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利仁荣是党项族中著名的学者。他不仅学识渊博,精通中国文化,还是西夏王朝建立初期的各种典章制度的参与者和谋划者。他曾受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委托,亲自主持创制了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字——西夏文。他也是李元昊最重要的大臣之一,被李元昊封为谟宁令。
提倡务实
李元昊继位之初,准备废除父辈传下来的沿袭宋朝的旧制度。但是,他的想法却遭到了朝中大臣,尤其是前朝元老的激烈反对。
当时西夏在如何建国上,朝臣们持有两种意见,并且形成了两股截然不同的对立势力。一种认为,唐宋的礼仪制度翔实完备,理应照搬;另一种则主张根据党项的实际情况稳步进行改革,反对全盘宋化。
两股势力争得不相上下,李元昊对此也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野利仁荣站了出来。他说,想要一个国家兴旺繁荣,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治国方略。如果完全照搬别人的治国方略,各国情况不同,施行起来的效果也不一样。
过去,商鞅变法就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来的;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也是因为他想发展军事。而在实施这些变法之前,他们都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才使改革得以成功。
除此之外,西夏党项族人和汉族人混居,西夏民风强悍,喜欢打猎,常和兵器、马匹打交道,根本没有宋朝人的礼乐诗书气质,完全照搬宋朝的制度在西夏根本行不通。只有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才可以与宋朝以及其他民族相抗衡。大家被野利仁荣说得哑口无言,李元昊的脸上也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野利仁荣提出的根据本国和本民族的实情确定立国方针和改革的意见,得到了李元昊的认可。这场事关西夏国存亡和发展的讨论就此结束,野利仁荣也因此成为李元昊的心腹。
此后,野利仁荣便建议李元昊在改革礼乐时,为君的要用礼治国,为民的要遵守道德制度。同时,他还要加强各蕃部的团结,而打仗是次之又次的事情。这些建议,李元昊都一一采纳了。
创立文字
西夏本没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随着党项族的社会发展,为了增强民族意识,野利仁荣认为必须创制一种代表党项族自身特点的文字。
在李元昊的授意下,野利仁荣根据汉字与藏文的特点,在公元1036 年,为西夏创制出了属于西夏的十二卷西夏文字。这些西夏文字仿照汉字的造字特点,采用会意合成法,组成了新的文字。
西夏文字的诞生,既是党项民族智慧的体现,也为西夏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野利仁荣创制出西夏文字后,李元昊便下令遵为“国字”。
正式颁布的时候,群臣上表敬献颂词,举国庆贺。为了推广这种文字,野利仁荣派人到民间教授,帮助人们使用西夏文字记事,并不辞辛劳地亲自到各地为人们答疑解惑。李元昊还规定,西夏国内所有的文艺诰牒,一律都用新创立的西夏文书写。
由于野利仁荣的积极推行和大力提倡西夏文字的使用,西夏文字广泛应用于上自官方文书、下至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
此后,西夏文字在野利仁荣及朝中文人雅士的进一步推广之下,逐渐演变成形似汉字的楷、草、隶、篆等不同书体。
西夏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为李元昊建立国家、巩固政权、对外交流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也提高了人们的学习效率,普及了知识文化。
修撰典籍
野利仁荣创制出西夏文字后,李元昊还设立了“蕃字院”,委任野利仁荣来主持。
此后,李元昊同吐蕃、回鹘及西域各国往来的文书,均用西夏文字书写,撰写人则是“蕃字院”里的官员。除此之外,野利仁荣还通过翻译汉文典籍、学习汉族文化,逐步归纳出一套用以治理封建国家的书籍。
在蕃字院中,野利仁荣主持翻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汉文典籍为西夏文,野利仁荣还在党项和汉族官僚子弟内选拔出品学兼优的学生,让他们进入蕃字院学习。等到他们学业有成时,再根据他们的成绩授以大小官职。
野利仁荣这种培养、选拔官吏的办法,对提高党项地主阶级的文化水平、抑制贵族豪强势力的扩大和巩固西夏封建政权都具有积极意义。
公元1042 年七月,野利仁荣因病去世。李元昊甚是悲痛,一连三次前去祭奠,并下令给予厚葬,封为“富平侯”。公元1162 年,仁宗仁孝又追封野利仁荣为“广惠王”。
相关链接:
西夏是被谁灭的?
使西夏王国走向灭亡的是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铁骑。
公元1203 年到1226 年,成吉思汗先后对西夏发动了六次进攻,而且一次比一次凶猛。西夏皇帝率领全国军民进行了艰苦的保卫战,最终因弹尽粮绝、又遭遇了强烈的地震而投降。
蒙古铁骑虽然攻破了西夏,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蒙古军死伤无数,成吉思汗也在讨伐西夏的过程中死去。
所以蒙古军占领西夏都城后,便屠城泄愤。而且元朝作为宋、辽、夏、金的后朝,也仅仅修了《宋史》《辽史》《金史》,唯独不修缮西夏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