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上兵伐谋”和师长的“黄道吉日”(1 / 1)

中国魂 尹西农 1687 字 4个月前

在前沿指挥部见到大名鼎鼎的红军师师长刘登云时,我不禁肃然起敬。

傅金保参谋长早就给我介绍过师长的一段感人故事——

率部出征前夕,他的妻子得了重病躺在家里,眼巴巴地盼着丈夫送自己去住院,可红军师正要挥戈南下,重任在肩,军情如火呀!刘登云明知眼下妻子最需要自己,可他实在顾不上了,“自古家国难两全哪!”——刘登云强忍住心里的酸楚,把病妻扔给年幼的女儿,含泪大步迈出了家门。他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全师将士面前,一声令下,千军万马立刻杀上了疆场……

在这样的军人面前,你会感到一股逼人的浩然正气。

师长刚从前沿炮阵地驱车赶来,神情略显疲惫,见来了客人,就拒绝了警卫员的劝说,怎么也不肯休息,又迈着大步,亲自为我沏茶。小警卫员在一旁不满地瞅瞅他,又望望我。

我知道师长很忙,安排好的这唯一的一次谈话机会实在太珍贵了。

刘登云是个驰骋老山疆场、令越军闻风丧胆的人物,他同政委的真挚友谊和默契配合也为许多人所羡慕。此刻,我面前的他,剑眉,方脸,面色略微显黑,眼睛又黑又亮。师长个子魁梧,腰板挺得笔直,握手时,我感到他的手掌又粗又大,很有劲儿。

他是河南人,乡音很浓重,他就用这个浓重的河南口音对我说:“红军师全体官兵执行中央军委的作战方针,在云南前指和集团军的领导下,决心以最小代价,打出最大战果!”

他简要地给我介绍了一次收复失地的战斗:为了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各级指挥员九次“会诊”,制定作战方案。战斗任务落在“铁锤团”。三十出头的年轻团长彭勇几次冒着危险到我前沿阵地组织侦察,师副参谋长李效锋和团参谋长王振国直接带部队进行艰苦训练,仅围绕沙盘演习就反反复复不知有多少次。战斗打响后,从发起冲锋到撤离阵地,仅用了三十五分钟!全歼越寇×××名,摧毁敌火炮××门,缴获大批武器装备,我方伤亡极轻微。云南前指贺电评价:这是老山战场一次干脆、利索、漂亮的全歼战,打出了国威、军威,给敌人以很大震撼!

“那一仗不好打哟,”师长沉思着回忆说,“云南前线总指挥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叫‘老虎口里割舌头’。过早暴露我方意图,‘舌头’就缩回去了;动作稍稍慢一点,‘老虎’就会张口咬人!你看看我们参谋长的文章——”他转身从墙上挂着的报夹里取出一张《火线报》,用手指着下面划着红铅笔粗线的一段话让我看:

这是越军苦心经营多年的完整体系内一个重要支撑点,兵力部署、火力配系、障碍设置都十分周密。经过几年交战,越军对我们十分熟悉,且战术狡诈,擅长夜战和小分队、小炮作战,加上戒备性高,兵力有所增加,工事更加坚固。因此,我们采取了“奇用兵、巧用炮、战法新、指挥活”的绝招,用“尖刀”割“舌头”之战法,快进快割快出:进得快,使它还没有反应,“尖刀”就钻进“老虎”嘴里;割得快,使“舌头”还未来得及往回缩就被一刀割了下来;出得快,使“老虎”嘴正张着叫疼,还未来得及“闭合”,“爪”、“牙”、整体还未来得及反应,“刀”就闪电般地出来了。这就是“用兵鲜、操胜券”的结果。

见我看得很认真,师长又兴致勃勃地说:“赵先顺司令员提出革新创造精神是我军的拱心石,而一切革新创造都是为了体现‘小代价、大战果’啊!”师长说着激动起来,“那一年部队野营拉练时,我不幸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当父母的这时候是个什么滋味!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一发炮弹值多少钱?长成一个战士需要十八年!”他浓眉微微颤抖着,脸色十分严峻,看得出他此刻心情很不平静。

我把目光移到他简易的办公桌上,信手翻了翻那上面一大叠军事书籍:《刘伯承用兵录》,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热带山岳丛林作战研究》,《孙子兵法》……,于是我信手打开了那本薄薄的《孙子兵法》,只见在扉页上赫然写着几个粗大的钢笔字:

“上兵伐谋——切记!”

