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本的新中东政策在国际关系中具有什么政治意义(1 / 1)

中东国家是第三世界国家。中东问题的实质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这一地区的争霸,苏美争夺是该地区不得安宁的根源。中东的几次战争,说到底,就是美国、苏联争夺石油和战略要地的战争,是苏美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矛盾激化的表现。属于第二世界的日本,独立自主地实行新中东政策,有利于中东第三世界国家联合第二世界国家反对超级大国的斗争。

日本的新中东政策强烈要求以色列从“六五”战争中侵占的约8.65万平方公里的阿拉伯领土上全部撤出。日本宣布新中东政策后,11月28日居美犹太人组织向日本驻美使馆提出抗议书,并组织反对日本中东政策的示威游行,要求日本重新考虑。11月25日,以色列外交部亚洲局局长召见日本驻以大使,提交了抗议声明。声明说,“日本对以色列从全部占领地撤出的要求,……等于对以色列要求放弃保卫其存在和独立的权利”,承认巴勒斯坦人基于联合国宪章的合法权利,意味着“扼杀以色列”。声明表示,日本采取新中东政策是“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并要求日本考虑对中东政策,修正其诸原则。当时以色列最怕的是日本同它断交,而阿拉伯各国也为了在外交上孤立以色列,要求日本对以采取断交的制裁手段。在这种情况下,二阶堂的“将根据今后形势的演变如何,不得不重新研究对以色列政策”的谈话,对以色列是个将断交的威胁。因此,以色列外长“希望[日本]不要因屈服于石油禁运而与以色列断交”。美国财界犹太人也威胁日本,说什么如果日本与以色列断交,则与以色列友好的企业将抵制日本商品。《耶路撒冷报》也于11月23日发表以《日本的投降》为题的社论,攻击日本对中东的新政策。以色列如此强烈的反对,恰恰说明了日本的新中东政策影响到了美国盟友以色列。

新中东政策打在以色列身上,疼在苏美两霸的心上。美国在中东实施基辛格的穿梭外交,极力兜销“分阶段解决”的方案。这与以色列的分阶段局部撤军一脉相承。因此,新中东政策在政治上,无异是对美国的一击,而美国也怕这一击。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也反对日本的新中东政策,说什么“东京的外交家时至今日在近东问题上仍在以阿拉伯国家为一方和以色列为另一方之间玩弄手腕”,妄图挑拨阿拉伯国家与第二世界日本的关系。其实,在中东玩弄手腕的是莫斯科的外交家。他们对阿拉伯国家打着“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的幌子,输出资本,掠夺资源,牟取暴利,以“友好合作”为名侵犯阿拉伯国家的主权,欲把中东变成苏联的新殖民地。其对以色列“假反对真支持”,输送大批苏联犹太人去以色列充当侵阿战争的炮灰。苏联的目的是要维持一个强大的以色列来威胁阿拉伯国家,迫使它们不得不依赖苏联的“援助”,从而加强苏联对它们的控制。苏联既不愿意阿拉伯国家的力量有一分壮大,也不愿意以色列的力量有丝毫的削弱。可是,日本对中东的新政策却打击了以色列,支持了阿拉伯人民。这当然不利于苏联在中东的霸权。

新中东政策是对阿拉伯人民恢复失地和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民族权利的支持,它有利于阿、巴人民联合第二世界国家反对苏美和以色列。如前所述,新中东政策以谴责以色列的形式支持了阿拉伯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耶路撒冷报》的社论也承认日本的新中东政策是对阿拉伯人民的支持。阿拉伯人民对日本的新中东政策确实表示欢迎。阿布扎比石油工业部副部长说,“所有阿拉伯各国表示感谢”;黎巴嫩首相也表示欢迎;科威特也表示“日本对阿拉伯的政策为进一步加强阿拉伯与日本的关系有好处”,埃及各报都发表文章表示欢迎。1973年12月25日,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部长会议基于日本对中东政策的变化,解除了对日本削减石油供应的措施,给予特别待遇。当时,阿拉伯国家对日本的要求是:一、同以色列断绝包括外交在内的一切关系;二、不要追随美国支持以色列;三、日本敦促美国迫使以色列撤军。第一点要求,日本没有做到,但第二、三点要求基本上做到了。三木特使回国后,转身访美,按阿拉伯的要求敦促了美国。这种努力虽然不能奏效,但是,对在中东和能源问题上偏袒以色列的美国不能不增加一分压力。这些都说明日本对中东的新政策支持了阿拉伯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

