质是不够的,还要有适当的客观条件。所谓客观条件,就是使中曾根作为民族主义者的能力充分发挥的国际环境,以及在国内推行行政改革的经济条件。另外,更为重要的是,他得到了自民党最大派阀田中派的有力支持。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均已齐备。

田中派在铃木内阁时已扩大到108人(众议院65人,参议院43人),加上中曾根派,已占自民党的40%,如果再把铃木派拉过来,则完全可以控制自民党。田中派为什么支持中曾根?因为当时党内反主流派主张与深受“洛案”牵连的田中派划清界线,正在“吃官司”的田中派需要有一个能够保护田中的领袖人物,相信与中曾根联合会对自己有好处。中曾根正是抓住了田中派这一弱点,才和田中派联合在一起的。

1983年10月12日,东京地方法院在“洛案”一审判决中以“受托受贿罪”判处田中4年徒刑和罚款5亿日元。为此,在野党在国会提出了《对田中的议员辞职劝告决议案》,并要求解散众议院,国会围绕田中问题发生大乱。《朝日新闻社》的民意测验表明,要求田中“退出政界”的占45%,要求“首先辞去议员职务”的占35%,两者加起来达80%。但田中毫无辞职之意,最后在众参两院议长的斡旋下中曾根决定解散众议院。

众议院于11月28日解散,12月18日举行了大选。在这次大选中,自民党正如预料的那样大败,只获得250席,比上次的284席有大幅度减少,后退到1979年(248席)和1976年(249席)的水平。自民党立即追加公认无党派当选者9人为本派候选人,这才勉强维持了过半数(50.7%)。第二届中曾根内阁(1983.12.27—1986.7.22)成立。不过,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次失败的选举中,与解散时相比,铃木派减少12名,福田派减少6名,中曾根派减少6名,而田中派却只减少2名,还占有63席,带罪竞选的田中本人仍以绝对优势当选为众议员。

面对“洛案”的判决和田中派的强大,中曾根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中曾根不得不做出“脱离田中”的姿态,表示要“完全排除田中的政治影响力”。在12月24日的总务会上发表总裁声明时说:“我认为,失败的最大原因是对所谓田中问题的认识不明确,以及在政治伦理方面所作的追究使国民产生了不满。因此,为了一、彻底清除田中的政治影响;二、高扬政治伦理,致力于党素质的根本刷新,确立清廉的党风;三、确立举党一致的体制,必须实行公正的人事和党务工作。”[2]另一方面,对“高位当选”的田中及其百余人之众的“田中军团”又不能不高看一眼,田中派在新内阁中仍然有6人。直至田中病倒之前,中曾根始终借助“田中军团”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的政权。可以说,在对待田中派上,充分表现了中曾根的看风使舵的特点。

12月26日,政调会长田中六助和新自由俱乐部干事长山口敏夫就确立“政治伦理”等四项政策协定达成协议,随即成立了统一会派“自民党—新自由国民联合”。于是,统一会派在众议院占了267席,阻止了执政党和在野党在预算委员会中力量对比的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