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冲绳列岛上的考古发掘,说明远古时代的琉球,便深受大陆和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列岛的文化影响。继而,随着古代日本的社会发展和对外往来,有关“南岛”的记事,也先后出现在日本最早的官修国史《日本书纪》(720年成书)和《续日本纪》中。[1]诸如:
推古天皇二十四年(公元616年)“三月,掖久人三口归化。夏五月,夜句人七口来之。秋七月,亦掖玖人二十口来之。先后并三十人,皆安置于朴井,未及还皆死焉”。又,二十八年(620年)“秋八月,掖玖人二口流来于伊豆岛”。
舒明天皇元年(629年)“夏四月……遣田部连于掖玖。是年也,太岁已丑”。又,三年(631年)“春二月……掖玖人归化”。
天武天皇六年(678)二月,“飨多祢(发音たね,也记作多)岛人等于飞鸟寺之西槻下”。八年(680年)十一月,“遣使多祢岛”。十年(682年)八月,“遣多祢岛使人等贡多祢国图。其国去京五千余里,居筑紫(九州)南海中……”。又,十一年(683年)七月,“多祢人、掖玖人、阿麻弥人赐禄各有差”。
文武天皇二年(698年),“遣文博士等八人于南岛,使寻国”。又,三年(699年)“秋七月……多、夜久、奄美、度感等人,从朝宰(官名)而来,贡方物,授位赐物各有差。其度感岛通中国于是始矣”。
和铜七年(714年)十二月,太朝臣建治等,率南岛奄美、信觉及球美岛五十二人归朝。
灵龟元年(715年)正月,南岛奄美、夜久、度感、信觉、球美人等,来朝贡方物。
养老四年(720年)十一月,向南岛人二百三十二人叙位。
天平胜宝三年(751年),南岛奄美、夜久、度感、球美人等,来朝贡方物,并为南岛七十七人叙位。
上述种种,表明七八世纪的日本,与“南岛”确有往来。按照比嘉春潮氏的说法是:“七世纪初,由于推古天皇之下的圣德太子,制定了十七条宪法,继而在645年实施大化改新,又在八世纪形成了《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并为此而在西海道的九国三岛〔惯记二岛——本文注〕设置了大宰府,所以日本大和朝廷的统治权,也触及了所谓的南岛。”[2]这种说法,似为牵强。因为无论是有人前来“归化”,抑或是有人“来朝贡方物”,乃至度感岛始通“中国”等等,并不等于大和朝廷的统治权。至于所谓上述古典记载的“掖玖(夜久、夜句)”和“多祢”是“南岛”的总称,也包括现今的冲绳本岛,[3]以及所谓“琉球国,自上古以来称作冲绳,在南海十二岛之内,为皇国属岛之事,古史亦有记载”云云,[4]则更属无据。
其一,据日本学者东恩纳宽淳氏考察,“冲绳”二字,始见于新井白石(1657—1725)所著的《南岛志》中,时为1719年。而《南岛志》中的冲绳二字,则是根据长门本《平家物语》中的岛名:“オキナワ”。长门本《平家物语》中写道:“鬼界有十二岛,外五岛从属于日本,内七岛不从我朝,名曰白石、アコシキ、クロ岛、硫黄岛、阿世纳(别本记为阿世波)、ヤクノ岛、トホエラブ、オキナワ、鬼界岛。”[5]
从上述记载来看,所谓“鬼界有十二岛”的岛名不全、内外位置不清,仅将其中的“オキナワ”换成“冲绳”二字,也不能作出《平家物语》成书的镰仓时代(1183—1333年)琉球属于日本的结论。
其二,从上述本书尽力摘录的典籍中,人们也可以意识到,七八世纪的日本,与“南岛”的关系,只是有所往来。恰如文武天皇二年(698年)条所记载的,派出文博士等人前往“南岛”的目的,正是为了寻求有无国家的存在。进而,七八世纪日本文武天皇在位(697—707)前后,多次向“南岛”派遣人员,也是出使,而不是前往执行统治。至于给“南岛”人叙位,乃是为了使住在南九州的“隼人”(少数族),服属于本州的国家统治。按照日本学者宫城荣昌氏的说法是:这表明当时“以大宰府为中心的统治隼人的影响,业已及于多祢(今种子岛)以南的西南诸岛”。[6]但是,比嘉春潮氏又认为,当时“大和的统治是否业已积极渗透到当时的冲绳各岛,则属疑问”。[7]
