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穿越千年的探寻(1 / 1)

5000年,对于宇宙不过弹指一挥;对于人类却漫长久远。纵观世界,5000年连绵不断的文明传承唯有我中华民族而已。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一语道出了洛阳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如此说来,洛阳应该是中华历史文化体验旅游的绝佳之地。然而,目前洛阳的古都文化旅游在休闲经济大潮中却波澜不惊,面临着种种问题和考验。针对这一问题,洛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可谓顺天应人、恰逢其时。

今年5月中旬,应洛阳市委、市政府邀请,王志纲工作室首席策划王志纲先生到洛阳与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毛万春,洛阳市市长郭洪昌,洛阳市委副书记魏小东等领导就洛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事宜进行交流,并确定了策划委托意向。

6月中下旬,工作室深圳战略中心洛阳策划项目组在王振宇副总经理的带领下,深入这座“千年帝都、牡丹花城”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研究。

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探寻。

一.一梦五千年

在洛阳,最令人期待的文化体验当以千年帝都莫属,而我们考察的第一站却被安排到了洛阳涧西区工业遗产板块。

涧西区曾经承载了“一五” 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156个工业项目中的7个。在涧西区建设路上依次分布着在新中国工业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洛拖、洛轴等七大企业。经过几十年发展,今天这些企业有的改制重组,有的融资上市,但还保持着较好的发展态势。毛泽东主席批示、周恩来总理选将、谭震林大将奠基的洛阳拖拉机厂,曾经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拖拉机“东方红号”,辉煌一时。在洛拖农机博物馆,陈列着包括中国第一台拖拉机在内的众多文物。温家宝总理亲自驾驶洛拖生产的拖拉机在田地里耕种的影像向游客滚动展示。

涧西区有36处苏式街坊,是为当时参与“一五”项目的苏联技术人员所建,目前已被国家文物局列为文物保护对象。这些旧式院落保持着苏联建筑的些许风情,有一定参观价值,但整体开发的难度较大,意义较小。工作室认为,洛阳曾经的辉煌工业与5000年文明传承和1600多年的建都史相比,至少在旅游方面微不足道。工业旅游在洛阳整个旅游格局中只是其中的枝叶,而古都复兴才是洛阳旅游的主干,如果在这方面主次不分,洛阳的魅力将无从彰显。

古都兴则万事兴。古都复兴是洛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实现城市王者归来的最大支撑。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之始,洛阳成为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朝代的都城,可谓 “千年帝都 ”、“百代帝王城”,是中国古都中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古代都城。其中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等五大都城遗址延洛河分布,就像5颗珍珠串起了洛阳的历史文脉。

时间交替、岁月轮回,今天的洛阳已不复当年帝都胜景,五大都城遗址深埋地下,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早已屹立于华夏中原,但这五大都城遗址对于洛阳的意义不言而喻。6月16日,项目组对5大都城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

时下,正值麦熟季节,在金色麦田包围中二里头村静逸而美丽,村庄概略南方的麦地里隆起一处面积很大的土丘,这就是我们考察的第一站——二里头文化遗址。陪同我们调研的偃师文物局工作人员指着那片土丘说,这就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夏”王朝都城斟鄩的遗址所在地,华夏祖先4000年前活动的地方就在眼前。

1960年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的上层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其工程、贵族墓、陶器、青铜器、绿松石龙形器(中华第一龙)、海贝等出土的质量和数量证明其是王都,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宫殿建筑基址。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早期国家的出现及其特点,提供了最原始的研究资料和有力的证明。这是最早的中国。

在存放文物的仓库里,我们看到了先人们留下的精美陶器。他们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制造了精美的陶器。那一件件陶器承载着他们的生活气息,印证着最初的文明。在工作人员允许下,我们先后抚摸了一件攀着条小蛇的罐子。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条看似小蛇的装饰品就是龙的雏形。当我的手与罐体接触的一刹那,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结绳不见文字”的年代,先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场景若隐若现。我甚至倔强的认为这个陶罐就是我爷爷n曾经使用过的,他正在与我隔空对话。

偃师商城遗址是商汤所都—西亳所在地。遗址位于今偃师市市区西部,北依邙山,南临洛河,西距汉魏洛阳故城遗址10公里、西南距二里头遗址约6公里,这一带自古就是交通要道。自发现至今,考古工作者已对其进行了20多次有计划的考古发掘,现已证实该城址平面大体为“菜刀形”,南北长1700多米、东西“刀身”宽1200多米,“刀把”处宽740米,总面积近200万平方米。