这是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子的名言,原文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我细细玩味着“上兵伐谋”这四个字,深深体会到现代化战争和特殊条件下作战在一个高级军事指挥员身上的沉重负荷。

前线红军师是军委邓小平主席亲自视察过的英雄部队。它创建于一九三二年红军时期,历经了反“围剿”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青海平叛等许多著名战斗,涌现出一大批著名英雄人物,产生了许多威震中外的我军高级将领,他们之中有不少人至今健在,继续担负着党、国家和军队的重要职务。在红军师德战歌中,有这样一段动人的唱词:

我们的“金刚钻”,

钻倒了三座山!

我们的“铁锤子”,

砸出个艳阳天!

你拖呀拖不垮呀,

你打也打不烂,

那就是我们千锤百炼的

钢呀钢铁团!

当年的红军哥,

驰骋鄂豫皖;

当年的新四军,

敌伪心胆寒!

看今日呀挥雄狮,

北虎震西南!

小鬼子落花流水

吓呀吓破了胆!

……

刘登云师长扳着手指头,如数家珍地给我讲述着“金刚钻”的坚如磐石等各自的作战特点和独特优势,又幽默地说:“还有两个炮团,一个是团长刘汉荣和政委孙晓胜领导的地炮团,他们决心在老山战场打出‘神炮团’的威风。老山战区敌我双方主要是炮战,谁的炮火厉害,谁就控制了整个战区的主动权。光一九八六年一年,我们的地炮团就歼灭敌××××人,摧毁越军火炮××门,相当于‘吃’了敌人整整一个炮兵团!而我们的地炮团却无一人亡,无一炮毁,这算不算老山战史上的奇迹呢?”师长说着说着咧嘴笑了,模样憨厚而天真。“我们的高炮团管天上的。可惜这一仗双方都没有动飞机,可把我们师最神气的高炮战士委屈了一家伙,他们就当军工,专为第一线的步兵战友运送物资弹药,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山骆驼’。你在电视上看得‘猫耳洞之声’乐团,就是这个团利用战余时间搞起来的。”

“红军师师文明之师,进步之师,胜利之师。”刘登云师长结束了谈话,目光炯炯地望着我,“我们希望越南当局早日改弦易撤,不要忘了他们自己当年事怎样遭受侵略的!只要他们放弃敌视我国的政策,不再骚扰我们边境,停止侵略柬埔寨,我刘登云听中央军委的,一枪一弹也不想浪费!”

他伸出那双粗大的手,握住我的手使劲摇了摇。

告别了这位典型的中国师长,一路上,我忽然想起政治部主任李德胜告诉我的有关他的一段趣闻——

就在那次收复失地的出征前,师长非要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为此,师长翻开了历书,独自躲进屋子里,掰着手指头计算了整整一个下午。他终于选好了一个“好日子”,喜眉笑眼地对政委说,这一天作战最好,保险大吉大利!在气候、地形和诸军事作战条件具备的基础上,还占了中国最吉利的“三、六、九”字。他风趣地说这叫军事科学基础上的中国式“心理平衡”。为此他和骆永立副政委还指示全师女战友们为出征的勇士们一人做了一个吉祥物——一个绣有大大的“吉”字的荷包,里面再装上润喉片。

为了让冲锋的战士临行前喝上中国最好的酒,抽上云南最好的烟,师长又吩咐后勤部长朱永胜不惜化一切代价去搞“茅台”和“云烟”……

出击的日子到了,军长也赶来为勇士们壮行。刘师长和张政委亲手给每一个突击队员满满斟上一杯茅台,又为他们一个一个地敬上一支云烟。回到阅兵台上,军、师首长和台下全体突击队员们高高举起酒杯,军长用响亮的声音说:

“同志们!你们就要奉中央军委命令去收复失地了,我代表党和人民为大家壮行!大家一起举杯,喝下这杯胜利酒,我们和全军同志等待你们凯旋,为你们庆功!”

台下,一双双乌亮的眼睛里,尚带着稚气的瞳孔充满军人的自信和威严。突击队员们一律头戴钢盔,身着作战迷彩服,披着大红绸缎,他们全副武装,如矗立的一尊尊铁塔,齐刷刷的目光威严地注视着台上敬爱的军师首长们,整齐的方阵前,是一面面鲜红的军旗,在晨风中猎猎翻卷……

刘登云师长的心中更是翻腾不已——

他的兵就要同凶恶的敌人短兵相接了!

他的兵就要为祖国的尊严冲锋陷阵、流血牺牲了!

他们之中有的还会不会活着回来?这难道就是最后的诀别吗?

一个战士十八年啊……

顿时,刘登云脑海里映出一幕异常悲壮慷慨的情景,两千多年前那首悲歌似乎在耳际轰然回响: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啊,军人的奉献就是生命热血啊!

“同龄人们,大学生们,愿你们理解!”师长哽咽着在心里大声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