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然哲学(1 / 1)

所以我们下面就进入到黑格尔的应用逻辑学。首先是自然哲学。自然哲学就是应用逻辑学的第一部分,我们把它叫作应用逻辑学。也就是说,如果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待黑格尔的整个体系的话,我们可以说,黑格尔的整个体系都是逻辑学。他的《哲学百科全书》的体系,整个都是逻辑学体系。因为上帝就是按照这个逻辑学的构架来创造世界的,最后又根据这个构架从他所创造的世界中回到他自身。所以,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这三大环节都可以看作两种不同的逻辑学,一种是本来意义上的逻辑学,另外一种是应用的逻辑学。就是逻辑学按照这个蓝图所创造出来的世界,包括客观自然界和精神世界,都是逻辑学的一种应用。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比较一贯地把握黑格尔的体系。

首先我们看看黑格尔的自然哲学。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呢,当然比较简单,虽然有一大本,翻译过来有几十万字,但是他的思想呢,前面已经多次都触及到了。他的自然哲学包含三个环节,一个是机械论,一个是物理论,一个是有机论。这跟前面讲的客观性的环节有点大同小异。我们前面讲客观性环节,机械性、化学性和目的性。那么自然哲学呢,分为机械论、物理论和有机论。它们的区别,就是说,机械论呢主要讲的是力学了,这个跟机械性是一样的。物理论稍微有点区别,它包括化学,也包括光学、电学、磁学、热学,等等。这些都是跟机械力学稍微有点层次上不同。当然热学我们也可以把它归结为机械的观点,比如说热力学。机械论主要是力学。电学、磁学我们也可以说是一种电力学,或者磁力学。但是光学就不好这样说了,化学也不好完全归结为力学。所以,要把它们归结为力学的观点呢,就过分简单化了。当然今天的量子力学出来后,这些也都可以归结为力学,但这与机械力学还是不同的。所以他的物理论里面呢,不仅仅包括化学,而且包括很多很多内容,凡是超越于单纯简单力学的,都归结于物理论。有机论呢,当然就是目的性了,这个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但是,虽然他的自然哲学从结构来看比较简单,里面也有一些具体的分析,黑格尔的自然观,黑格尔的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都表现在自然哲学里面,但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呢,并不是很复杂。但是我们从黑格尔自然哲学里面,我们要发现他的闪光点,他的闪光点在什么地方,你要从它的内容看。表面上,它跟谢林的自然哲学区别不是很大,谢林也很渊博,也有很多知识,黑格尔在这方面呢,并没有超过谢林很多。但是,黑格尔的意图呢,主要是在于,他把自然哲学看作是向精神哲学的一个过渡环节。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就会发现,黑格尔的自然哲学不是要探讨自然界如何按照一种科学的原理产生出精神来的,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到今天还没有解决。自然界如何产生出精神来的?自然界从机械论、物理论里面,如何能够就此产生出有机论来,这里头的科学道理何在?我们今天归结到基因学说,基因学说是不是就能够从机械论和化学性来解释生物体呢?当然可以解释一些,可以解释很多,比如说遗传病,这个人的遗传的性质,这个人的个性,这个人的生理上的一些特点,都可以用基因组合来加以解释,并且能够把它用在临床医学上,取得它预期的效果。但是呢,究竟是如何产生出生命出来的,这个我们至今还没有搞清楚。所以,至今除了基因学说里面的还原论倾向以外,还有另外一个倾向,就是说,生命是外来的,是从天外来的,是从宇宙的外空间掉到地球上来的。那么外来的当然还有个问题:它在其他的星球上又是从哪里来的,这还是要归结到上帝,还是要归结到神。是神创造出来的。所以这个科学的秘密在黑格尔这里并没有得到解决。