商朝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统治机构和军队。目前在中国的商代遗址中当以河南安阳的殷墟最为有名,这里也是发现甲骨文最早和最多的地方。由于,先前没有系统开发,偃师商城远远没有受到广泛关注。在遗址保护区内,文物古迹我们什么也没有看到,倒是一片长势喜人的树林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走过去发现最外侧有一棵结满果实的李子树,一粒粒青涩的李子随风摇**、煞是可爱。在园区管理人员的同意下,我们摘了几个李子品尝,一口下去酸涩混杂、滋味万千。工作室王总笑着对大家说,我们吃得可是吸取了商代精华的李子,搞不好可以来一次时空穿越,让我们回到过去。哈哈。

东周王城遗址目前已经沉睡在洛阳市中心下面,但鼎鼎大名的天子驾六却被开发和保护下来。天子驾六是车乘的最高等级,为古代帝王之用。洛阳王城广场上一处天子驾六的雕塑展现的就是天子车乘的威仪。遗址展览区内几排殉马骨骸和车辆遗迹在坑中整齐的躺着。讲解员告诉我们这个车马坑是东周帝王的一个仪仗车队。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遗址的发现给文献记载提供了有力佐证。天子驾六博物馆馆长介绍说,遗址博物馆所处的王城广场地下,还埋藏着包括天子墓在内的18座高等级墓葬,考古专家对其中两座进行了发掘,发掘出“亚”字型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铜器。类似这样的车马坑也还有几个,目前已经被回填保护,洛阳城市核心区早已在上面拔地而起。

下午,我们冒着30多度的高温来到了位于洛阳城西15公里处的汉魏故都。汉魏故都遗址是目前洛阳唯一可以看到一丝地面建筑的都城遗址,仅保留着一段残破的城墙。内城遗址已发掘保护,洛阳文物局正在有计划的进行开发,拟恢复当时汉魏时期的部分建筑。汉魏故都开创了中国帝都以中轴线布局的先河。从这之后,中国历代都城的整体结构均是以中轴线分割布局。站在曾经熙熙攘攘的铜驼大街上观望汉魏时期的阊阖门地基遗址,去感怀那段历史或许我们会对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洛阳在历史的大潮中,潮起潮落、来来回回,有兴盛、也有衰败。今天这些历史都已凝固在冰冷的保护层下。

洛阳曾经的辉煌当属隋朝和唐代的武周时期。隋唐洛阳城遗址虽已掩埋地下,但直到现在对这座城市的影响依然是巨大的。隋唐洛阳城是洛阳4000多年建城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其沿用时间前后达500余年,由宫城、皇城、里坊区和郭城组成。里坊制度曾在东亚各国古代城市规划中产生过深远影响。隋唐洛阳城里坊区曾居住过白居易、狄仁杰等历史名人,也是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里坊遗址。由于隋唐洛阳城遗址大部分位于现代洛阳城区地下,目前洛阳市只对武则天时期的天堂、明堂、定鼎门进行了发掘,对遗址地基进行了保护性复建,其他遗址还被现代建筑覆盖,昔日风流已变成了历史记忆。

据洛阳市文物局领导介绍,隋唐城遗址占地47平方公里,全部拆迁展示并不现实,只能把重要的地方展示出来。根据规划,隋唐洛阳城将首先启动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的“一区一轴”复原性保护展示项目,“一区”即隋唐洛阳城宫城核心区,这是武则天曾经办公生活的场所;“一轴”即隋唐洛阳城中轴线,包括定鼎门、天街、天津桥、天枢、端门、龙光门以及南城墙等标志性建筑遗址。考察中,我们从定鼎门台基遗址走到楼上平台,望着隋唐遗址已被成片的公园绿地覆盖,远处就是拔地而起的现代化高楼大厦,真有一种一梦五千年、恍如隔世的感觉。

在洛阳有一批洛阳历史文化的民间守望者,其中有光大三彩艺术的制陶大师,有潜心研究地方文化的民间学者,有弘扬洛阳百戏的杂技艺术家等等。洛阳大唐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团团长石诗龙就是其中一位。

相传,大唐武皇十万宫廷乐舞是当年武则天拿出十万胭脂钱组建的皇家乐舞组织。其最大特点是充分展示了大唐各民族及外域音乐文化的精华及皇家乐舞特有的壮观和恢弘。为开发挖掘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石团长会同一批音乐家、史学家、舞蹈家,从2001年开始研究挖掘这些已流传民间的乐谱。据石团长介绍,乐谱在流传千年的历史中,总有一些仁人在种种不利的条件下担当起传承重任,以至于这些艺术瑰宝得以流传今日。洛阳市音协原主席胡老师也曾致力于挖掘乐谱,他到民间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从多位耄耋老人口中记录和整理了大量乐谱。今天,经过石团长他们对乐谱和龙门石窟飞天石刻的研究,已编排了皇家乐舞节目100余个。节目到香港、台湾等地演出,受到广泛好评。石团长说,一次演出临近结束,武皇的扮演者出来谢幕时,震惊的一幕出现了:一名日本友人从自己的座位跪走着到武皇面前磕了三个响头,他或许是被历史上大唐威仪征服了,或许是被精彩的演出倾倒了。

