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安在天安门向南50公里都可以讲北京故事,廊坊的北三县则凭借其国贸向东30公里的绝佳区位成为北京对外辐射能量最直接的承接者。在燕郊已经聚集了30万在北京工作的人群。正如一个楼盘的广告词“燕郊××,留住北京梦”所表述的一样,大批寻找实现梦想机会的北漂一族,被高房价挤得一路外迁,最终在燕郊找到了不多的机会。每天清晨,前往北京城区的交通将京通快速路堵得水泄不通,从通州开往四惠的地铁在中间的站点基本上上不去人。下班时间从国贸开回燕郊的大巴也是一幅极为壮观的景象。
正因为这一原因,在北京与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对接中,与燕郊的轨道交通等话题被提到很靠前的位置上。但是北京的犹豫也最集中地体现在对于燕郊和类燕郊地区的担心上。现在的一号线延长线每天清晨已经拥挤不堪,如果再延续到燕郊,岂不是到通州都上不去人。一个燕郊就已经问题严重,如果环首都圈带来几个燕郊,那么北京的压力无疑更大。如果功能没有真正实现疏散,如果城市不能吸引工作的人群,仅仅是一个卧城,就实现不了区域合作的目的。
不突破燕郊的问题,就难以解决环首都圈的问题;而不突破环首都圈的问题,首都圈的区域合作显然也要打折扣。燕郊的问题成为北京与周边区域合作问题的集中体现。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河北省在环首都圈十四个区县中选定京东、京南和京北三个新区先行发展,其中又以京东新区作为突破的重点。中规院、新都市、同济等一流的规划机构纷纷提出了他们的规划方案。
传统意义的京东地区包括廊坊北三县(三河、大厂和香河),全域1277平方公里,规划中的京东新区包括部分燕郊和香河,以大厂西部为中心,约300平方公里的面积。这无疑是整个环首都圈地区区位条件最好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取得突破的地方。
从什么地方去突破呢?
京东问题的核心在于发展产业。只有京东的产业能够留驻京东的人群,才能真正破解北京与环首都圈地区发展区域合作的担忧,才能真正解决区域发展之困。2010年工作室做三河及燕郊发展战略,其核心就是解决发展什么产业的问题。2011年,工作室应邀完成京东新区战略构想的时候,依然是把这个区域通过什么方式,吸引什么样人群,发展什么产业放在所有问题的前面。
燕郊目前能够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区位和相对低廉的成本,而它所吸引的又不是一个普通城镇所聚集的人群。它处在世界城市的周边,吸引的是服务北京的人群。这群人的工作生活习惯、品味决定了燕郊要想留下这批人必须以世界级的眼光和水平打造相应的环境,进行相应的配套。
今天走在燕郊的街头,看到的仍然是一个没有多少特色的普通城镇的街道,看到的是庸俗城市化的后果,而已经高昂的地价,无疑给燕郊进一步的城市改造制造了障碍。
这给共享天时和地利,而具备后发优势的大厂带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北边有燕郊,南边有香河,西边与北京倾力打造的通州副中心一河之隔。无论在中规院还是在同济的规划方案中,都将区域的中心放在大厂西部的潮白河边。京东第一大河营造出北方难得的水系景观。
时代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驱动城市发展的动力也在随之转变。如果说前一个时代是由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的话,那么即将到来的时代,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将回归人本身。能够吸引什么样的人,就将决定能够成为什么样的城市。
对于大厂而言,如果说前一阶段与华夏合作打造大厂潮白河工业园还是在按照环首都圈诸县市中的普通一员去看待自身的价值,按照成熟的固安模式在做的话,那么在新的条件下,应该把自己看成是环首都圈的唯一,应该站在世界城市的角度去构想自身。
这里所要构筑的区域中心远远不只是服务大厂的,也不只是服务香河和燕郊的,而是要着眼北京世界城市的。
这并非痴人说梦,而是完全具备可行性。
北京致力于打造国家创新中心,大力鼓励科技、创意等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然而不管怎么鼓励,北京的生活成本、创业成本对于新兴企业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考验。但是由于北京的人才聚集,科研资源聚集,信息交流便利,这些对于创新企业来说又是极大的吸引力。如果在靠近北京30分钟车程的地方,能够有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工作生活空间,能够以北京几分之一的成本享受类似的办公生活场所,需要到北京又抬腿可及,这样的地方难道不能吸引大量的人群聚集?
反过来也是一样,河北乃至华北的众多企业,伴随着规模的扩大,所需人才的水平也在提高,他们同样需要借力北京。但是在北京拥有独栋写字楼谈何容易,带来所有员工成本的上升也并非轻易之举,如果在这里打造合适的办公空间,与北京合作打造可以共享的科技研发平台,又怎能不吸引大批欲进京的企业。在这里不仅带动了区域发展,更缓解了北京的压力,这岂不正体现了区域合作的实质?
研究北京产业向外辐射的趋势,我们不难发现,这一产业聚集的趋势正在形成。北京东边正在形成一条千亿级的文化产业带——从CBD至定福庄“传媒长廊”拥有5个国家级园区,3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8个区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30个重点产业基地,汇聚数千家余家传媒企事业单位,包括167家国内外知名新闻机构,已成为中国传媒类企业最聚集的区域,中国国际信息传媒中心。企业的集聚带来人群的集聚,而如果京东能够创造出想要的空间,集聚这一类人群,同样可以形成新的企业集群。
在这里发展媒体产业,发展创意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产业,成为北京科技资源转化和京冀科技优势资源互动的平台,助推北京打造国家创新中心的目标。充分利用北京的人才、科技优势和京东新城的区位、成本优势,共同打造京冀科技研发公共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京冀都需要的技术研发和转化。
试想之,在这样一个芳草遍地,绿树成林,开阔疏朗的潮白河畔,无需拥挤堵塞的上班之旅,却可以充分享受国际城市带来的信息和资源,怎么能不吸引高端的人群,怎么能不成为区域的中心。
这是我们对于京东新区核心区的构想。对于这样一个生态的、休闲的、复合的同时又是丰富多彩的中心区,我们给了它一个名字——中央活力区,一种后工业时代的新型城市中心区。
在农业时代,城市/城镇中心的根本功能是未来满足物品交换的需要,在工业时代,城市中心是为了满足分工后的协作,主要满足商业、商务需求,工业时代后期一部分的商务需求已经开始向郊区转移。进入到后工业时代的根本转变在于服务业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不完全需要间接通过服务工业而间接发挥作用。对于那些依赖“头脑”产业的人群来说,不一定需要聚集在城市中心,而完全可以灵活选择工作地点。甚至从某种意义上,他们在哪里,哪里就能形成新的中心。
工业时代以企业为中心的“组织化”制度正在式微。以激发个体创意的创意经济时代正在来临。创意人才的聚集自然带来技术、投资和就业等经济增长,如何吸引创意阶层成为城市的关键。创意阶层喜欢选择具有包容性、多样性、开放性的环境。打造这样的环境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京东新区的核心区所致力于打造的正是这样一个拥有活力的区域。以这样一个城市去吸引人,以一种生活方式去吸引人,以人吸引企业的集聚,这无疑是一条新型的城市发展道路。
只有按照这样的思路,才能在这里吸引人,留住人;才能真正实现首都功能的疏解,解决人口和交通压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只有这样的地方多了,首都才能够真正实现疏散,真正轻装上阵,去争取更高的世界城市目标,也只有这样,周边的区域才能够摆脱卧城的尴尬,真正变成带动区域发展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