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美、俄等侵略国家并不满足于“安政条约”,他们企图在日本攫取更多的权益。文久元年(1861),沙俄为同英国争夺世界霸权,派军舰占领对马岛,无理向对马藩主提出永久租地要求,恣意建造营地。对此,马克思在1862年3月给恩格斯的信中就指出:“俄国人又占领了朝鲜沿海的一个很好的岛屿。此外他们又在爪哇(实为日本,后来马克思做了订正)[325]实行新的‘占领’,由此你可看出,这就保证了他们在太平洋北部霸权。”[326]
最积极图谋控制日本的是英法两国。英国首任驻日公使阿礼国(R.Alcock)坦率承认:“日本是我国在东方拥有重大权益的前哨,即使没有贸易,也不能破损这大英帝国链环的一节,若其他强国从日本退出,日本就可能成为沙皇世界帝国的一环,使太平洋处于俄国势力之下。所以为对抗俄国,英国必须保有日本。”[327]正因为这样,1862年日本发生攘夷派杀伤英人的“生麦事件”,英国就联合法军进驻横滨,迫使幕府处刑、赔款,承认租界警备权,并由幕府为英、法建军事基地,军队至1875年才撤出。
1864年8月,英国乘幕府第一次征讨长州藩之机,为支持幕府镇压尊攘派,又联合美、法、荷四国舰队炮击下关,武装进攻长州藩。1866年列强以缓交长州藩炮击外船赔款为条件,迫使日本签订《改税协定》,并勒索了由上述四国参与日本海关事务的特权。[328]但通过下关战争,英国看清腐朽的幕府难免被强藩支持的皇室代替,尊攘派转向倒幕后,法国积极支持幕府。英国为独占日本,便企图利用倒幕势力夺取政权,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既利于扫除法国势力,又可压制日本人民革命,英驻日公使阿礼国在离任时已提出这一方针。1865年到达日本的第二任公使巴夏礼[329]忠实执行了这一政策。他竭力接近萨、长,售给他们舰船武器。一个出卖武器的英商格拉巴曾帮长州藩井上馨和伊藤博文赴英留学,这时英国示意愿借款给他们。[330]1866年7月,英使馆的萨道义(E.Satow)还多方煽动西乡隆盛提早倒幕,[331]但西乡和大久保仍力谋避免英国干涉日本的内政。
法国拿破仑第三政府企图炮制一个亲法的日本政权,幕府也蓄意勾结法国。1864年5月,派池田筑后守(长发)到巴黎,与法外务大臣铎旺鲁义签订巴黎协定,约定法国充实日本军力,压制倒幕运动。同年,法驻日公使罗休(Leon Roches)同幕府进行了下列谈判:(1)使用法资建海军兵工厂和铁厂。1864年这一协议具体化,在横须贺和横滨设两所铁厂。
(2)由法国出资建立日法联合贸易公司,垄断日本生丝出口。(3)以北海道砂山作担保,借法资购军舰武器。(4)建立幕府常备军,派海军学生赴法留学,由法国公使和军官任指导、顾问,在江户设士官学校,教练步骑炮三军,改革军制。(5)庆应二年(1866),由法国借款600万美元,在罗休指导下,对幕府内政、外交、军事、财政进行全面改革。这是一个控制日本的庞大计划,[332]如果不是明治维新胜利,日本将很可能变成拿破仑第三的附属国。
美国由于本国南北战争紧张,对日侵略步伐似乎迟缓一些,但就在维新前日本局势最混乱时,美使馆迫使幕府以路权无偿和材料进口免税的条件,出让江户至横滨间铁路的敷设权给美国。甚至明治政府成立后,新任美使德隆格仍逼日本追认,直至被日方严正拒绝。[333]
所有这些,清楚地说明幕末日本,面临着沦为欧美列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