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的衰落(1 / 1)

从1968年河北省省会迁驻石家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虽然保定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但其在河北的经济地位却一直在下降。据2008年统计年鉴资料显示,保定的经济总量在河北省地级市里仅排名第5位;据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100位,在河北省内排名第6位。

一个城市竞争力的丧失,很少是因为自身衰退或绝对经济规模减少引起的,更多情况下,是由于其在区域中的相对地位下降和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减少导致的。今天的保定,不仅生存在石家庄巨大阴影下,被港口城市唐山、沧州、秦皇岛和资源城市邯郸超越,而且还正在被迅速成长的明星城市廊坊淹没。保定地位的衰落,很大程度是由于政策优势丧失、地理位置不利和融入全球水平不高造成的。

第一,河北省政府外迁,使得保定获得政府资源的能力下降。

联合国一项针对发展中国家城市的调查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国家的政策和导向,对城市的繁荣和衰退的影响至关重要。政府的投资行为,如高速公路、机场、城际铁路、通信设施等重大项目的选址投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生长的速度。政府的宏观经济改革、特殊政策支持和重大产业调整,总会把较多的注意力和资源集中在特定地区,从而使一些城市比其它城市获得更多的公共资源,受益更多。例如,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增长极的深圳经济特区,90年代获得了年均20%的超高增速。

省会迁往天津、最终又迁驻石家庄,必然降低了保定获得政府资源的能力,减少了获得重大项目投资的机会,城市发展缺乏新的动力;“西郊八大厂”的国有企业,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发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对城市发展的贡献逐渐变小,与之相伴带来保定城市经济地位的不断下降。

第二,内陆地理位置,制约了保定经济发展的速度。

城市演进的历史表明,一个城市的发展与地理空间要素密切相关。目前,全球经济活力最强、增长速度最快、人口规模最大(超过1000万)的19个城市中,有14个是滨江或滨海城市。原因就是它们拥有远洋贸易港口和快速对外联系的捷径。改革开放30年,深圳、东莞、苏州、宁波、大连、青岛、天津等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都是因为利用了沿海的地理区位优势,享受到全球从轻工、IT到重化工的三次产业转移。身处内陆的保定,只能是无奈。

第三,融入全球水平不高,保定缺少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政府资源和地理位置并不是决定城市繁荣或衰落的全部要素。一些内陆城市,借助全面开放的经济环境,迅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如中国的成都、西安等;另一些内陆城市,利用毗邻大城市群的便利条件,获得了更好的竞争优势。那些能从全球、区域或当地市场中突出重围和高外向度的城市往往走向繁荣,而那些没有融入到全球市场中的城市,重要性往往在减弱。

保定在新一轮发展中,重点要把握住京津世界城市崛起的战略机遇,利用好这个京津中国科技中心和国际商务中心两大超级平台,在接受全球产业转移和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同时,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市场,改变区域经济地位不断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