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04 年秋,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自率军南下,攻打宋朝。想南逃的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劝说下,亲自到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射杀了辽将萧挞览。辽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两国于公元1005 年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因为澶州在宋朝时亦称澶渊郡,所以史称“澶渊之盟”。
盟约缘起
自公元999 年开始,辽国便不断派兵在宋朝边境挑衅,并掠夺宋人财物,屠杀宋人百姓,给边境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虽然宋军在杨延朗、杨延嗣等将领的率领下积极抵御辽军入侵,但辽骑兵进退速度极快,作战灵活,因此宋朝的边防压力越来越大。
而且,自赵光义北伐惨败后,宋对辽就一直心存畏惧,逐渐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相反,辽对宋却是步步紧逼,不断南下侵扰宋朝。
对五代十国时期的中原王朝来说,幽云十六州的得失,关系着江山的安危。所以自后周柴荣起,就开始与辽争夺幽云十六州的战争。
宋、辽战争长达二十五年,其目的也在于争夺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是一个先进的农业区,它的农业、手工业和其他文化活动都比契丹本部地区发达。因此契丹统治者一直把目光聚集在这里,他们把幽云十六州中的幽州升为南京,改皇都为上京;把原先的南京改为东京,在南京建立了相应的许多官职,并将南京视为辽国的腹地,俨然以大国的姿态屹立于宋朝的北方。
辽国在萧太后的治理下,国内的动乱逐渐平息,从而有了对宋发动战争的基础。
因败结盟
公元1004 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为名,亲率大军进入宋境。萧挞凛攻破遂城,生俘了宋将王先知、宋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宋朝为之震动,宋真宗赵恒更是准备迁都南逃。
宰相寇准力请宋真宗亲征,宋真宗才被迫北上。
宰相寇准倚重的将领则是在历次抗辽战斗中屡立战功的杨延嗣和杨延朗等人。杨延朗就此建议整饬军队,修通主要道路,但都没有被采纳。
当辽军到达定州时,两军形成相互对峙的局面,王继忠借机劝萧太后与宋朝讲和,但是宋真宗拒绝了。
同年十一月,辽军在朔州被宋军打得大败,并因缺乏粮草而撤军。辽军主力则集中于瀛州城下,宋军守将季延渥死守城池,激战了十多天也没有结果。
萧挞凛、萧观音奴二人则率军攻克祁州,萧太后等人率军与之会合,合力进攻冀州、贝州。辽军攻克德清后,三面包围澶州,宋将李继隆率兵死守澶州城门。
辽国统军萧挞凛恃勇,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巡视。宋军大将张环以伏驽①射杀萧挞凛,萧挞凛头部中箭,从战马上摔了下来,辽军因此士气大挫。宋朝则因宋真宗御驾亲征而士气大增,集中在澶州附近的大宋军民多达几十万人。
宋真宗赵恒受到气氛的感染,也下定决心要和辽决一死战,并把寇准留在北城,令他全权管理各项事宜。而辽国却因战线拉得过长,补给非常困难,再加上是孤军挺进宋朝腹地,万一战败,后果不堪设想。萧太后只得听从了降将王继忠的建议,派人奔赴澶州,向宋朝转达想罢兵息战的愿望。
①伏驽:隐蔽着的用机械发射的弓箭。
寇准得知消息后,急忙向宋真宗赵恒进谏,辽国已是强弩之末,现在正是攻打他们的最好时机。趁这个机会守住要道,一举歼灭敌人,然后再乘胜北上,收复幽云十六州。
可赵恒胆小,他只想和辽国媾和①,朝中大臣也因惧怕辽国,纷纷表示支持。寇准无可奈何,只得同意了和辽国讲和。而辽军初战失利,再加上孤军深入,正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自然愿意议和。
岁币求和
经过和谈,宋、辽双方以白沟河为界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藏匿;两国沿边城池,不得重新修建城墙。宋朝每年还需向辽提供军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交割地点为雄州。
双方还在两国边境设置榷场②,开展市场贸易。
在岁币的问题上,辽国求和心切,便没有得寸进尺,双方达成了宋朝每年给辽国三十万银绢的协议。
使者完成任务后回去交旨,并详细和宋真宗说了和谈的结果。
宋真宗听后大喜,觉得他很有才能,便重重赏赐了他。
①媾和:一般指交战国之间缔结和约,有时指交战国各方为结束战争状态、恢复和平关系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②榷场:榷,què。榷场,宋、辽、金、元时在边境所设的同邻国互市的市场。
相关链接:
辽圣宗是怎样的皇帝?
辽圣宗耶律隆绪是辽国的第六位皇帝,也是辽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四十九年。刚即帝位时,他年仅十二岁,由萧太后把持朝政。
辽圣宗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较深,一直向往汉族文化,他喜欢读汉人书籍,还会用汉字写诗。他极其重视唐太宗时的《贞观政要》,认为唐太宗是“五百年来中国之英主”。
耶律隆绪亲政后,大力选拔人才,知人善任,使内部统治相对稳定。他尤其重用有才干的汉族官员,吸收更多的汉族知识分子进入政权。在他们的帮助下,辽圣宗进行了许多封建化改革,如提高奴隶的地位,修改 “同罪异论”
法、“贵贱异法”法、奴主关系法及废除兄弟连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