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黑格尔的逻辑学(概念论)及自然哲学三、概念论01(1 / 1)

概念论是自由的王国,到了概念论就进入到自由的王国了。概念论是真正的本体论,或者说概念是真正的存在。以往的存在论和本质论都是为了从里面推出概念论的,也就是要推出真正的存在,或者说真正的本质。万物的本质、存在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概念。从他的本质论的最后一个环节,绝对的主体,绝对的自由,我们就进入到了真正的本体,就是概念。概念是存在和本质的统一,是存在的真正的本质,是自由的原则。他从概念这个词的词根来说明这一点:begreifen是概念的动词词根,Begriff是概念。begreifen的意思是抓取,把什么东西抓到一起来。也就是康德所讲的,本源的统觉的综合统一的意思。把它们统起来,把它们抓起来,你要形成一个概念,你要费力气的,你不是说躺在那里不动,这个概念就会掉到你的脑筋里面来。不是的,你必须自己去抓、去捞。所以概念论已经上升到了积极的理性,具有建设性的理性,不再是知性,像存在论,也不再是消极的理性,像本质论,它是积极的理性。在它之前,本质论、存在论可以说都是为了引导出概念论,所以它们都只是概念论的“形成史”。本质论和存在论都可以看作是概念的形成史,甚至于可以看作是对于以往形而上学的一种“批判”。存在论对以往的,包括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本质论,包括对柏拉图的理念,包括对那些范畴,都是通过一种概念的方式呢,进行了批判,所以才组成了黑格尔的本质论和存在论。都是概念的形成史。那么概念一旦形成,体现出它的特点,就是三个一组的范畴。我们讲,存在论的范畴是一个一个的,本质论的范畴是一对一对的,那么概念论的范畴是三个一组三个一组的,三三制。那么三个一组,当然在存在论里面也是三个一组,但是呢,哪三个一组呢,是互相遮蔽的。当你取这一个范畴的时候,你没有想到另一个范畴。所以,另外一个范畴跟这一个范畴,以及跟第三个范畴之间的关系呢,是出乎你意料之外的,是范畴本身的一种理性的狡计隐藏在背后,无形中导致的。在字面上看不出来,字面上它是一个一个的。我考虑量的范畴的时候,我可以不用考虑质,就可以理解什么是量。量我还不知道,量还不简单。本质论的范畴呢,通常是一对一对的,两个一组,第三个往往不是一个范畴,而只是两个范畴的一种关系,使两者同归于尽。但是概念论呢,它是所有这些三个范畴在每一个里面都看出了其他的两个。所有它这些范畴互相是透明的。三个一组的范畴,每一个跟其他两个相互之间的关系是透明的。从一个可以看出其他的两个。这是概念论的范畴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首先我们看它们的关系。概念论有主观概念、客观概念和理念,理念就是主客观统一了。它标为主观性、客观性和理念三个环节。那么概念的主观性还是表面的,它是探讨形式逻辑的那样一些概念规律。但是黑格尔探讨形式逻辑呢,跟一般人探讨形式逻辑很不一样,他用辩证逻辑来理解它,来解释它,他用辩证法来解释形式逻辑。所以他在这个主观性里面呢,你可以看到形式逻辑的所有那些划分,那些术语,概念啊,判断啊,推理啊,这种判断啊,那种判断啊,这种推理啊,那种推理啊,在他那里都有,但是他的解释跟一般形式逻辑的解释大不一样,他是用辩证法来解释形式逻辑的,或者说对形式逻辑的那样一套规则他贯注了辩证法的精神内涵。也可以说他改造了形式逻辑,他改变了人们对形式逻辑的理解,这个是他的一个很重要的功劳。很多人说,黑格尔是反形式逻辑的,辩证逻辑是反形式逻辑的,这都是不了解的缘故。黑格尔哪里是反形式逻辑,他对形式逻辑那些东西都有他自己的解释。他认为形式逻辑那些东西,按照抽象形式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只有按照他的这种辩证法,才能够真正地理解透。所以他把形式逻辑纳入到他的辩证逻辑里面,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主观性,这就是他的概念论的第一个环节。他是纳入进来了,没有反形式逻辑,他深化了形式逻辑。

