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类比思维在案情分析中的重要性(1 / 1)

FBI破案课 诸葛明 839 字 29天前

FBI最高警官托马斯·皮卡德曾说过:“在我们审讯罪犯的过程之中,几乎所有的犯罪嫌疑人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掩饰自己内心深处最为隐秘的那一个点,而那一点,又是非常脆弱的。要想打乱他们内心早已构建好的心理防御,只要不断地进行假设类比,就可以达到目的。”

2004年9月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老富翁被人枪杀在了家中的花园里,此外,他家中的所有钱财也被洗劫一空。FBI的高级警官汉克斯负责调查此案。

汉克斯在调查了一番之后,发现凶手将老富翁的所有财物都洗劫一空,这只是凶手放出的烟幕弹,他真正的目的就是杀死富翁。这个凶手杀人的动机是什么呢?

汉克斯假设了许多种情况,但是却感觉没有任何一个能够完美地解释清楚凶手杀人的动机。在经过一个月的调查之后,他将目标锁定在了富翁的侄子——美国前任陆军中校佩里的身上。汉克斯之所以怀疑佩里是因为在案发的下午,他曾经独自去过富翁的别墅,而且凶手是一个用枪高手,这两个条件佩里都具备。因此,汉克斯将佩里作为犯罪嫌疑人抓了起来,并且对他进行了审讯。

审讯的一开始,佩里就满脸正气地说着自己曾经的辉煌,说自己曾经参加过越南战争,说自己身上有7处伤疤。汉克斯知道对方是一个心理素质非常强的老兵,所以他决定开始采用假设类比来打乱佩里早已构建好的心理防御墙。

“尊敬的中校,请问你和你的叔叔的情人娜塔莉之间是什么关系,我的手下调查发现,你们两个人似乎走得非常近。”“你开什么玩笑,我怎么可能会对自己叔叔的情人有想法,你这是对老兵的一种侮辱!”“你真的和娜塔莉没有关系吗?可是为什么你最近总是缺钱呢?据我所知,你因为欠了银行大笔的钱,所以信用卡等级已经被调到了最低,你能告诉我这些钱不是用在娜塔莉身上吗?”“当然不是,我怎么可能会为那个女人花那么多的钱?我的钱……”佩里突然不说话了,老道的汉克斯知道自己已经接近真相了,于是继续穷追不舍,继续用假设类比来打乱他的心神。

“尊敬的中校同志,你为什么不继续说下去了呢?我还知道,你曾经在拉斯维加斯有过醉酒驾驶的记录,噢,拉斯维加斯,那可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赌城啊!尊敬的老兵同志,佩里中校!哦,我知道了,你肯定是因为你叔叔不给你钱,所以你非常的恨他,因此你就枪杀了他是不是?”“才不是呢?我只是为了拿到他卧室的那件古董,噢,天哪,我怎么,该死!”佩里非常懊恼地摇了摇头,可是这个时候,汉克斯已经知道了这件杀人案的真相——佩里就是想要用叔叔卧室的那件古董,去讨好一个女人,但是叔叔却怎么也不给他,所以他就枪杀了自己的叔叔。

从这个案例之中,身经百战的FBI高级警官汉克斯不断地利用假设类比,将佩里的心神扰乱,然后在快要接近真相的时候,又用假设类比给了佩里最后的一击,逼迫佩里说出了真相,达到了破案的目的。其实,这样的例子在FBI一百多年的审讯史中太常见了。以下两点,是FBI在运用假设类比审讯时总结出的经验:

一、出其不意

在采用假设类比进行试探的时候,一定要利用对方最意想不到的假设结果来刺激他,最好是能够激怒他,进而让对方说出真相。

因为在美国,和FBI打过交道的人非常的多,所以FBI之中许多的审讯手段都不是秘密,许多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在被提审之前就在自己的脑海之中设想了几乎所有可能的审讯情形,并且想好了对应的抵抗策略,许多人甚至还将警员可能问到的问题也想了一个遍,几乎每一个细节,他们都做好完全的准备,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剑出偏锋才能够奏奇效,而假设试探无疑就是最好的扰乱心神的方法。

二、注意对方的情绪变化

犯罪嫌疑人在听到不同的假设类比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听到的是与自己无关的,他们可能会表现得非常平淡,但是他们的回答,却可能泄露出某些东西,比如说佩里在提到娜塔莉时所采用的语气,就说明他对娜塔莉非常的反感,甚至是厌恶。当犯罪嫌疑人听到与真相非常接近的假设类比的时候,也会表现得像佩里一样激动。所以,当FBI在审讯中,不断运用假设类比的时候,如果能够细致地观察犯罪嫌疑人的情绪变化,那么就离真相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