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瓦莱里是一个庞大繁忙的物资转运站,每天要把从后方源源不断运来的给养和各种军需物品卸进仓库,堆成很高很高的一个个垛子,再逐日把各战区需要的物品,照上面发下的清单,从许多仓库的垛子上搬下装进火车,运往前线。
6个营3000多名华工每天被中英工头带到火车站,装卸货物。
在那里,他们还遇见了许多先期来到这里的华工。
上工不几天,第14营的华工就和英国工头闹了一场风波。
第一天上工前,英国人宣布每营华工每天必须装满20节车皮才能收班。第14营华工们拼命干,仅用半天时间就完成了任务,要求下午放他们进城去休息半天。
可是英国人出尔反尔,强迫华工们下午再接着干。
华工们怒火冲天,又不敢不干,从这以后,大家就开始了磨洋工,半天能干完的事,总要给磨到天晚才完成。中国工头们睁只眼闭只眼,不管。英国工头呢?开始还大喊大叫,后来也学聪明了,反正每天的任务总能完成,他们也乐得清闲,有的躲在仓库粮垛上睡觉,有的干脆瞅空子进城寻欢去了。
这天下午,鲁斯顿带着营部的一班人马来到工地上视察。
他在工地上东游西蹿,不住口地斥骂偷懒的华工。在英国人面前,袁澄海又抖擞起精神,拿着皮鞭到处帮着英国人清查偷懒的华工,一旦被抓住,多佛伦纳、西萨古,袁澄海就一拥而上,把华工一顿狠打。
华工们看在眼里,一个个恨得牙痒。
潘憨子和一名华工扛着一根钢轨正慢吞吞走在前面,被鲁斯顿看见了,嘴一呶,袁澄海马上抡着鞭子冲了上去。
“狗杂种,吃了英国人的牛肉面包,你们还敢这样悠闲,两根脚杆就不晓得放快些!”袁澄海大骂一声,一鞭子抽在潘憨子背上。
潘憨子痛得浑身一激灵,钢轨“咚”地砸下地,溅起的一粒碎石子,恰巧飞到袁澄海脸上,在他脸上打了一个小窟窿,顿时血流如注。
袁澄海痛得龇牙咧嘴,怒气冲天,劈头盖脸一顿鞭子下去,抽得翻憨子满地乱滚,浑身冒血。
“好狗日的,老子横竖是死,今天俺就和你拼了!”潘憨子狂叫一声,忽地昂起脑壳,不顾死活地用双手紧箍住袁澄海的脚杆,狠狠地咬他的腿肚子。
袁澄海痛得“哇哇”直嚷,扔下鞭子,双拳擂鼓般在潘憨子头上、背上乱砸,可潘憨子死也不松口。
西萨古也跑上前去帮忙,脚尖在潘憨子身上一阵乱踢。
眼前这一场突发的暴行,使华工们瞠目结舌。
“不准打人!”张登龙忍无可忍,飞步冲上前去揪住了袁澄海。
“姓张的,你莫逞英雄,这不关你的事!”
“不平的事,我就要管!”
“你……牛胯里咋伸出来你这根马鸡巴?”
张登龙手一掀,袁澄海往后直退。
仗着英国人的威风,他又“嗷嗷”叫着向张登龙冲了过来。
鲁芸阁担心张登龙吃亏,也忍不住叫道:“袁四道,都是中国人,你何必如此!”
“不准打人!不准打人!”华工们操着家伙,一窝蜂呐喊着冲了上来。
“住手,袁四道。”鲁斯顿上校叫住袁澄海,转脸对张登龙说道,“偷懒是不允许的,只要好好干活,我们绝不随便打骂华工。”
“就是嘛,就是嘛,”袁澄海捂着脸上的伤口,抓住机会讨好卖乖。“大家想一想,我们吃的是英国人的饭,穿的是英国人的衣,挣的是英国人的洋钱,英国人,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可大家却偷懒、磨洋工,难道我们中国人的良心都被狗吃了么?”
鲁斯顿上校把脸一沉:“好了,大家继续干活,谁再偷懒,就是自找苦吃。”
何玉中心中窝着一团烈火。这与他出国前的想象完全是天上地下两回事。华工们在英国人眼里,和他妈猪狗一样!
他忍不住了,凑上前去大胆说道:“鲁斯顿上校,要让华工们努力干活,只靠责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哦?”鲁斯顿上校惊异地望着他,“怎么,你想教训我?”
“不,不敢说教训,只不过想给你提一个建议。”
“闭住你的臭嘴!我是一个中国通,我知道对付你们中国人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众目睽睽之下,何玉中也豁出去了:“我不否认你是个中国通,可是,鲁斯顿上校,我是个中国人,我比你更了解中国人的特点。我们中国人最重情理,只要你……”
“你给我滚到一边去!”鲁斯顿话出手到,马鞭子“噗”地落到了何玉中肩膀上。
鲁斯顿向着随行人员大声叫道:“谁再敢捣蛋、偷懒,你们就给我狠狠地打!往死里打!”
何玉中紧咬嘴唇,一缕血丝渗了出来……
在英国军方看来,他们与华工签订的民事合同不过是一纸空文。他们根本无视合同的存在,将华工按照营、连、班的军事建制编组而成,实质上这已经是一支非武装的战勤部队。
他们由英国军官统一指挥,按照英式步兵操典行军列队,每周工作7天,每天10个小时——他们获得的战地休假,甚至比英国正规军人还少。他们驻扎在英国远征军防区内——包括从勒阿弗尔到敦刻尔克各个港口的后勤地区,以及甘勃莱与易卜列之间的作战区,搬运军需物资、修筑铁路公路、架设桥梁,挖掘战壕。
正像当时一家英国报纸报道的那样:“华工来到法国,铺设铁路,维修公路,在火车、轮船上从事装卸工作,并在前线冒着枪林弹雨,挖掘了数千公里的战壕,使英国男子得以摆脱后方沉重烦琐的各种劳动,奔赴前线作战。”
尽管如此,通常情况下,华工对英国远征军的各种需求,都能应付自如。他们比那些从印度、埃及等国招募的工人,更受英军欢迎,被英国官兵称为“顶呱呱的多面手”。负责运送军需物资的华工,经常背运一、二百斤重的弹药箱、军粮麻袋以及引信十分不稳定的大口径高爆炮弹。腿脚、胳膊骨折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每天都在出现,却没人有怨言。
当时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战争回忆录》里,不无赞许地写道:“华工个个强壮如牛,你会吃惊地发现,有些华工夹起重达三四百磅的一大根木材,或者一捆卷铁,仍然能够健步如飞,好像这些重物只是普通的石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