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盐起义为最**,1830年以来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基础。天保十二年(1841),浜松藩主水野忠邦任幕府老中首席,为挽救危局,于天保十二至十四年(1841—1843),对幕政进行了改革——天保改革。天保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1)厉行节约,禁止奢侈。命令节减经费,取缔着用贵重服饰,买卖高级食品。虽然也要求大名、旗本和商人,其实主要为对付农民;住房三餐也迫令遵守农家古俗。在城市借口矫正风俗,审查出版物,处罚文艺作者柳亭种彦、为永春水等。对武士奖励武艺,振作士气。
(2)控制城市人口,下“归农令”。由于饥馑流入江户的农民,几占总人口30%。为此,规定除经常营业和有妻子者外,一律回乡。限制农民充当工人,降低雇农工资,其目的在加强自然经济,巩固小农经营。农村阶级分化已难抑制,法令只在阻止失地贫农转向工资劳动者,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
(3)解散特权行会(“株仲间”)。各地物产运往江户,不必通过特权行商,承认村吏、地主等兼营商品生产者的批发行自由买卖,把农民的商品经济重新纳入自己的封建统治下。
(4)整顿财政。幕府因奢侈浪费,每年财政赤字达50万两,只靠铸劣币弥补。同时,折半减免大名、旗本欠幕府的债款,或重新借钱给他们还札差的债。另一方面,对町人课重税,以挽救政府财政。
(5)上知令。天保十四年(1843),为加强幕府统治,下令大名与旗本在江户四周10里、大阪5里方圆的领地(知行地),收归幕府直辖。这一范围内的诸侯,转封他地。
嘉永四年(1851),幕府下令恢复特权行会。这时新兴商人也可加入,性质也变化了。他们已不专靠封建权力保护,而根据本身经济要求,改变政治结构。由此,为维新的经济准备了条件。
天保改革完全是按照享保、宽政改革,实行违反经济发展规律的复古保守政策,因而都不能达到目的。反之,同一时期采取了现实主义路线的萨、长等西南各藩的改革则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