我们在读《自然哲学》的时候,往往会有这样一些预期,就是看他是怎么样解释自然界产生出生命来的机制。但是找不到。在他的自然哲学里面你是找不到答案的。他的立足点是反过来的,就是说,绝对精神,或者说,有机体的观点,或者说目的性的观点,是他的根本出发点;所以他要考察的只是,在机械论的阶段上面,在物理论的阶段上面,这个绝对精神的这样一种目的性是如何潜伏着的。你不要想从自然界里面去研究它如何产生出精神来的,而是要立足于精神,要看它在自然界里面如何从一种潜伏的阶段,逐渐逐渐地表现为现实的阶段,逐渐地显现出来。所以它是一种倒过来的观点。它要考察精神自身如何从潜在变成现实。所以,他就用不着去解释这个机械运动如何如何就产生出了生命体,如何最后产生出了精神。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那就是还原论。既然机械运动通过这样一种机械关系就产生出了有机体的这种关系,那岂不是可以还原为机械论吗?可以还原为定量化的、精密化的、数学的分析吗?乃至于从有机体的合目的中产生出来的人类社会也可以还原为机械运动啊,人的精神也可以还原为机械运动啊,这是一种还原论的观点。我们想要在自然界里面去探讨一切生命体如何由一种机械的关系而产生出来,这本身就有一个前提,就是还原论。所谓还原论就是把一切现象都还原为数学关系、机械力的关系,都可以用数学-力学公式来加以解释,这就是还原论。

一直到今天,还原论还有非常强大的势力,特别在自然科学里面有很强大的势力。但是目的论呢,也始终没有被取消。当然这个目的论最后通常就是用上帝来解释,有机体的秘密掌握在上帝的手里面,上帝把生命带给了世界,是上帝把精神、把自我意识带给了人类,这种观点呢也没有取消。这两者互相之间谁也战胜不了谁。而黑格尔呢,是从后面这样一种观点出发的。所以他讲,上帝永远不会僵死,上帝在僵硬冰冷的石头里面也会呼喊起来,使自己超升为精神。上帝永远不会僵死,他就在运动中,他创造了自然界,所以自然界的那些创造物都是上帝造的,甚至于就是上帝本身。包括那些僵硬冰冷的石头,也是上帝。你不要看它是石头,你拿在手里把玩,扔掉又捡起,好像它是没有灵性的。但是实际上有一天它会在你的手里面突然呼喊起来,这个很恐怖啊,它突然会喊痛,突然会喊出精神的语言,使自己超升为精神。这个观点就是一种目的论的自然观,泛神论的自然观。万物都有目的,只是它是潜在的,这个谢林已经有了,他把自然界称为“冥顽化的理智”。这个我在前面已经提到了,是一种没有觉醒的理智。在自然的条件之下,万物表现为僵死的。石头、水、太阳光等等,这些东西是僵死的。它们是只有空间而没有时间的,没有历史的。看起来是这样的。但是对于这样一种僵死的自然界,我们要有双重的眼光。表面看,它是僵死的,但是从潜在的关系看,它是有生命的,它是有精神的。所以这里有一个概念非常重要,就是“潜能”,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潜能和实现这一对范畴,在黑格尔这里呢,大有用场。用他的表述就是自在和自为。潜能就是自在的,它在那里,但是它不知道,他“自在”,但是它不知道,它还没有“自为”。自为呢就是自己把自己实现出来,自觉地把自己实现出来,最后达到自在自为,那就完满了。所以,他这个观点呢,是从亚里士多德来的,就是潜能的概念。自然界里面有潜能啊,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概念。我们通常说潜能的概念也就是目的,目的论的观点,就是说它还没有实现出来,但是它是要实现出来的。它把它的潜能当作它的目的,一旦它实现出来,它就实现了目的。我们的目的都是潜在的嘛,你没有说出来,但是呢,你是想要有那么个意图。这就是潜能。

