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正德谟克拉西”与民本主义(1 / 1)

一般认为,日本大正时期只是明治和昭和两大历史时期的承上启下的中间过渡期,实际上,从政治史的角度看,大正时期是一个社会激烈动**、价值观多元化、多种政治思潮竞存、重新探索国家发展方向的重要历史时期。

“大正德谟克拉西”[1]是指大正时期在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所表现出来的民主自由思潮,始于第一次护宪运动(1912—1913),止于第二次护宪运动(1924—1925)。[2]其内容是要求实现资产阶级立宪民主政治,反对专制主义统治和扩军备战的军国主义统治。具体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普选、护宪运动,以民本主义思潮为主流的启蒙运动,以及工农、青年、学生、妇女等的社会运动。作为时代的潮流,“大正德谟克拉西”不仅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甚至波及到教育和文学方面。

“大正德谟克拉西”是继自由民权运动之后,日本近代史上第二次民主**。“大正德谟克拉西”是《明治宪法》颁布后日本人民与和平民主势力在新形势下斗争、积累的结果。推动这一运动的动力是工农群众,领导这个运动的骨干及其所反映的阶级利益则主要是甲午战后获得发展、而又受到特权资本及专制统治某种压抑的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等中间势力及其知识分子。

如果说明治初期“文明开化”思潮是推动日本现代化的精神动力,那么,“民本主义”思潮作为“大正德谟克拉西”的灵魂,则进一步推动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当然,昭和以后的“皇室中心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思潮的兴起,又使“民本主义”思潮黯然失色,并将日本引向法西斯道路,中断了民主化进程。

本章仅就“大正德谟克拉西”的主要内容及运动形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扼要的梳理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