1·主观性

我们继续讲黑格尔逻辑学的概念论。概念论的第一个环节是主观性,我在上次已经讲到,它是属于形式逻辑的一种阐释,黑格尔对形式逻辑作了一种辩证的阐释。这跟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逻辑,尽管在它的一些概念和范畴上面是一样的,但是有层次上的不同,我们不能够单纯凭过去对形式逻辑的理解来解读黑格尔。所以黑格尔的主观性这一部分,虽然讲的是形式逻辑,但是阐明的是形式逻辑底下所包含的那种辩证含义。那既然这样,形式逻辑就不再单纯是形式的了,而是包含有内容。我们说,黑格尔的辩证逻辑应该是内容逻辑。它跟形式逻辑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仅是形式的,而且它着眼于内容,或者说它用内容来解释它的形式。当然它也有形式,但是它是建立在内容的理解之上来解释它的形式的。所以我上次讲到,这一部分黑格尔对传统的形式逻辑进行了一番辩证的改造。或者说,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是形式逻辑的一种自我意识。形式逻辑达到它的自我意识,那就是辩证逻辑。历来对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关系争论不休,通常认为它们是对立的,或者顶多是相容的。但是按照黑格尔的理解呢,它们其实就是一个东西。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其实就是一个东西,但是它理解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形式逻辑仅就形式来理解这些逻辑程序,但是辩证逻辑呢,是就它的内容来理解这样一些形式。所以它们本质上是一个东西。但是形式逻辑没有意识到自身,而辩证逻辑呢,是意识到自身了。那么它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概念。我们讲形式逻辑是三个环节,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当然还有逻辑公理,像同一律呀,不矛盾律呀,排中律呀,这样一些逻辑公理。但它的主体部分就是三个层次。

a·概念 我们首先来看看概念。形式逻辑的概念我们大家都知道,叫作抽象概念。凡是谈到概念,你从逻辑意义上谈到概念,我们通常讲都是抽象概念。什么叫抽象概念呢?就是说,一个概念可以囊括很多具体的内容,但这个概念凌驾于所有具体的内容之上,变成了我们称之为共相的东西,共相其实就是普遍的东西了,但它只意味着共同点。这样一些普遍的东西,我们把它们单独加以考察——就像康德的概念也是这样的,范畴,我们单独对它加以考察的时候,它是怎么样的含义——这个我们当然可以做出一些规定。这样一种概念是抽象概念,它是抽掉了所有具体的内容,或者说从所有的具体内容里面只提取出那些共同的东西。有的人称之为共同点。概念是怎么形成的?概念就是从很多很多的经验对象、感性对象里面呢,抽出那些共同之点。这些共同之点就形成了概念。这个概念在很多对象里面都有,这个里头也有,那个里头也有。比如说张三是人,李四也是人,很多很多人,那么我们把它的具体的东西抽掉,留下了“人”这个概念,是所有的张三李四都具备的。这就形成了概念。形式逻辑对概念的一般的理解就是这样的。

