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儒学传入日本 第一节 传入日本时间(1 / 1)

关于王仁

关于中国儒学传入日本的年代和过程,《日本书纪·应神纪》有以下记载:

十五年秋八月壬戌朔丁卯,百济王遣阿直岐贡良马二匹。……阿直岐亦能读经典,即太子菟道稚郎子师焉。于是天皇问阿直岐曰:“如胜汝博士亦有耶?”对曰:“有王仁者,是秀也。”时遣上毛野君祖荒田别、巫别于百济,仍征王仁也。其阿直岐者,阿直岐史之始祖也。

十六年春二月,王仁来之。则太子菟道稚郎子师之。习诸典籍于王仁,莫不通达。故所谓王仁者,是书首等之始祖也。

(十五年秋八月,百济国王派遣一个名为阿直岐的人,送来两匹良马。……阿直岐能读中国经典,于是太子菟道稚郎子便拜他为师。天皇问阿直岐:“还有没有比你高明的博士?”他回答说:“有个叫王仁的,很高明。”天皇随即派上毛野君祖之荒田别和巫别,前往百济邀请王仁。阿直岐是阿直岐史的始祖。

十六年春二月,王仁来到日本。太子拜他为师,学习中国典籍,没有不会的。王仁是书首等的始祖。)

《古事记》“应神天皇”条也有类似记载。其中,阿直岐作“阿知吉师”,王仁作“和迩吉师”,还说王仁带来《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

根据《日本书纪》纪年,应神天皇十六年相当于公元285年。依据《记》《纪》记载,中国儒学在3世纪后期已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

但很多学者已指出,《记》《纪》中关于以上记录的纪年缺乏作为史实的可信度。例如,自那珂通世于明治十一年(1878)发表论文《上古年代考》以来,田口卯吉、久米邦武等都认为雄略纪之前的纪年不可信。他们推定的纪年表亦非定说,说法各有不同,但都一致肯定应神天皇十六年为公元405年。[1]他们的根据是:应神纪十六年条记载有“是岁,百济阿花王薨,直支王嗣位”,而依朝鲜《三国史记》记载,阿华王(即《书纪》中阿花王)薨、腆支王(即《书纪》中直支王)即位的时间相当于中国晋安帝义熙元年。这样,应神天皇十六年确实应为公元405年。

图27 千字文书写于写经用纸(正仓院文书)

还有一些学者对阿直岐和王仁是否存在怀有疑问。这是因为除《记》《纪》的记载外,没有任何旁证,而《记》《纪》中的一些内容明显是错误的。例如,《古事记》说王仁将《千字文》携入日本,而《千字文》为中国南朝梁武帝(502—549在位)命周兴嗣所作,时间不合,应神十六年根本不可能有《千字文》。

因此,一些学者认为《记》《纪》所载的这些记录,或许是专职文笔的、自称王仁子孙的河内文首所流传下来的祖先神话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