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时代朱子学影响最深广的是宣扬理学的封建教育。不用说当时日本普遍的学校——足利学校,连社会上普遍的教育场所——庙塾(寺子屋)里使用的训蒙读物也几乎都充满这些内容。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各种。
(1)儿童读物:宣扬“三纲五常”一类思想,有《大和小学》、《本朝三字经》、《和俗童子训》及《民家童蒙解》等几十种。[66]
(2)妇女读物:鼓吹“贤妻良母”“贞女烈妇”,用“七出”[67]的法纪使妇女遵守“三从四德”的有《女论语》《女大学》《女中庸》《女五常训》《女仁义物语》《本朝烈女传》等几十种。《女实语教》[68]中说:“父母有如天地,公婆有如日月,丈夫有如君主,妇人有如从仆;朝夕孝敬父母,恭敬侍奉翁姑:夫妇切勿争吵,宁屈理而从夫;若不慎守三从,焉能避免五障,[69]若无报四恩[70]心,谁能保八苦[71]身?女为地狱之使,断绝成佛种子;面貌虽似菩萨,居心实同夜叉[72]。”
(3)武士读物:有《武士训》《武教小学》《士道要论》等几十种。
(4)农工商读物:搬弄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有《大和俗训》《民家重量记》《町人囊》(《商人须知》)等几十种。河村瑞轩的《农家训》说:“《论语》曰:‘耕也,馁在其中矣。’……要知士民本属下贱,身在土地,也喜农作,可谓知身分……不可有丝毫作乱之意……念及守护(神)冥冥之祐护,欲报其恩德,即应尊重朝廷,谨守法律,不因年贡课役,心存芥蒂,不为害于人。……虽君王不仁,政道苛刻,亦勿怨嗟。”[73]西川求林斋的《百姓囊》说:“农民应以质朴为本,不犯国主之禁……凡世间乐,全在苦中,愈畏苦,苦愈多……不避苦,不求乐,苦自成乐。”[74]常盘贞尚的《民家重量记》宣扬宿命论说:“大胜小,强胜弱……行道得德,作恶招殃……生死贫富,四季不移,此为天命。项羽之勇,灭于乌江;孔明之谋,志终不遂,此人力不如天命。”[75]
(5)宣扬忠孝节义的读物:忠义方面,有《皇和表忠录》《赤穗义人录》《烈士报仇录》等十几种。孝义方面,有宣扬孔孟孝道的《大倭二十四孝》[76]、《肥前国孝子传》、《本朝孝子传》[77]等十几种。宣扬贞烈的方面,有《本朝女鉴》[78]、《大东妇女贞烈记》《古今烈女》《本朝烈女传》等十几种。
此外,中国倡导封建伦理思想的《朱子家训》[79]在日本流传很广,也为日本封建教育的确立起了重大的作用。
朱子学在日本的广泛传播一面强化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导致其守旧锁国;一面由于尊王思想的树立,削弱了幕府的武家统制,推动了维新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