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伊奥尼亚人起义(1 / 1)

(前500—前493)

106.阿利斯塔哥拉斯鼓动伊奥尼亚人起义(前500)希腊诸城邦自从被波斯所奴役,内心颇有不甘,它们无法长久而无声地忍受失去独立的痛苦。公元前500年左右,伊奥尼亚成为广泛地反抗波斯统治的中心地带。

这场叛乱的煽动者是米利都僭主阿里斯塔罗格拉斯(Aristagoras),他是希斯提亚埃乌斯(第103条)的女婿。阿里斯塔罗格拉斯是一个翻云覆雨、野心勃勃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可以在波斯人和希腊人之间反复。萨迪斯总督阿尔塔费尼斯并不待见他,因此他一直很担心自己丢官罢职。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结果,他决定通过鼓动整个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联合起来反抗波斯的统治,先于这位总督行动起来。当时的希腊诸城邦对波斯早有不满,所以鼓吹仇恨情绪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而且,在收到岳父的信件后,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此时的希斯提亚埃乌斯被光荣地扣留在了苏萨城。希罗多德曾提到希斯提亚埃乌斯为了让自己传递的信息不为他人所知而采取的秘密措施:他选择了一个极为信赖的奴隶,把他的头发剃光,然后把要传达的信息一笔一画地刻在了头皮上。等头发重新长出来后,再让这个奴隶给自己的女婿送信,并叮嘱奴隶到了米利都之后,只需刮掉头发,阿里斯塔罗格拉斯就会知晓自己的心意。实际上,阿里斯塔罗格拉斯收到的信息很短:“筹划伊奥尼亚起义。”1 希斯提亚埃乌斯现在是归心似箭,他希望一旦伊奥尼亚爆发动乱,大流士就不得不放他回国解决麻烦。

1 希罗多德,《历史》,第5卷,第35页。

翁婿之间的想法不谋而合,阿里斯塔罗格拉斯马上行动起来。他首先召集了自己的一些朋友,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很多人都表示赞成,反叛的行动就此确定。阿里斯塔罗格拉斯通过放弃自己的僭主身份、把米利都改为民主政体的做法,获得了米利都人的支持。他还驱逐了许多伊奥尼亚地区的僭主,帮助当地人民建立起民主政体,让各地的人民成为政府的主人。很多被驱逐的僭主都逃向了波斯帝国,加入波斯军队来反抗故国。

107.阿里斯塔罗格拉斯前往斯巴达、雅典求援在筹划伊奥尼亚人起义的同时,阿里斯塔罗格拉斯还前往希腊寻求援助。他首先去游说斯巴达国王克里昂米尼,但是克里昂米尼对这位“米利都陌生人”的建议并不感兴趣,并命令他立即离开斯巴达。无奈,阿里斯塔罗格拉斯只得又去寻求雅典的支持。

此时,雅典内部发生的事情与伊奥尼亚地区发生的事情极为相似,通过克里斯提尼的改革(第92条),僭主制逐渐被民主制取代,此时的雅典与伊奥尼亚有着惺惺相惜之感。并且,雅典人认为雅典是伊奥尼亚城市的母邦,既然她的孩子前来寻求帮助,为娘的岂能坐视不理。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事情让他们对波斯人颇为不满,波斯人接受了雅典的流亡者,还要求希庇亚斯被接回去,恢复在雅典的权力,雅典人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因此,雅典人已经如希罗多德所说的“做好与波斯人对立的准备”,他们不愿意在别国的掌控下小心翼翼地生活。因此,当阿里斯塔罗格拉斯前来求援的时候,雅典人爽快地答应了。他们投票决定派遣20条战船前去援助伊奥尼亚人。“这些战船,”用希罗多德的话说,“是引起希腊人和那些外邦人互相伤害的原因。”1

108.萨迪斯的大火(前499)

雅典舰队出发,前往伊奥尼亚,中途还有埃维厄岛上埃雷特里亚装备精良的5艘三层桨战船加入进来,因为米利都人曾在一次战争中给予了他们援助,他们现在出于感激而作出的回报。

1 希罗多德,《历史》,第5卷,第97页。

从伊奥尼亚海岸出发,远征军直逼萨迪斯。在没有受到什么反抗的情况下,轻松攻入萨迪斯,但是城塞因为阿尔塔费尼斯亲自指挥一支军队防守仍然掌握在波斯人手中。希腊刚刚占领这座城市,一个士兵不幸点燃了一间芦苇和茅草做的房屋而使大火蔓延,整个城市化为灰烬,最受吕底亚人和其他亚洲民族尊崇的西布莉(Cybele)女神庙也被焚毁。

然而,吕底亚和波斯的军队越聚越多,希腊人心生畏惧,随即撤退。在以弗所附近,希腊军队被波斯军队追上,经过激战,希腊军队大败。雅典人看到这种情况,备受打击,抛弃了伊奥尼亚的盟友,撤回了雅典。

这次不幸的远征注定会产生巨大的后果。雅典人不仅烧毁了萨迪斯,还点燃了整个世界。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当消息传到苏萨城(Susa)的大流士耳中,他得知希腊城邦雅典一直在援助波斯的反对者后,暴怒不已。他拉开弓,向天空直射一箭。在箭杆飞出的时候,说:“好,宙斯啊,我要好好惩罚一下雅典人!”说完后,他命令一个仆人每天在晚餐前都要向他重复三次:“主人,记住可恶的雅典人!”1

109.起义的扩大

伊奥尼亚起义者被雅典的盟友抛弃,他们已经没有选择,只能尽力争取更多的城市加入到这场起义中来。为此,他们激起了赫勒斯滂与普罗彭提斯,以及卡里亚人(Carians),除了塞浦路斯岛外所有希腊人和外邦人的城市对波斯统治的反抗。

