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本为什么采取新中东政策(1 / 1)

日本的新中东政策是阿拉伯各国人民运用石油武器进行斗争,使日本经济受到严重威胁的产物。

当1973年10月阿拉伯人民奋起收复被以色列占领的领土时,阿拉伯各国驻日大使于10月19日要求会见大平外相,“希望积极支持中东战争中的阿拉伯立场”。对此,日本外务省于10月26日以口述记录的形式,重申了安理会《二四二号决议》的精神,表示“绝对反对靠武力扩张领土”“阿拉伯各国想收复领土的愿望是十分可以理解的”。11月6日,二阶堂官房长官发表谈话,还是重弹口述记录的老调,并呼吁苏美两霸为解决中东问题做出一切努力,把希望寄托在激烈争夺中东的美苏身上。11月中旬基辛格访日,与田中、二阶堂、大平外相等就中东问题进行会谈。会谈后,二阶堂泛泛地说,“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外交上的努力”。可见,在十月战争爆发伊始,日本的态度仍与过去一样,对于以色列不予谴责;对于阿拉伯人民仅表示“理解”,不予支持;笼统地讲实施《二四二号决议》关于撤出占领领土的规定,回避先全面撤军还是先谈判后撤军(实际拖延撤军和部分撤军)这一阿、以双方争论的实质问题。

阿拉伯国家为了打击美国及其追随者对以色列的支持和保卫石油资源,决心使用石油武器,实行石油减产、禁运、提价等措施。10月17日,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每月减产石油5%,11月5日进一步决定比9月份削减石油生产25%,此后逐月再减5%。日本进口石油的40%以上来自阿拉伯国家,减产石油和限制供应的措施对于依靠和掠夺中东廉价石油恶性膨胀起来的日本经济不能不是一个威胁。但是由于对日本未实行禁运,日本国内尚有一定的石油储备,因而日本政府没有立即转变过去的中东政策。可是,与日本同属第二世界的欧洲共同体国家于11月6日发表了从中间偏阿拉伯的共同政策声明,改变了过去的中间偏以色列的立场。根据这一情况,阿拉伯国家本着区别对待的原则,于11月18日决定对除荷兰之外的欧洲共同体八国解除逐月减5%的措施。

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加紧对仍不改变中东政策的日本施加压力。1973年11月20日,埃及的主要报纸在第一版刊登了“对日本采取更加严厉的态度”的标语,要求日本“明确对阿以纠纷的政策”。同日,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主要成员国沙特阿拉伯的石油部长发表谈话,要求“日本对以色列采取包括断绝外交关系在内的制裁措施”。当天,参加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董事会议的日本阿拉伯石油公司经理水野从沙特阿拉伯回国,向田中首相告急。他说,如果日本在11月24日召开阿拉伯各国外长会议之前不改变对以色列的政策,握有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削减生产关键的沙特阿拉伯将[把日本]作为敌对国来对待,这“大致是确实的”,日本“政府面临必须在这几天内改变对以色列政策的极端紧迫的形势”。这就是说,日本如果再不谴责以色列,就会遭到阿拉伯国家向敌对国实行的石油禁运待遇。

严酷的形势迫使日本政府不得不从严重依赖阿拉伯石油的日本的国家利益出发,重新考虑对中东的政策。田中内阁在阿拉伯国家的压力及其区别对待的影响下,经紧急磋商,终于在11月22日宣布了对中东的新政策。正如英国《卫报》的文章所说,“日本被迫放弃骑墙的态度”。这是第三世界的阿拉伯人民运用石油武器进行的胜利,说明第三世界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动力。

新中东政策是日美在中东和石油问题上的分歧和矛盾的产物。

中东地区是美国垄断资本利益之所在。美国垄断资本控制了中东石油租借地的2/3以及石油生产的54.8%、炼油能力的38.1%。在垄断中东石油的八家国际石油垄断公司中,美国占五家,其中四家皆属于美国最大、最有势力的洛克菲勒财团,而美国时任副总统洛克菲勒和国务卿基辛格就是这个财团的主要成员。中东石油是美国垄断资本营利的源泉,其利润高达18.5亿多美元,占美国石油利润的46.6%。美国中东政策的实质就是要通过支持以色列,达到控制和独霸中东石油资源的目的,以保证美国垄断资本,特别是洛克菲勒财团的利益。因此,在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武器面前,美国妄图把日本和西欧石油消费国捆绑在一起,采取共同对抗的态度。