日本的新中东政策,在石油问题上,是第二世界国家反对超级大国控制、威胁和欺负斗争的组成部分,有利于阿拉伯等第三世界产油国的石油斗争和改变旧的经济秩序的要求。

中东问题的实质是石油问题,石油问题又和苏美争夺中东紧密地联系着。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的运用是历史创举,大长了第三世界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昔日威风。在石油武器的打击下,美国政府在1973年10月中旬一度被迫宣布从11月1日起对部分石油产品实行强制性的定量供应。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第一次实行石油配给制。但是,美国不甘心失败。它除了威胁恫吓之外,试图谋求一个由美国控制的、包括西欧和日本在内的所谓石油消费国的“神圣同盟”,统一行动,加强合作,一起对抗第三世界产油国的石油斗争。为此,美国从1973年12月以来,不断地建议成立能源行动小组等国际能源机构,召开石油消费国会议,筹备国际能源基金,强化国际石油储备,共同开发能源,规定最低石油价格,节省石油消费,减少石油进口,不单独与石油生产国对话和发展双边贸易等等。美国的这些建议和活动,其目的主要是,联合第二世界石油消费国抗衡第三世界石油生产国,乘机加强对第二世界国家的控制和渗透。

针对美国的这些活动,第二世界的国家,特别是法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日本也从自身利益出发,对美国在能源问题上玩弄的种种花招持谨慎的态度,不轻易随声附和,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抵制和斗争。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973年12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在伦敦建议成立石油消费国的能源行动小组。对此,二阶堂官房长官发表谈话说,“这个建议还存在着应该解释清楚的问题。正好是三木特使出访阿拉伯国家的时候,我国将注视这些国家的反应,从所有的角度慎重进行研究”,不予以支持。

2.1974年1月三木访美时,基辛格提出了召开石油消费国会议问题。三木就此提出了两点希望:(1)会议不要成为产油国和消费国对立的场所;(2)保证像美国那样能源对外依赖低的消费国的主导权不要过大。这样,从侧面抵制了美国企图控制发达的石油消费国,以便对抗第三世界产油国的打算。

3.在1974年2月石油消费国华盛顿会议上,日本始终坚持产油国和消费国对话和协商的原则。日本代表大平在会议上强调,“尽快实现同产油国的对话是最重要的,应该按照这一方向,尊重主要产油国的意向,并考虑发展中消费国的意向,进行最妥善的调整”;“关于石油价格标准问题,在现阶段,只在先进的消费国之间进行议论未必是建设性的,早日实现产油国参加的讨论是妥善的”。为此,大平建议成立产油国和消费国代表参加的联络组,具体筹备两者之间的会议,否定了美国提出的成立能源行动小组的意见。

4.对于美国反对消费国与产油国直接对话和双边贸易的问题,日本坚持履行对于同产油国达成的双边协议的权利,逐步地、积极地发展双边贸易,取得了新的成果。日本的这种对话和双边贸易的态度,符合了阿拉伯产油国的要求,有利于第三世界人民保护自己的石油资源和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有利于日本逐步地摆脱国际石油垄断资本控制。1974年1月布迈丁对访问阿尔及利亚的小坂特使说,“日本的真正利益不在于美国,日美……是处于竞争关系”,并指明“不依赖国际石油资本的直接贸易是最终目标”。1974年1月访日的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也曾劝日本说:“如果日本想得到中东石油的稳定供应,则同阿拉伯产油国签订供应石油的长期协定,这是解决日本能源的捷径。”这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在石油斗争中对日本的争取和希望,指明了日本解决石油稳定供应问题的方向。

