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日古代交流论 一 从日本考古学论徐福的东渡 1.徐福研究的方法论问题(1 / 1)

徐福其人其事,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后来《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都有记载。这些史籍的可靠性毋庸置疑,特别是《史记》被历代史学者奉为“正史之始”,从未有人对其所述有所怀疑。再从这四部正史的编撰者司马迁、班固、范晔、陈寿的严谨治学态度,渊博的学术修养和处理史料的方法来看,更不容许怀疑。所以有关徐福的记载应可信赖,《史记》记载徐福事,有如下数处。

(1)《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条:

既已,齐人徐巿(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1]

(2)《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条:

侯生、卢生……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以闻。”[2]

(3)《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条:

始皇出游……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琊。方士徐巿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鲛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琊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逐并海西。至平原津而病。[3]

以上《史记》叙述了徐福的整个故事要约如下:(1)徐福上书求仙药,秦始皇同意他的请求,派他率领童男童女入海求仙。(2)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得悉方士侯生、卢生等都逃亡,并诽谤自己时,大怒,认为徐福花巨费始终未见求到仙药,也是欺骗自己而逃亡了。(3)但当秦始皇巡幸琅琊时徐福突然求见,说仙药可得,但为大鲛所阻,需派武装同行。秦始皇同意请求,便派武装随同出海。这里《史记》没有记述徐福一行往哪里去,只说去三神山求药,也没有说一去不归。关于三神山,《史记》的《封禅书》中说:

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4]

然而,司马迁在《淮南衡山列传》中又将故事发展如下:

昔,秦绝圣人之道……又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臣答曰:“然。”“汝何求?”曰:“愿请延年益寿药。”神曰:“汝秦王之礼薄,得观而不得取。”即从臣东南至蓬莱山,见芝成宫阙;有使者铜色而龙形,光上照天。于是臣再拜,问曰:“宜何资以献?”海神曰:“以令名男子、若振女与百工之事,即得之矣。”秦皇帝大悦,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5]

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徐福虽然在平原广泽做王了,但没有具体说明什么地方。《汉书·伍被传》中也有类似记载,不过比《史记》简单,也没有明指何处。

然而,《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黄龙二年(203)条记载:

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澶洲。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6]

这里陈寿把徐福所去的地方指名为澶洲。沈莹的《临海水土志》说:“夷洲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7]从其地理位置来看,夷洲、澶洲也许是台湾或琉球,不是日本。

《后汉书·东夷传》传承了《三国志》的说法,把徐福所止之地也当作夷洲、澶洲:

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又有夷洲及澶洲,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世世相承,有数万家。[8]

陈寿的《三国志》成书比范晔的《后汉书》早一百五十多年,所以《后汉书》沿袭《三国志》的记载不足为奇。但是由于范晔把这一段徐福的记事放在《东夷传·倭传》的后面,使人把夷洲、澶洲误认为日本列岛,成为其讹传的根源。

这样看来,《史记》和《汉书》不必说,就是《后汉书》和《三国志》也只说徐福所止之地是夷洲、澶洲,没有与日本列岛联系起来。再者,日本列岛中没有夷洲、澶洲的地名,何况《旧唐书》以前的史学者都把日本称为“倭”,没有把夷洲、澶洲当作日本的。所以说,根据中国正史所载,徐福确有其人其事,但没有说他所止之地是日本。

然而,后周明教大师义楚的类书《六帖》(即《义楚六帖》)卷二十一《国城州市部》第四十三中有一节记事:

日本国亦名倭国,在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也。今人物一如长安。又显德五年(958)岁在戊午,有日本国传瑜伽大教弘顺大师赐紫宽辅又云:“本国都城南五百余里有峰山(吉野山)……又东北千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莱。其山竣,三面是海,一朵上耸,顶有火烟;日中,上有诸宝流下,夜则却上,常闻音乐,徐福止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9]

这里义楚把徐福所止之地明指为日本。义楚这样说当然是有根据的,其来源正如文中所说,是据日本僧宽辅(义楚之友)所说。可见五代时中日民间就已有徐福到日本的传说了。

至宋代,欧阳修在《日本刀歌》中进一步加以肯定:

欧阳修是个文学家、史学家,决不会信口开河,一定有所根据,那就是民间传说。可见至宋代,徐福所止之地是日本的传说已广泛流传了,否则欧阳修不会将它写入诗歌。

至明代,连史书上也正式记载夷、澶二洲就是日本了。明·陈仁锡编著《皇明世法录》卷七十九《日本考》:

先时秦遣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仙不得,惧诛,止夷澶二洲称秦王,国号倭。故中国总呼之曰“徐倭”。[11]

从而可知,中国民间流传徐福东渡日本是起于五代,盛于宋代,至明代列入史书。日本方面,最早的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对徐福之事只字未提,这说明在8世纪,至少到《日本书纪》撰成的元正天皇养老四年(720)以前,日本还没有流传徐福东渡的传说。如《义楚六帖》所说,义楚的日本友人宽辅于村上天皇天德二年(958)来中国时说徐福止于蓬莱即富士山,所以此时日本才有徐福东渡的传说。

1297年南宋禅僧无学祖元应镰仓幕府将军北条时宗之请去日本,在日本写了一首《徐福祠献晋诗》:

先生采药未曾回,故国山河几度埃;

今日一香聊远寄,老僧亦为避秦来。

可见祖元到日本时,和歌山县新宫市的徐福祠就已经存在了。

《蕉坚稿》载有日本入明僧绝海中津和明太祖朱元璋的唱和诗也是以徐福祠为主题的。绝海中津的唱诗是:

熊野峰前徐福祠,满山药草雨余肥;

只今海上波涛稳,万里好风须早归。

朱元璋的和诗是:

熊野峰前血食祠,松根琥珀亦应肥;

当年徐福求仙药,直到如今更不归。[12]

日本把徐福传说正式写入史书的是1339年成书的北畠亲房的《神皇正统记》:

(孝灵天皇)四十一五年乙卯,秦始皇即位。始皇好神仙,求长生不老药于日本;日本欲得彼国之五帝三王遗书,始皇乃悉送之。其后三十五年,彼国焚书坑儒,孔子全经遂存于日本。

这个记载,一见便知是根据欧阳修的《日本刀歌》的。以上我们从文献对徐福东渡的传说作了求证,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徐福确有其人其事,正史上虽然没有记载入海后所止之地是日本,但中日两国民间一致传说徐福到了日本列岛,特别是日本,古来就对徐福传说有兴趣,很自然地把它和日本联系起来。主要原因是史前时代的日本从未开化社会到文明社会有赖于中国移民,而徐福则是古代中国移民的代表人物。关于这一段历史,实际上就是中日关系史或中日文化交流史的一部分,需要深入研究。可惜中国文献缺少记载,日本文献上更是空白,必须从考古学求证。同时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推理。历史研究绝不许臆测和假设,非据有大量确凿真实的史料不可轻易下结论,徐福研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