然而,日本与美国不同。一方面,它虽然参加了国际石油垄断资本掠夺中东廉价石油的行列,但始终处于配角的地位。在第二世界人民力量不断壮大,美国日益衰退的20世纪70年代,日本采取了对话和协商的态度,不肯为美国火中取栗。而且日本和美国的能源结构也不同,在日本的一次能源供应中石油占74.9%,而其石油的43%来自阿拉伯国家;美国在一次能源供应量中自阿拉伯进口的石油只占2%。如果日本追随美国,对抗阿拉伯国家,必定遭到石油禁运的待遇,整个经济就会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日本不愿意也不可能完全追随美国。另一方面,美国垄断资本控制了日本石油企业总资本的67%、炼油能力的59%、石油制品销售额的53%,日本进口的石油80%以上都要通过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石油垄断资本。因此,日美垄断资本之间不断地发生控制和反控制、转嫁与反转嫁等利害冲突。1973年10月在阿拉伯国家宣布减产5%、提价21%后,国际石油垄断资本对日本的石油供应削减10%—30%,提价30%。这就说明国际石油垄断资本不但把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对它的打击转嫁到日本,而且从中谋取更多的利益。据统计,1973年10月至12月埃克森等四家国际石油垄断资本共得利16亿美元,比1972年同期增长了58%,其中很大部分是来自日本。因此,日本也想摆脱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直接与产油国发展双边的经济关系。这就是日本违反美国的意愿,自主地宣布新中东政策的经济根源。田中首相说:“面对着石油这样一个重要问题,美国对以色列,有美国的立场。日本也有对阿拉伯的立场……日本与美国的立场不同。日本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对阿拉伯的政策,在措辞上就要有所不同。日本需要这样做。美国表示遗憾的心情,我是理解的。”这些话婉转地、清楚地道出了日美双方在中东和石油问题上的分歧和矛盾。而新中东政策则是这一矛盾的产物。

新中东政策是日本推行多边自主外交政策的新步骤。1972年田中内阁上台前后,在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和“越顶外交”的冲击下,已发展为“经济大国”的日本提出了多边自主外交政策。这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和日美矛盾在外交上的反映。“多边”是针对过去向美国一边倒而言,“自主”是针对美国的从属而言,两者是一个政策的两个方面。但在日美“安全条约”依然是日本对外关系的基础的情况下,多边自主是相对的、有限的。197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是日本推行多边自主外交的第一步,而新中东政策则是多边自主外交的又一个新步骤。在日本宣布新中东政策前夕,基辛格于11月14日访日,田中在同他会谈时表示了“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倾向于阿拉伯方面”和向阿拉伯主要国家派遣政府特使的想法。对此,基辛格要求日本“慎重考虑”,采取“暂时静观”的态度,“希望包括日本的第三国克制新的活动”。基辛格还恐吓说,如果日本采取比现在更为亲阿拉伯的姿态,就会刺激美国犹太系势力,恐怕日美关系也会再次产生裂痕。日本在基辛格的压力下,一度有所动摇,但在阿拉伯石油武器的威力面前,还是违背美国的愿望,自主地宣布了新中东政策。据二阶堂说,“在发表这次谈话时,事前与美国(就其内容)没有谈过”。大平外相也说,“这是按日本政府的判断而采取措施的事情,不是同美国协商决定的事情”。日本政府是在宣布新中东政策后才通过驻日美使馆通知了美国的。可见,新中东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体现了日本外交的自主性。对于日本的新中东政策,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发表谈话,表示遗憾。国务卿基辛格也认为,“日本如果屈服于阿拉伯的压力,发表靠拢阿拉伯的声明的话,就会中阿拉伯的计,其要求将会逐步升级”。但是,时代变了,美国一手完全控制日本的时代已经过去,美国的指挥棒对日本不大灵了。日本如此“得罪”美国,这是由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所导致的。

新中东政策是日本垄断资本加强经济扩张、开展资源外交的组成部分。所谓资源外交就是20世纪60年代畸形、恶性膨胀的日本经济在7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和经济扩张寻找新的、更多的资源,并保证这些资源稳定供应,其反映了日本经济结构的特点和垄断资本家的急切需求。田中执政两年多来,先后访问了东南亚、西欧、中美、北美、苏联、大洋洲等地,其主要目的就是寻找资源。在“石油危机”期间,三木和小坂特使接踵访问中东,与其说是“寻求实现中东和平的道路”(三木语),还不如说是为了争得石油的稳定供应。日本《产经新闻》评论他们出访的目的时说,“这些实权者共同的课题是‘资源’问题”。田中首相也承认,“资源问题是我国外交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保证石油和日本赖以保持其经济运转的其他原料的供应,必须加紧进行外交努力”。日本对中东的外交努力立即得到了阿拉伯各国的欢迎。1973年12月25日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部长会议“决定以特殊方式对待日本,使它不受全部石油减产措施的影响”,把日本列为友好国家,从1974年1月起恢复1973年9月的石油供应水平。对此,中曾根通产相说:“这个决定就是承认了我国派遣三木特使等对阿拉伯国家表示的诚意,我非常高兴。对给予这样关照的阿拉伯国家深为感谢。”

日本为了长期、稳定地进口中东石油,政府和垄断资本双管齐下,以伊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埃及等国为重点,签订经济、技术协定,输出资本、技术专家,大搞经济渗透。据不完全统计,在宣布新中东政策后数月内,日本给予中东国家的经济援助有:对埃及2.8亿美元,对伊朗10亿美元,对叙利亚3000万美元,对阿尔及利亚4000万美元,对约旦、苏丹、摩洛哥等1000万至4000万美元。仅几个月的投资、贷款等,就超过战后28年的好几倍。这对日本垄断资本来说,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既能从资本输出中得利,又能保证稳定的石油供应。以往日本对中东只派过几名技术专家,现在仅向沙特阿拉伯就派了100多名专家,同时还接受它的研究生300余人。不仅如此,日本还借“回收”中东石油美元的方法,把中东国家和日本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这说明日本对中东的新政策本质上仍然是为垄断资本利益服务的。

总之,在日本采取新中东政策的原因中,阿拉伯人民的石油武器是根本的原因,它进一步加剧了日美在中东和石油问题上的分歧和矛盾,加速了日本推进多边自主外交和资源外交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