但是黑格尔的概念,我在前面讲了,它跟形式逻辑的概念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就是它实际上表现了一种自由的本质。这个逻辑学里面的概念论,逻辑学到了概念论,按照黑格尔的说法,我们进入到了自由的王国。概念是一个自由的王国,那么传统形式逻辑对概念的理解呢,不是自由的,而是僵死的,僵硬的。所有的东西的共同点把它说出来,就放在那里了,它就是一个筐,凡是属于人的,我们都可以把它放到人这个概念的筐子里面去,把它筐起来,它跟哪些筐又不一样,虽然它们都是哺乳动物,属于哺乳动物这个大筐。但是呢,这个小筐是不一样的。大筐里面套小筐,小筐里面又有小筐,这样就构成了概念的层次等级、种类。这是传统的理解。这样一套僵死的框架呢,那是没有自由的,没有能动性的,它体现不出能动性。但是黑格尔的概念呢,我在前面讲到,它是一种能动的抓取,它是一种活动。概念应该是一种活动。那么这个活动它具有它的内容。如果你把这个形式同内容割裂开来,单独加以考察,那它岂不是本身也成了一个个别的东西,一个特殊的东西。它跟其他的那些特殊的内容,就看不出有层次上的区别了。你把它单独加以考察,别的东西也可以单独加以考察。所以公孙龙子讲,白马非马。白马和马本来是两个不同层次上面的概念,但是如果你单独地、孤立地看每一个概念,那它跟另外一个概念就是一种外在的关系。白马那就不是马,这是两个概念嘛。马是一个概念,白马也是一个概念,它们怎么可能等同呢?所以白马当然不是马了。白马的概念不是马的概念。所以,这样一种僵死的概念呢,黑格尔要把它打破。就是说,你如何理解概念,要从它的内容上来理解它,那么,一旦从内容上来理解,就会把它看作一种普遍和特殊的统一体。概念既然是普遍的,它就应该包含特殊在内,就不能排除特殊在外。通常理解概念就是把特殊的东西抽掉了,剩下的就是概念,就是普遍性。但是黑格尔认为,这样一种普遍性实际上是特殊性。它跟特殊相外在,那它本身也就成了特殊。它的普遍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普遍性应该表现在它本身就包容了特殊性,涵盖了特殊性。所以它应该是普遍和特殊的一种统一。而这种统一呢,就统一于个别。

普遍、特殊、个别这三个环节应该是概念里面所包含的具体的内容。这样一种统一理解的概念,就叫作具体概念。具体概念我以前已经提到过,具体概念就是从普遍到特殊到个别的这样一个具有丰富内容的概念。这个丰富内容呢,它包含普遍性的环节,当然形式逻辑的普遍性的理解也在里头,但是不够。黑格尔并没有否认抽象概念,抽象概念也有,但是在具体概念里面,抽象概念是属于最低层次的,它只是提了一个目标,或者提供了一个台阶,我们在这个层次上谈问题。但是要谈什么,还没有说出来。所以必须要把特殊囊括进来。你要实现普遍,你必须要以特殊作为手段。如果说普遍是你要达到的目的,概念当然要达到普遍性,但是这个普遍性不能够由它自身单独就达到,而必须通过特殊。你要从特殊里面去看出普遍,所以特殊对于普遍来说呢,可以说是一种手段。黑格尔把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引进来了。概念是一个自由的王国,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每一个概念,里面都有一种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当然这个在柏拉图那里有它的根源。柏拉图就是把理念当成是目的,万物的目的。每一个事物都以它的理念作为它的目的。那么黑格尔把这一点加以发挥,这个目的就是以特殊作为手段的。那么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就体现出个别。我们要注意个别这个概念。在黑格尔的概念论里面,我们特别要注意个别这个概念。为什么要注意个别这个概念呢?个别这个概念体现出能动性。个别,我们可以理解为个性、性格,它能够作用于更高层次的概念,它能够提升概念,当然它本身还在一个概念里面,但是它是向更高的概念飞跃的一个契机。达到个别,就把特殊和普遍凝聚起来了。什么是个别?个别是最丰富的,比起特殊和普遍来说,个别是最丰富的一个环节,它把前两个环节都包容在自身,于是,从前两个环节里面获得了它自身的力量。个别是一种力量的概念,是一种力的概念,它能够发挥它的能动作用。概念的能动作用就体现在个别上面。就是,你单纯是一般的共相,这个是没有能动作用的,它是僵死的。单纯的特殊呢,是一盘散沙,它也凝聚不起来。你按照普遍的共相,把特殊的一盘散沙凝聚起来,那就成了个别,它就成了有目的,同时又有手段的这样一个具体概念。所以,具体概念最集中地体现在个别的概念身上。

