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湖光有山色(1 / 1)

命运的迁徙 黄济人 766 字 8个月前

美丽是相同的。不相同的是美丽与不美丽。这就是我重返杭州旧地重游的感觉。不是么,车在整齐而宽阔的街道上穿行,出现在车窗外面的景色已经和“大串连”时在这里看见的风光不可同日而语,然而,无论怎样变化,这里依然是杭州,依然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就在我驱车前往浙江省移民办的路上,安置处副处长黄金根给我打来电话,说我幸好今天到达杭州,要是明天去移民办,一定会发现那里人去楼空。因为移民办主任钱国女到北京开会去了,所有处室都定于今日到各个迁入地例行安置检查。他征求我的意见,要么他留下来,陪我在杭州休整两天,再去迁入地,要么我随他们安置处几个同志走,现在就出发。我选择了后者,我对这位不曾谋面的家门副处长说,我急于看到移民生活中的西子湖畔。他明白我的意思,却告诉我说,移民情绪虽日趋稳定,但安置任务不容乐观,他们移民办课题组搞了一份阶段性报告,等一会他会拿给我看的。省移民办楼前,我见到这位憨态可掬的黄金根,他让我上一辆面包车,车上见到了安置处帅气十足的主任科员王家明,眉清目秀的副主任科员高峡。高峡是位女同志,过去在浙江省军区当卫生兵,第一批三峡库区移民来浙江对接的时候,她才转业到省移民办的。“你那个名字为什么不是霞光的霞?”我问她。“谁知道,我父亲取的。”她笑了笑“我父亲大概知道我今后的工作会与三峡大坝有关,高峡出平湖嘛。浙江恰恰有个平湖市,过几天我们会陪你去的。”说完,她从公文包里取出黄副处长说的那份阶段性报告,递到我的手上。报告是厚实的,也是凝重的,这是我见到的第一份关于外迁移民的论文,所以在稍有颠簸的路途中,我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我的拜读。报告分析了贫困的三峡库区和发达的沿海地区在自然、社会、经济、文化条件方面存在的差异。关于生产方式的差异,报告认为,“迁入地家庭工业发达,生产方式以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为主,这虽让三峡外迁移民羡慕不已,但一时还难以适应;三峡库区是传统的农业地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几乎没有什么乡镇企业,而迁入地是中国乡镇企业非常发达的地区,就业以二、三产业为主;在生产技能方面,除部分经常外出打工者之外,三峡外迁移民大多未接触过先进的生产方式,所以存在严重的生产技能问题。一方面,由于迁入地乡镇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不可能大量安排移民就业另一方面,由于移民自身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等方式的原因,也很难在企业中得到发展……”关于安置模式的选择,报告认为,“对三峡库区外迁移民的安置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集中安置,二是分散安置,两种模式各有利弊。集中安置对移民社区固有的社会关系和结构破坏较小,社会整合的预期效果就比较好,但由于三峡库区同沿海省市收入地的差异较大,采取集中安置就可能增加整合的难度。对于外迁移民来说,集中安置的好处主要在于可以使传统地缘、血缘关系和职业群体得以部分保存,有利于移民群体间的相互照应。但这样一来,也会使移民群体迅速形成‘故土情结’,加以担心当地居民欺生,又加上重庆人传统的‘抱团’习俗,就可能使‘故土情结’的发展超越理性和良知的界限,甚至形成帮派或宗族体系,从而成为社会整合的一种障碍。分散安置的不足在于容易使移民成为社会交往少的‘孤独群体’这些情况也可能增加社会整合的难度。在分散安置中,又有相对集中和插花安置两种模式。相对集中安置的优点明显多于插花安置,但相对集中的户数一般以不超过五户为宜。插花分散安置的好处是融入新社区的深度和广度都比较好,但开始时融合的难度比较大需要外迁移民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看到这里,我抬头问坐在司机旁边的黄金根:“浙江的安置模式是怎样选择的?”他回答说:“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我们现在要去的桐乡市,主要模式还是搞相对集中,但户数有多有少,最少的移民点也有四户人,安置在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