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的角落(1 / 1)

1

那日,男孩捧着一本书,宝贝似地送给我,说,这是很好看的书,老师定要好好去读一读。

书有个别样的名字——《阿勒泰的角落》,作者,李娟。真是普通,在中国不知有多少姓李名娟的女子。长得也普通,小眼睛,短发,衣裳素朴,走入人群,淹没,毫不起眼。

也真的看了,却爱不释手,一本接一本,一口气看个遍,从《阿勒泰的角落》到《这世间所有的白》再到《羊道》《冬牧场》《夏牧场》《走夜路请放歌声》《九篇雪》……

绿意茫茫的草原,云朵一样的羊群,雪白的帐篷,无拘无束的风,还有孤独的牧羊人……天必定是蓝的,羊道必定是陡峭的,森林必定是寂寞的,万里雪飘必定是寒冷肺腑的,以及含着香气却冻得硬邦邦的馕饼必定咬也咬不动的……好像元素很多,内容也很多。其时,画面空旷清远,绿色绵延着绿色,无涯连接着无涯。风,只有风在天空下奔跑,永不休止的模样;蓝,只有蓝在天空上盘旋,耀眼得让人流泪。只有寂寞与孤独在茫茫的草原静静疯长,只有偶尔飞过的大雁,惊动空气的涟漪……

宛若一幅留白很多的水墨画。斜斜几笔,意境深远,天边几缕云,卷住远处几只羊,苍苍茫茫的绿,把大地铺展到远方,牧羊的少年骑着马在风中衣襟飘飘。

宛若用埙吹出的纯音乐,挟持着茫茫无际的风,挟持着满天满地的雪,低低的,暗暗的,幽幽的,一声又一声地撞击着耳膜,心里的回声**漾成一出又一出的月光,凛意寒寒的月光洒满草原,洒满河流,洒满抬头仰望的脸。

如果仅仅只是这些,又如何让人心动,之所以念念不忘,是为了文中鲜活的人。牧羊的姑娘,醉酒的汉子,天真的小孩,赶毡的妈妈,做饭的外婆……

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偏安于世界之外,独自、安静、纯净;一群可爱的人们,淳朴、勤劳、善良……

2

“进山牧羊皮子的维吾尔族老乡总是围着我家沼泽边的炉灶烤火取暖。我外婆在炉边做早饭,他们一边烤火,一边你一句我一句地恭维我外婆高寿、身体好、能干活……而我外婆一直到最后都以为他们在向自己讨米汤喝。更有意思的是,我外婆偶尔开口说一句,所有的人立刻一致叫好,纷纷表示赞同,哪怕她在说:‘稀饭怎么还不开?’稀饭沸开了,外婆就会进帐篷捧出一摞碗出来,为他们一人匀出小半碗滚烫的米汤……”

随意摘取文中的一小段,人物的鲜活可爱,跃然纸上。善良,淳朴,热情的人,彼此不认识,却在见面的第一次,好比久未重逢的老友。没有猜忌,没有心机,敞开心扉,亮腾腾地信任。这样的美好,是阿勒泰角落独有的纯净,未经污染,如雪晶莹。

这就是李娟文字动人的地方,踏踏实实的语言,安安静静的描述,朴朴素素的表达,却把人与人之间的淳朴与信任,镶嵌在日常小事中。

一则则的故事,一篇篇生动。

在阿勒泰,不管是谁,只要掀开帐篷的帘,那就是客。主人必是热情的,煮好奶茶,奉上馕饼,用家里最好的东西一一招待。一个姑娘在阿勒泰的旷野里乱走,不担心遇到坏人,因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和善的。在阿勒泰,出门时不需锁,也无法锁,因为没有门,但是不用担心,没人会拿走主人的东西,即使主人家是开杂货铺,有很多很多可拿的东西。夜晚,冬天,天寒地冻,一个陌生男人掀开杂货铺的门帘,他们会像到自家一样,走到炉火前,添上一块煤……

这就是阿勒泰,之所以动人,是从天到地的干净,是一草一木的纯美,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李娟的文字自然朴实。

有人说:天籁般的记述里,文字嫩绿地摇曳,发出的枝条,带着长长的触须。

有人说:剔透天然之下,又能促使我们再一次思考文化的多样性与互补性。

而我说:最动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干净。

天地静美,草地上的牛羊,天上的云朵,喝着奶茶吃着馕饼的人,真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