这个概念跟抽象概念大不一样。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嘛,同一句格言在年轻人口里说出来,远不如饱经风霜的老人说出来有那么丰富的含义。同一句格言,我们年轻人也能说,从书上看的,从老师教的,我们从小学就要求写作文要多用成语。我可以用很多成语,但是大人看起来,觉得有的用得就很可笑。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体会。你也不能说他用错了,但是他没有体会。但是同一句话从老人嘴里说出来,那就不一样了。虽然还是同一句话,但是它包含有他一生的丰富的经历。而且,他能够用这样一句话在现实生活中起作用,已经把它凝聚为具体概念了。这就是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的区别。具体概念能够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发挥它的作用,体现出人的个性,体现出人的自由。而普遍的、抽象的概念呢,作为一种共相呢,它只是一个僵死的框架。当然也是需要的,如果你连抽象概念都没有,具体概念也谈不上了。所以,抽象的概念我们也必须要学一点,否则的话,我们说那小学就不用教成语了,基本的知识我们也不要学了,我们都到生活里面去学呀。那是不行的,那就叫缺乏教育了。所以要有教育,但是也要有生活。你教育是为了生活嘛,为生活做准备的嘛。所以,具体概念这个提法呢,是黑格尔独特的提法。什么叫具体概念?我在前面谈到过,就是一个概念里面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包含有不同层次的其他的概念,这样一个概念叫具体概念。这个丰富的内容当然按照黑格尔的理解呢,它并不见得就是那些感性的内容,而是从感性里面提升出来的,也还是理性,也还是概念。但是,具体概念里面包含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的概念。比如说一个老人,他的社会经验,当然他有很多感觉,他有很多感受。当他把这些感受都提炼出来,成了一个概念系统的时候,那么他这个概念就具有了丰富的内容。所以,具体概念的这个具体呢,不同于我们通常讲的感性的具体,感性的具体在黑格尔那里认为不是真正的具体,感性的感觉很丰富,但说不出来,能说出来的很少,在黑格尔看来,其实是抽象的。这个我在下面还要谈到,讲他的《精神现象学》的时候我们要谈到这一点。所以,感性的具体和概念的具体是不同的。黑格尔谈的是概念的具体,感性的具体他是瞧不上的,他认为感性的具体其实对于概念来说是抽象的。感性是抽象的,只有概念才能达到具体。这个跟我们通常的理解是颠倒的,我们认为感性当然是具体的,而概念多多少少有一种抽象。这是黑格尔的具体概念,它包含三个环节,而且通过这种三段论式的不断提升不断上升,到最后那个概念是最具体的,就是它包含有无数的丰富的概念在自身之内。你从一个概念里面,可以看到它里面所包含的其他的概念,那么这个概念就具体了,就是丰富的。如果你从这个概念里面看到里面是空洞的,那这个概念是抽象概念,那仅仅是共相。这是他的一个区分。

b·判断 那么下一个我们看看他的判断。概念理解是很重要的,这一步跨不过去的话,下面就不好谈了。什么叫判断?形式逻辑的判断很简单,就是把两个概念连接起来,用一个系词“是”把它们连接起来,一个主词,一个谓词,一个系词“是”,构成一个判断。这是形式的理解,或者说是一种外在的理解。那么这种理解在康德那里已经开始冲击它了。康德认为这个“是”,这个联系词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纽带,而应该是一种活动。连接本身是一种活动,是能动的,是主体的一种作用,它取决于知性的这种统觉,知性具有一种把双方统一起来,把概念、范畴和感性的表象统摄起来的能力。那么黑格尔更进一步。黑格尔认为,就连这种连接也不够深入,这还是把两个东西看作是现成的,然后用一种主体的能动性,把双方挂在一起,把双方拉到一起,他举个例子,就像把一块木头绑在腿上一样,是这样一种连接。这种连接还不是判断的本性。那么判断的本性是什么呢?黑格尔认为,判断的本性是从概念来的,它是概念的一种自我判分,是概念自己把自己划分开来。不是说现成的有两个东西,然后我用一个东西把它们连接起来。不是的。两个概念不是现成地摆在那里,而是由一个概念自己把自己分出来的。最开始没有两个概念,就是一个概念。然后这个概念自我划分,自我划分就形成了一个判断。自我否定自身,自我不是我,而是别的东西,是与自己相对的东西。一个概念把自己分成两个概念。真正的自我不是自我,而是对象。真正的存在不是存在,而是本质。我在前面讲了,存在和本质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存在就是本质,“本质是存在的真理”,或者说本质是真正的存在。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判断啊。但黑格尔说不是一个判断,不是通常理解的判断。你要把“本质是存在的真理”按通常理解为主词和谓词的关系,就搞错了。它是同一个主词,自己把自己分成两个部分。哪两个部分?存在的本质当然也是存在了,在“存在论”里面一开始就讲存在就是存在。巴门尼德也讲,存在就是存在,非存在就是不存在。这个当然也没错。但是真正的存在不是存在,而是本质。那本质是什么呢?本质是过去了的存在。本质还是存在,但是过去了的。所以它其实是一个概念,本质和存在就是一个概念。但是,它是同一个概念把自己一分为二,把自己自我判分。德文里面判断就是urteilen,作为动词的意思就是“原始的判分”。Ur就是原始的,teilen就是划分的意思。原始的划分就是判断的本义。黑格尔从德文的词源里面把这个意思引申出来了:它是同一个概念的自我分化。那么这种自我分化也有不同的层次,这就形成了判断的各种类型。

