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都圈的规划上来,任何一个成功的区域合作离不开龙头的带动。正如长三角得益于上海,欧盟得益于德法的带动一样,发挥好北京的龙头作用是首都经济圈形成的核心与关键。因此北京必须转变观念,从以前注重功能聚集为主向聚集、疏解与辐射并重转变,从注重单方保障为主向双方服务共赢发展转变,发挥好自身在科技、金融、信息、商务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对周边的服务辐射和产业转移,带动周边发展。
由于首都区域的特殊性,北京应该担起道义,帮扶和推进周边落地区域振兴,建议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出钱,建立基金和投资公司;二是出人,输出挂职干部、技术指导员、假日工程师、帮助培训人才;三是出力,帮助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出智,帮助地方发展战略、管理模式、品牌等;五是出政策,对驻北京企业到周边投资给予一定的政策引导和优惠。
从前期首都与周边地区合作过程来看,存在着钱少摊子大、意向较多落实乏力的现象。为了取得更好的合作效果,未来的合作中应该对区域发展要求最迫切、利益最集中、示范效果最明显的焦点项目或焦点领域进行集中攻坚,加快形成突破和示范。例如可以先从跨境道路或战略合作区进行突破。
要突出务实的态度,从近到远,从易到难。在合作范围上,为了便于推进,建议先以狭义的首都经济圈为合作核心,特别是环首都经济圈。其次才是配合世界城市发展的阶段进程和区域合作条件的成熟,推进、深化与更广泛区域的合作。
适宜的合作模式是推进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力量。北京应在总结和借鉴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出一套与周边城市或区域在生态保护、现代农业、先进制造和战略新兴产业、高端服务等领域的合作模式,进而让区域合作有快速的路径可依。
就在存量上的合作而言,北京已经没有多少产业可以向周边转移,并且在存量资源上,利益格局已经形成,难以打破。未来的合作应该更多的是寻找新的合作增长点,推动与各市县在新一代信息通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作和发展。
从国内外发展规律来看,无论是自下而上的以市场为主导的区域合作还是自上而下的由政府主导的区域合作模式,最终都要企业间的区域分工或企业内的区域分工来实现。因此,区域合作中要充分强调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主要做好提供公共产品、改善政策环境、建立协调机制、宣传引导以及提升区域影响力等方面的工作。同时根据北京实际情况,北京在发挥好企业和政府的作用时,还需要充分调动区域合作团体、合作咨询机构等社会机构,以及市政协等资政机构的力量,形成多方合力。
世界城市是北京的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北京离不开周边区域,周边区域也离不开北京。当在这个区域之中的政府与企业,不仅认识到这一点,更从行动上去创造出一些带动型和引导型的项目,创造人与资源自由流动的环境,创造出更多工作生活幸福交融的区域城市节点,这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城市区域将不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