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隋唐时期扬州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 1.唐代以前扬州的建置(1 / 1)

古扬州地兼吴越,北至淮,东南至于海,称为淮海,[78]为九州之一。[79]

《周礼·职方》说:“东南曰扬州。”[80]东周末年,扬州始称为广陵。前486年(周敬王三十四年)吴国在邗(音寒)筑城:“秋,吴城邗,沟通江淮,邗城当在今扬州市北,运河西岸,邗江即《水经注》的韩江,吴于邗江旁筑城挖沟,连长江与淮水,大致自今扬州市南长江北岸起至今清江市淮水南岸止,今之运河即古邗沟水。”[81]前334年(周显王三十五年)楚并越,尽取吴国旧地,后置广陵县。前319年(楚怀王十年)建广陵城。[82]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秦并楚地,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广陵属九江郡。

前206年(汉高帝元年)项羽称西楚霸王,广陵郡属楚。前202年(汉高帝五年)韩信为楚王,广陵郡仍属楚。前201年(汉高帝六年)废楚王信为淮阴侯,分楚地,后为荆、吴两国。前154年(汉景帝三年)汝南王非为江都王,改吴为江都国。[83]前117年(元狩六年)汉武帝立子胥为广陵王,改江都为广陵国,[84]领有广陵、江都、高邮、平安、凌、东阳、射阳、盐城、渎、舆、堂邑、海西。[85]“三国时广陵为吴魏间隙地……为二国边境,彼此皆不能有。”[86]晋武帝时置广陵郡,统辖八县——淮阴、射阳、舆、海陵、广陵、盐渎、淮浦、江都。[87]南朝宋以江北为南兖州,置广陵太守,统辖四县——广陵、海陵、高邮、江都。[88]齐分南兖州为五郡,其中广陵郡统辖五县——海陵、广陵、高邮、江都、齐宁。[89]梁改南兖州为东广州,置广陵、江阳两郡。陈又复名南兖州,北周改为吴州。[90]

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置总管府。605年(隋炀帝大业元年)废总管府,置江都郡,统辖十六县——江阳、江都、海陵、宁海、高邮、安宜、山阳、盱眙、盐城、清流、全椒、六合、永福、句容、延陵(润州)、曲阿(武进)。[91]

唐代高祖改郡为州,扬州广陵郡置大都督府。620年(高祖武德三年)于润州江宁县置扬州,以隋江都郡为兖州。624年(高祖武德七年)改兖州为邗州。626年(高祖武德九年)废江宁县之扬州,改邗州为扬州,置大都督府,督扬、和、滁、楚、舒、庐、寿七州。627年(太宗贞观元年)分天下为十道,扬州属淮南道。724年(玄宗天宝元年)扬州改为广陵郡,仍置大都督府。758年(肃宗乾元元年)又改为扬州,领有七县——江都、江阳、六合、海陵、高邮、扬子、天长。[92]其后置淮南节度使,治所扬州,总之,历代扬州变迁很大。至唐代,广义的扬州包括扬、和、滁、楚、舒、庐、寿七州,狭义的扬州仅广陵一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