面对洛阳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在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迹的情况下,使其成为洛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助推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二.一朵花的畅想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提起洛阳牡丹,国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富丽堂皇,国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代表着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之风范。

对于洛阳,牡丹更是整座城市的象征和名片。

洛阳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相传,唐武则天寒冬设宴赏花,令百花绽放,唯牡丹不从,贬之洛阳。岂知迁洛后竟吐蕊怒放。武后闻知,命火烧牡丹。牡丹枝干烧焦,次年却依旧叶荣花发,且花更大,色更艳。洛阳牡丹遂驰名天下做了花魁。”洛阳人培育牡丹、观赏牡丹亦日盛成俗。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所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周恩来总理也曾经说牡丹应当是国花。

考察中,我们来到了洛阳“国家牡丹园”。6月中旬,室外的牡丹早已凋谢,没有盛开的牡丹,园内自然冷冷清清。

好在,洛阳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牡丹温室发季节培育,现在一年四季看到牡丹盛开已不是奢望。在国家牡丹园负责人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四季牡丹温室。温室内凉风习习、一片春色。抬眼观望,在山石景观中,零零散散的摆放着几盆盛开的牡丹,或黄或白、或紫或绛。

历史上,牡丹以自己的花期之短告诉世人——我不会因女皇御召而调整或延长开花时间。而到了今日,科技的力量还是让这位百花之王低下了脑袋——室外花期已过,室内依然盛开。不过这位美丽的牡丹仙子还是以只开一次的态度昭示了自己的傲慢。

据国家牡丹园负责人介绍,园区游客主要集中在牡丹花会期间,门票收入500多万,基本可以满足园区一年的运营需求。由于牡丹非常娇贵,进行反季节催花的苗木只能开一次花,成本费用较高。国家牡丹园在1992年成立了牡丹基因库,目前有1218种牡丹,2002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牡丹园”。她说,目前洛阳的牡丹产业主要集中在观光和研究阶段,没有达到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开发。国家牡丹园就是典型的一季游模式。牡丹衍生产品如:牡丹精油、药用丹皮,牡丹画、塑制牡丹干花、牡丹茶、牡丹花卉瓷器和牡丹保健枕等还没有形成大规模产业集聚效应,亟待进一步开发。

看着空无一人的国家牡丹园,我的内心无比惆怅。我们对牡丹的美深有感受,可这种美的延续需要大做文章。目前,在洛阳类似这样规模的牡丹观赏园区有11个,牡丹观赏点有90余处。每年牡丹花会时期,成片的牡丹吒紫嫣红、竞相绽放,一片富贵吉祥,游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然而牡丹花一经凋谢,这些园子就像失去了生机一样,整个园区变得死气沉沉,与花开时节动京城形成了鲜明反差。

洛阳正在筹划上马一个牡丹文化产业园项目,希望打造成为集牡丹文化展示和休闲度假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园区。工作室认为,牡丹文化产业园一定是要源于牡丹而高于牡丹的,其业态功能是休闲型而非观光型,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从牡丹观赏到牡丹文化休闲体验,是一个划时代的飞跃。我们既要让牡丹 “花开时节动京城”,还要做到“一年四季皆有戏”,成为以牡丹文化为主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日本的豪斯登堡是以17世纪的荷兰文化元素打造的大型主题公园,通过20几年苦心经营、辗转反复,目前豪斯登堡已经变成一座具有古典风情但功能现代的休闲度假小镇。在这里郁金香只是体现荷兰风情的一个载体或媒介。这里面有十七世纪的荷兰王宫、有各具特色的博物馆、有各式各样娱乐体验区、有风情别致的餐饮街,有高端优雅的森林别墅群。一条6000多米长的人工运河贯穿园区,游人只需坐在船上就可到达任何一个景点。豪斯登堡是郁金香的海洋,更是休闲娱乐的天堂。虽然它经过日本经济危机的冲击,经历过经营不善的困扰,但在2005年制定新的营销策略后,这里每年的游客接待量超过300万人,经济效益也直线上升。