那么潜能这样一种目的论的眼光,把人的生命,以及精神,以及创造,以及自由,全部都看作是自然界本身的潜能。这个观点看起来很荒谬,实际上是非常合理的,是真正的唯物主义。为什么说是真正的唯物主义呢?我们看一块石头,我们用日常的眼光来看,它哪里有什么生命呢?它哪里有什么思想呢?但是马克思就说,物质能否思想?物质有没有思维?中世纪的邓斯·司各脱提出过这个问题,马克思的回答,当然是物质能够思维。人脑就是物质,但是它就能思维。而人脑的原子、分子跟石头的原子、分子有区别吗?当然有些区别,但是归根结底是一样的。就是物质世界嘛。它也不是什么幽灵,也不是上帝带给它的。物质世界本身就可以产生出意识,产生出精神出来,这种观点是唯物主义的。它不需要任何上帝,不需要外来的力量,把精神、把灵魂贯注到物质里面去,而是就在物质里面产生出精神来。你别看拿在手上这块石头没有灵性,你的思想就是从它里面产生出来的,没有别的来源。所以,这一块僵死的石头里面,潜在地包含着思想的可能性。一切可能性都在它里面。阳光、水分、无机物这些东西的里面就产生出了有机体、生命、自我意识和精神。就是这样来的。所以,黑格尔这个观点,目的论的观点,倒过来看这个自然界,里面包含有真正的唯物论的因素。所以自然界在人身上,实现了它的潜能,并且达到了自然界的自我意识。自然界有没有自我意识?这块石头肯定没有。但是这块石头作为自然界,它终有一天会达到自我意识。我们人死了以后也变成了泥土嘛,也变成了石头嘛,人死了不就变成石头嘛。那么石头也可以从里面产生出人。当然要经过一个非常遥远的历程,经过非常多的复杂的环节,但是它毕竟没有外来的来源,它就是在自然界里面包含着的。所以,自然界在人身上达到了自我意识,这个是马克思、恩格斯都承认的,恩格斯也这样说过。自然界在人身上达到自我意识,所以精神就是物质的自然界的本质属性,精神是物质自然界的属性,唯物主义当然承认这一点。但是我们要加上一句,精神是物质自然的一种“本质性的”属性。本质的属性,最高的属性。只有达到精神,自然界才显出它全部的本质。如果自然界还没有发展出人,还没有发展出人的精神,那么这个自然界是不完整的,还没有把人的精神显示出来,那它还没有完成。所以马克思讲,完成了的人本主义就是自然主义,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就是人本主义。自然和人是一个统一体,不能分开的。合则两全,分则两亏。

所以黑格尔的自然哲学里面,体现出非常丰富的自然辩证法思想。通常我们从科学的眼光来看它呢,说它是伪科学,自然辩证法是伪科学。我们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呢,很长时期之内,把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当作我们的一个科学门类,我们很多大学哲学系都有“自然辩证法教研室”,但是呢,我们现在不谈了,我们现在把自然辩证法教研室变成了“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科技哲学教研室。但是实际上,这正说明我们以前对自然辩证法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我们把它理解为科学技术的一种方法论,一种补充,甚至是一个科学门类。科学家要学点自然辩证法,那么他就能够出成果。不是的。往往科学家花很多时间去学自然辩证法,他就出不了成果了。很多成果,很多大成果都不是这些辩证法思想催生出来的。牛顿也好,爱因斯坦也好,你可以说他们有辩证法思想,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这是辩证法。所以自然辩证法对于科学发现、科学研究,的确没有什么用处。当然也不是说完全没有用处,但是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你有这些时间不如去学点别的。但是呢,自然辩证法有别的意义,你不能否认。它的意义在于它是有关人的,有关自然界如何发展出人,或者是有关在人的眼睛里面自然界是怎么样的,以及应该是怎么样的。它是人对自然界的一种把握,那么它跟自然科学就自然界本身来把握自然界是不一样的。它要把人的因素考虑进去。一旦你把人的因素考虑进去,那就是自然辩证法了。现代自然科学发展到它的顶尖级的阶段,像霍金的宇宙学说,这个时候,人们就发现,自然辩证法有用了。你必须把人的因素考虑进去,自然辩证法就有用了。所以,辩证法从根本上来说,它不是一种自然学说,而是一种人学。这个立场呢,很多人都没有发现。所以我们把自然辩证法取消了,而且现在很少有人谈,觉得一个人问你是研究什么的,我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好像羞于启齿。我不如说我是研究科技哲学的,那很牛。现在科技哲学很牛。但是科技哲学不就是自然辩证法嘛,原来就是自然辩证法教研室嘛。这样一说就觉得很丢人。其实不用感到自卑,就是我们原来的理解是错误的,你把自然辩证法理解为科技哲学是错误的。当然我们将错就错,现在把它改成科技哲学也可以,但是自然辩证法另有它的天地,这是我们以往的自然辩证法错过了的,没有对它加以研究。现在还有待于重新研究。这就是黑格尔的自然哲学真正表现出来的意义,我们要注意从里面吸收的它的闪光之处,就是这样一种自然辩证法,以人的眼光来看待自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