其三,前述日本和铜七年(714年)与翌年(715年、灵龟元年)的记事中,谈到“信觉”和“球美”两个岛屿。对此,日本学界有人认为:“信觉”是现今的石垣岛,“球美”是现今的久米岛(也即后世多有记载的姑米山)。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恰如宫城氏所说的:“除了字音类似而外,并无实证这种说法的史料”。“球美、信觉两岛,可能是接近被视为德之岛的度感的岛屿”。[8]
其四,日本上述古典记载的“南岛”,是为九州南部岛屿的方位概念,犹如南方、北方,并不是领土概念。进而,从上述日本古典的记载中也可以看出,“南岛”二字的出现,往往冠在具体岛名之前。这更说明“南岛”只是方位概念。再就大宰府的设置而言,当初便是为了管辖九州的“九国二岛”。及至日本推古天皇在位(592—628)时,始见大宰府之名(亦记作太宰府)。公元663年以后,府治设在现今九州福冈市东南的13公里处,其管内的“九国二岛”,是指九州境内的筑前、筑后、丰前、丰后、肥前、肥后、日向、大隅、萨摩等九“国”,和对马、壹歧两岛,后来才加上多祢岛。日本天长二年(825年),其官符称作“总管九国二岛之所”。[9]因此,将“南岛”视为琉球,并无根据。
此外,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日本天平胜宝五年(753年),鉴真和尚第六次东渡日本途中,曾漂至“阿儿奈波”岛。该岛位于“多祢岛西南”。[10]对此,日本学界有谓“阿儿奈波”,即是现今的冲绳本岛者。但是,东恩纳氏认为,将“阿儿奈波”的发音,变成“オキナワ”(即冲绳的日语发音)的理由,是“不明不白的”,也是“难以苟同”的。[11]
再者,所谓古代琉球在“南海十二岛之内”的说法,也是不准确的。因为从现今保存的萨摩岛津家的文书来看,出现岛津氏兼任“十二岛地头职”的记载,是为日本嘉禄三年(1227年)。[12]但当年镰仓幕府将军下达的文书中,并没有写出十二岛的名称。征诸前述大体同期成书的《平家物语》中出现的“鬼界十二岛”,或许两者是为同一概念。但有如前述,岛名数量不足,内外位置不清。此外,吉田东伍博士(1864—1918)早年经考察,也认为其中所列举的八个岛屿,最值得怀疑的是混入了屋久(ヤクノ岛)和オキナワ,因而明确表示:“其列举者,颇有不明之憾。”[13]
以上种种,说明七八世纪的日本,与“南岛”的各种关系中,并不包括古代琉球本岛。尽管日本天平七年(735年),大宰府曾对“南岛”的某些岛名、停泊地点、饮水所在和往来行程等作过标柱,“以识归路”,但宽平六年(894年),日本废止“遣唐使”后,随着唐、渤海国与新罗的灭亡,日本与这些国家的交通断绝了,所谓“南岛与本土的官方交涉也告结束了”。[14]由此可见,所谓琉球“自古为皇国属岛”之说,并无史实根据。
这里,应该就便谈到的是,日本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初版、昭和二年(1927年)再版的《岩仓公实记》中记称:“后鸟羽天皇建久四年(1193年),征夷大将军源赖朝以岛津忠久为萨摩、大隅、日向三国守护,兼为南海十二岛之地头。十二岛者,多褹(今之种子岛)、掖久(今之屋久岛)、葊美(今之大岛)、度感(今之德岛、一云宝岛)、信觉(今之石垣岛)、球美(今之姑米岛)、永良部、贵海(今之喜介岛)及白石、阿甑、黑岛、硫磺岛是也。时之总称为鬼界岛”。[15]然而,萨摩岛津氏兼任十二岛地头职,是为1227年。再者,上述所列十二岛,恰恰没有琉球或冲绳本岛。而且,所及地域狭长,若将其中的“信觉”视为“今之石垣岛”,则更无所谓“十二岛”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