从豪斯登堡的发展看,打造以花为主题的园区,必须坚持一花独秀和百花齐放。一花独秀是保持牡丹主题的地位;百花齐放是园区业态的多样性、可体验性和休闲性。

洛阳要想成功打造这台牡丹大戏,还有许多文章要做。

三.“老三篇”的迷茫

有三个地方是洛阳的标志——白马寺、关林和龙门石窟。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建的第一座寺院。它的营建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相传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金神头放白光,飞绕殿庭。次日得知梦为佛,遂遣使臣蔡音、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上了在该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蔡、秦于是邀请佛僧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67年)来到京城洛阳。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从白马寺始,我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并开创了中国佛教的5个第一:中国第一个佛教寺院;中国第一座佛塔齐云塔;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中国第一译经道场——“空中庭院”清凉台;中国第一个汉人出家人。历代高僧甚至外国名僧亦来此览经求法,所以白马寺又被尊为“祖庭”和“释源”。白马寺建寺以来,其间几度兴废、几度重修,尤以武则天时代兴建规模最大,山门直抵洛河北岸。

在当今盛世,白马寺还在不断扩建。作为中印友好交流的产物,由印度政府出资建设的印度佛殿在白马寺已经完工并开放。据介绍,佛殿开光时,印度总统也参加了印度佛殿的开光仪式;泰国佛殿规划在建已初步展露外部形态;日本佛殿也在规划筹备中。考察中,恰逢中韩法会在白马寺印度佛殿举办,白马寺方丈释印乐法师和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等高僧出席了这次法会。

遗憾的是,纵然白马寺有着“释源”、“祖庭”的历史地位,但今天它的名气、香火和旅游贡献率还是远逊于近在咫尺的少林寺,与法门寺、灵隐寺等寺院相比也存在着一定差距。针对这些差距,白马寺当家僧释延武法师表示,白马寺的发展规划已经出台并进入论证阶段,希望逐步恢复当年胜景,打造白马寺释源地位的承载体。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洛阳市政府和白马寺僧侣还在探讨中。

寺内参观,我们领略了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二圣墓的庄严肃穆;见识了毗卢阁、齐云塔、钟鼓楼的古朴端严。在寺内最后一个佛殿中供奉这一尊全身镀金的释迦摩尼像,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一位信徒在此许下愿望实现后给佛像重塑了金身。闻听此说,我们也在这里许下了不同的愿望。但愿梦想成真。

白马寺考察之后,我们又匆匆到关林考察。关林是埋葬关羽首级的地方。在古代平民老百姓的墓葬称之为坟、达官王侯的墓葬称之为墓、帝王的墓葬称之为陵,而只有圣人的墓葬才称之为林。目前,我国只有两个以林为号的墓葬,那就是曲阜的孔林和洛阳的关林。一个以文为圣,一个以武为圣。

考察中,关林管理处派出了最高级别的讲解员——管理处处长。他介绍说,关公精神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各地建有关帝庙台3万余座,但真正以关林命名的只有洛阳这一座。目前,关林占地200余亩,年接待游客人次约50万左右,年收入约700万元。主要以朝圣和观光游客为主,产品和旅游功能单一。每年一度的关林朝圣大典,是洛阳一项重要节事活动。近年来,吸引了包括台湾、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地众多知名华人参与,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知名人士拜谒并题词。由于关公不仅是忠义礼智信的化身,还是民俗中的武财神,如何挖掘关公文化,并形成旅游资源是一道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贵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龙门石窟蜚声海内外。龙门石窟选址得天独厚,两山夹一水,石窟位于伊河两岸山上,其大规模石窟主要分布在西山,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堪为雕塑艺术苑,开启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先锋,是名副其实的石雕艺术瑰宝。这其中就有李治主持开凿的奉先寺卢舍那大佛。相传大佛面容既按武则天的面貌雕刻而成。龙门石窟创造了中国石窟碑刻最多,开凿延续时间最长的记录,反应了中国古代宗教、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文化背景,有着无可比拟的历史研究和观光游览价值。

沿着参观栈道我们一路前行,那一尊尊佛像不禁使人眼花缭乱,一派东方佛国之景象。在万佛洞,为一尊尊小桥玲珑的佛像而深深吸引;在奉先寺被硕大的卢舍那造像深深震撼;在莲花洞被精美绝伦的莲花顶座深深倾倒。那一座座神领意造、鬼斧神工的艺术珍宝,反映了古代人民**的艺术造诣,也为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感怀。

龙门石窟实地考察结束后,我们听取了龙门石窟管委会和龙门石窟文化研究院相关领导的情况介绍,目前在龙门石窟31.7平方公里的地域上,除了石窟核心保护区,其他地块已经展开了产业规划,并有多个项目上马。王振宇副总经理认为,洛阳旅游的三菜(白马寺、关林、龙门石窟)一汤(牡丹),的确给洛阳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尤其是龙门石窟每年游客接待量达到600万人次,但目前包括龙门石窟在内的众多旅游资源的形态基本处在观光旅游、门票经济的初级水平。如何在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龙门石窟的聚集效应,把这方宝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变成洛阳世界级的旅游吸引物,变成一个山水胜景、艺术殿堂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变成洛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重要抓手,是洛阳面临的又一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