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的广州楼市,如同风云变幻的时代即将迎来新世纪第一缕曙光一样,正处于升级换代的前夜。
自1998年、1999年以来,由于政府多次降息、利息税征收和一系列刺激性利好政策的推出,特别是货币化分房政策,直接促动了市民的购楼欲望,使本来已经疲软的市场显现出持续性的“虚热”。这种状况实质上是对市场潜力一定程度的透支。未来一两年内,楼市的有效需求将因政策推进乏力、买家静观待变等因素相对淡静。
而另一方面,广州市场的供应量却在持续增长,而且大量的供给将集中于郊区大盘,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跌是必然趋势。同时,影响楼价下跌的因素还有:郊区优质大盘的集中推出导致老城区楼盘降价;政府采取有力手段促使楼价下跌但却未必能刺激需求上涨;竞争的白热化和同质化导致价格成为最直接有力的竞争手段。
当市场由短缺开始转为过剩的时候,再也不像房地产市场化的初期那样:不管楼有多密、户型有多糟糕,均价仍能达到六七千元,一梯6户甚至12户,依然卖得出去。
随着消费者的进一步成熟,开发商不得不祭起销售的大旗,极尽包装、广告、卖场之能事,代理公司大行其道。同时,人们也看到,样板间做得越来越美了,广告越来越煽情了,社区的大门越来越豪华了,还有华而不实的园林、瀑布、叠泉、雕塑,应有尽有。
但很快又出现了一个怪圈,就是社区的房子和环境越来越像了,可怕的同质化传染了每一个开发商,真正品质上的创新乏善可陈。遗憾的是,大多数开发商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既然眼下日子过得还可以,广州的购买力又总是那么强大,为什么要自讨苦吃、另辟蹊径呢?
殊不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部分广州发展商像那只温水里的青蛙,享受着市场热卖的温暖,殊不知随着水温的上升,它已经渐渐麻痹,等到沸腾的灼热煎熬得无法忍受时,它已经失去了逃命的能力。而这时,同为兄弟的深圳楼市,却在时尚的带领下越做越精、越玩越新,设计师找到了用武之地,产品创新层出不穷,像最早的错复式、万科的泛会所、雕塑家园以及1999年初SOHO概念的提出,都是广州楼市想都没想过的。
尽管深圳还没有广州人看得上眼的大盘,但客观地说,在对全国房地产的实际影响上,深圳依托先天良好的大环境和后天的建设,打动着更多人的心。
不创新就意味着死亡。长久以来的惰性深深地弥漫在广州楼市这棵大榕树的枝干之间,挡住了开发商前进的步伐,而消费者对美好家园的渴望却与日俱增。
广州楼市正处于升级换代的前夜。
在楼市淡静的背后,一批楼盘正在蓄积着新的力量,准备改头换面推出新的形象,楼市新一轮的冲击波正如水底的暗流一样在涌动。而此时此刻,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期盼也在与日俱增。
从2000年开始,尤其是进入2001年后,广州楼市不再淡静,叠彩园、柏涛雅苑、美林海岸花园、中海名都等一批新盘的推出,无一不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如果此时有什么新盘推出而没有创新性举措的话,消费者的失望将是巨大的。
这种创新的冲击波亦来自于旧楼盘的“旧瓶新酒”,改头换面。嘉仕花园改名为“加勒比湾”;金桂园易名“金色领地”;广地花园推出全新的“在水一方”;富豪山庄也推出了新一区的“风林绿洲”;名雅花园在筹备它的“爱琴海岸”;就连一贯老派的合生创展亦将华景新城的新一期易名“翠安侬苑”,并提出“合生楼盘全面升级”的口号。这些“升级”后的楼盘迥异于原来的形象,广告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赢得了消费者的追捧。不仅如此,这些新盘和升级的“旧盘”,其品质、配套已有了新的提高。
1999年初,广州碧桂园带给广州楼市的冲击是巨大的,这成为广州楼盘开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一百多栋现楼齐刷刷地伫立,那气势镇住了见多识广的广州人,更重要的是,碧桂园以自己的实力给了梦境楼花迎头一击,使一贯务实的广州人因实而来、因实而买。2001年2月1目,广州市政府颁布了楼盘新的预售标准:多层住宅需做到结构封顶,高层住宅需完成主体结构2/3才能拿到预售证。
随着开盘标准的提高、大盘的风行、新盘、新举措和品质、配套新标准等一轮又一轮的冲击波,广州楼市进入了一个更新换代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小本经营空手套白狼已彻底玩不下去了,大象的游戏开幕了,同时而来的,还将是惊涛骇浪似的无情淘汰。房地产业将重新洗牌。在潮起潮落中,谁能在战略和策略上棋高一招、谁能在产品和营销上有所创新,谁就能赢得市场,否则只能被市场扫地出门。
当王志纲工作室的策划人员夜以继日地研究着这些动态、黄文仔在为如何让广州楼市大吃一惊而熬红了眼睛时,广州绝大多数的发展商仍徘徊于“卖得慢了,换个广告公司还是换个代理商”的麻木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