这次大范围的起义撼动了波斯帝国对这些地区的控制。这是一个对波斯军队威胁性的挺进设置牢固限制的机会,要不是包括斯巴达和雅典在内的其他所有希腊城邦谨慎的考虑到自己可能惹来的麻烦,仅仅给予了他们亚洲的同胞以微不足道的援助,那么发生在希腊人和异邦人之间的决定性的战争可能就此在伊奥尼亚打响,希腊本土也会在这场战争中从巨大的威胁中解脱出来。但是,希腊诸城邦不能以一种共同的目标团结在一起,从来没有如此拙劣地展露在世人面前。

110.镇压叛乱:米利都的陷落(前494)波斯大王开始集结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图一举镇压这场将他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到利西亚(Lycia)的广阔土地从帝国分离出来的叛乱。再详述随后6年中的战斗、围攻以及各种军事行动的细节,将是冗长而乏味的,为此,我们简略地回顾一下战争的进程并指出战争的结果。

1 希罗多德,《历史》,第5卷,第105页。

镇压起义的任务被交给了总督阿尔塔费尼斯。在远离起义中心的塞浦路斯和赫勒斯滂,波斯军队给了起义者们以致命的两击。在腓尼基和其他海上部落的协助下,起义首先在塞浦路斯被镇压下去。在赫勒斯滂,五个亚洲海岸的城市被摧毁。

为了阻止色雷斯人与起义的希腊军队结成联盟,波斯的将军们快速、主动地向赫勒斯滂进一步推进,否则波斯在欧洲所有的征服所得都将面临危险的境地。

波斯的海陆军最终向米利都聚拢而来。波斯帝国的海上力量在米利都城市的正面集结,以其庞大的阵形和军备炫耀武力,它们要把米利都人的海路封死。这支舰队有600艘船只,由波斯的海洋属国腓尼基、埃及、奇里乞亚(Cilicia)、塞浦路斯的数支舰队组合而成。其中,腓尼基展示了极大的出兵热情。因为米利都号称“海上女王”与“古代的威尼斯”,数百年来都是希腊的主导城市,她的贸易活动曾把腓尼基人的势力赶出了爱琴海。腓尼基人希望通过此战摧毁自己强大的对手,并将其地中海的商业利益抢夺过来。

此时的伊奥尼亚人也在想方设法抵御波斯海军,他们一共集合了333艘三层桨战船。这些战船集中在莱斯沃斯岛、希俄斯岛、萨摩岛以及多个海岸城市。如果伊奥尼亚人都能服从纪律,对获得自由的共同目标有着坚定的信念,他们可能会赢得此战的胜利。但是,这两点他们都不具备。与令人厌烦的海战训练相比,伊奥尼亚的士兵更喜欢躺在海边帐篷的阴凉地里。再说波斯军队中的被废黜的僭主们,以波斯大王的名义,威逼利诱,将背叛的种子撒在了伊奥尼亚联盟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这场战役1 自然会以波斯的胜利而告终;伊奥尼亚的事业失败了,伊奥尼亚人及其联盟的海军四散溃逃,意味着米利都的失守。现在,米利都被波斯的海陆军像铁桶一般包围,在围城6年之后,米利都最终陷落。城中的男人大部分被杀死,所有的妇女和儿童都被带到一个靠近底格里斯河口一个叫作安普(Ampe)的小镇上安置。

1 这场海战也被称为拉德战役,发生于公元前496年。

米利都人民的悲惨命运深深地触动了雅典人,他们觉得自己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对这场灾祸负责,因为当初抛弃了自己的盟友。在米利都陷落的第二年,诗人普律尼科司(Phrynichus),在雅典戏剧院上演了一部名为《米利都的陷落》(Capture of Miletus )的作品,观众们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但是戏剧演完之后,这位诗人就被罚了1000德拉克马(drachmas),“因为他激起了雅典人悲痛的回忆”。他们还制定了法律,明文规定这种戏剧绝对不可以再次上演。1111.伊奥尼亚起义的结束

随着米利都的陷落,其他还在坚持的城市也很快被征服。希腊舰队四散,爱琴海已无防备,希俄斯岛、莱斯沃斯岛和忒涅多斯岛(Tenedos)都落入波斯人之手。伊奥尼亚剩下的城市也难逃米利都的厄运,或被占,或被烧,青年男女中最貌美的全都被送到波斯为大王服务。希罗多德提醒我们,这已经是伊奥尼亚人第三次沦为奴隶:第一次是被克洛伊索斯征服,接着是居鲁士,现在又被大流士征服。这最后一次的奴役,是所有奴役中最沉重的。

波斯舰队在攻破伊奥尼亚之后,又马上驶向赫勒斯滂,以图征服整个地区。靠近海峡的所有欧洲城市都被侵占或是烧毁。拜占庭和卡尔西登的居民在波斯人到达之前纷纷逃走,前往攸克辛海色雷斯这边海岸的墨森布里亚(Mesembria)定居。

切索尼的希腊城邦除了一个幸免于难之外,其余的全部沦为废墟。

希腊争取自由的第一次正式起义就这样被镇压了。曾经无比繁荣的东部希腊世界,此去经年,已到处是断壁残垣,每一处都被刻上了外邦人入侵的印记。它们现在在波斯大王和死灰复燃的僭主统治的双重压迫下苟延残喘。“慈爱的伊奥尼亚神灵尽心抚平曾经的创伤:荒芜之地适时被重建起来,像以弗所这样的城市再一次焕发生机;但是伊奥尼亚的历史,却已是灰飞烟灭、踪影难觅。”2

1 希罗多德,《历史》,第6卷,第 31页。

2 库尔提乌斯,《希腊史》,第1章,第6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