5.日本公开反对美国节约石油消费、减少进口的建议。当时的石油问题的主要焦点是石油价格问题。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根据形势的变化,取消了减产、禁运等措施,转为合理提价,使过去廉价的石油恢复了其应有的价格。这对美国垄断资本所获得的石油利润是个沉重打击。对此美国大为恼火。代表世界最大石油财团洛克菲勒的基辛格绞尽脑汁炮制了压低石油价格的灵丹妙药,即节约石油消费,减少石油进口。他认为,石油危机是由于“需求的爆炸性增长超过了对供应的刺激而造成的必然后果”。因此,对石油需求的减少,必然引起石油供过于求,进而能压低石油价格。为此,基辛格建议石油消费国在1975年年底前每天少进口石油300万桶(相当于总进口量的10%),在今后的十年内把石油的进口量限制到能源总消费量的2%,并达成一项规定消费国限量目标的国际协议。1974年11月,基辛格随福特总统访日时,极力兜销其建议,要求日本予以支持。但日本仅仅表示同情。日本外相木村说:“每天减少几十万桶石油进口这种设想不适用于日本,那种设想是不适当的,所以我们没有同意。”中曾根通产相也当着基辛格的面就说:“我国想以独自的方法加以推进。”这是因为日本石油消费量的99.7%是靠进口,而美国只占30%。基辛格的建议实质上是卡日本的脖子,日本反对它是理所当然的。

此外,新中东政策的实行也加强了日本在开发西伯利亚问题上对苏联讨价还价的力量。一些年来,苏联一直企图利用日本垄断资本的资金和技术来开发西伯利亚资源,增强苏联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争霸的实力。但后来苏联出尔反尔,利用日本能源紧张的情况来压日本。在最初谈判开发西伯利亚秋明油田时,苏联说要供应日本4000万吨石油,可是在1973年8月就降为2500万吨。1973年11月中旬,苏联趁日本之危,拒绝以横田久生为团长的南雅库特原料煤开发访问团访苏,以施加压力。日本实行新中东政策和阿拉伯国家解除对其的石油供应限制后,日本对西伯利亚资源需求的迫切性相对减弱,因而提高了对苏讨价还价的实力。例如,对开发南雅库特原料煤,苏联要求日本投资5.5亿美元,日本则还价3.9亿美元,而且把煤的供应量从500万吨增加到550万吨。

最后我们必须指出,日本对中东的新政策仍具有局限性、不彻底性、软弱性和动摇性,和同属第二世界的法国相比更是如此。

日本反对超级大国控制、威胁和欺负的斗争是软弱的。作为多边自主外交的继续和发展的新中东政策,仍然以日美“友好合作”为基础,而且日本进口石油的80%来自中东,而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石油资本控制了中东石油的90%;日本石油进口总量中阿拉伯石油占40%以上,而其中90%以上是通过国际石油资本运作。况且,国际石油资本控制和掌握了日本石油资本以及炼油、石油制品销售额的一半以上。因此,日本在石油问题上,既依存于美国,又依赖中东和阿拉伯国家,不敢与美国闹翻。正如田中首相所说,虽然实行新中东政策,“日本对美政策不变。不要以为日美关系变坏。我要明确地说,日美关系是不变的,是友好亲善的”。

新中东政策仍旧局限在安理会《二四二号决议》的框框之内,没有直接点名和区别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对阿拉伯、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是不彻底的。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还经常动摇不定。例如,在联合国大会投票表决《巴勒斯坦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国家主权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联合国大会及其所属机构的活动》两个议案时,日本都弃权了。

日本的新中东政策充分体现了第二世界国家所具有的两重性。这是资本主义本性所决定的。日本对超级大国,特别是美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依从的一面,又有受超级大国控制、威胁、欺负的一面;对第三世界国家有一起反对超级大国的一面,又有对其剥削掠夺的一面。因此,新中东政策的“新”是相对的,是对比过去而言的。而且在经济上,新中东政策是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具有为摆脱战后空前深刻的经济危机向外经济扩张的性质。这就是新中东政策的阶级本质。

日本的新中东政策是第二世界国家反对超级大国控制、威胁和欺负斗争的组成部分,有利于阿拉伯等第三世界国家的斗争,不利于超级大国推行的强权政治。因此,我们对日本的新中东政策在政治上表示赞赏。正如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部长会议声明所说,“希望日本政府珍视这一立场,继续对阿拉伯的事业采取公平正义的立场”。

本章第一节原载于《历史研究》1979年第12期,与王敦书合著;

第二节原载于《日本史论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

第三节原载于《世界历史》1980年第5、6期;

第四节原载于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日本史研究室编印:《日本历史问题》197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