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港后日本经济的恶化(1 / 1)

根据安政条约,安政六年(1859)7月1日开港。开港后,日本对外贸易迅速增长。1860年输出为470余万美元,输入为160余万美元。1867年,输出为1200余万美元,输入为2160余万美元。八年间输出入总值增加5倍多。生丝、茶、蚕种和棉花大量出口,造成价格上涨。以桐生地方生丝价格为例,开港后1859年10月价格较开港前平年的价格上涨了3倍。[296]因生丝不足和价格上涨,以京都西阵为首的各地丝织业已难维持营业。为此,西阵织工曾在1859年底两次暴动。输出品价格飞涨,也影响了一般物价。米价从1857年起就开始上涨,以肥后米为例,1856年每石为80.5匁[297],1857年为107.5匁,1858年为133匁,1864年为229匁, 1865年更猛涨至473匁。[298]日本金银比价为1∶5,而国际比价为1∶15,黄金价格低于国际牌价。西方商人和各国使馆人员利用差额,以墨西哥银圆套购日本黄金,攫取巨利。黄金外流,钱价下跌,也促使米、麦、盐等生活必需品涨价,造成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生活困难。

输入品以棉、毛织品为主,廉价棉布大量进口,沉重打击国内棉布生产。1861年棉花生产额下降为开港前的5%,而输入的棉布已占国内消费量的31.7%。关东真冈(栃木县东南)的棉织品业,开港前年产棉布38万反[299],开港后即降为12万反,不少织工失业流离。[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