康德不是提出来一个判断分类表吗?四大类判断的分类,量、质、关系和模态。那是一种静态的分类,静止的,一个框架,就是这么四个层次,四个类别。但是黑格尔认为,不能这样来分,应该从概念的自我判分的发展过程来划分。判断的划分,它表现出同一个概念在自我划分的历程中所展示出来的不同发展阶段。这个发展有四个阶段,一个是质的阶段、质的判断,一个是反思的判断,一个是必然的判断,一个是概念的判断。当然这里头,我们可以隐隐约约看出来,他也吸收了康德的一些说法,比如必然,必然属于模态了,质的判断,质和量,这些都是康德的用语。他把它归结为这样四个层次。但这四个层次都表明了判断本身的发展阶段、发展的进程。那么这个发展的进程呢,有一个目的,它朝哪里发展?判断朝哪里发展?判断本来就是概念的自我判断,那么它所发展的目标,也就是回到概念,它进展的目标就是要回到概念。所以最后一个阶段是概念的判断,它就是要在判断的自我划分的过程中,把概念的统一性恢复起来。当然是在更高层次上的恢复。概念的自我判断、自我划分,自我分化,已经分化了。分化了怎么办呢?它的目的就是重新同一,重新找到判断本身所具有的那种概念的统一,回到概念的统一。

c·推理 但是,在判断的过程中间呢,要回到概念的统一是很难的,虽然有概念的判断,概念的判断呢,是要建立起、要重建概念的统一性。但是呢,只有在推理中这种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才能真正地达到。概念的判断已经有推理的因素了,已经在向推理过渡了,但是呢,推理是三段式。判断不是三段式的,判断顶多是两段式的,比如说假言判断:如果怎么样,那就怎么样。或者是直观的公理:我思故我在。这样一些判断呢,都是两段的,它最后诉之于一种直观,来恢复概念的统一。但是还是恢复不了,所以还必须要插入第三个环节,这就构成推理。推理呢,是有了三个环节。判断基本上是两个环节,但是推理呢,有了三个环节,三段论就是推理。三段论推理有四个格,有二十四个式,那么在黑格尔这里呢,他把它们归结为一些这样的过程的层次。推理也有不同的层次,就像判断有不同的层次,推理也是发展的,这个发展的目标也是最后要形成具体概念。我刚才讲了,概念要从抽象到具体,那么怎么样到具体?最后要通过推理来真正地达到具体。推理他把它划分为质的推理,量的推理,反思的推理,必然的推理,最后呢,是概念的推理。那么这也是一个过程,质、量、反思、必然,这跟康德的判断表以及范畴表都有一种内在的、隐隐约约的联系,我们要比较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但是它是有方向的,它最后是要上升到概念的同一性的恢复,就是要恢复概念同一性。概念、判断和推理,最后回到概念。但是回到了概念,它的层次就大不一样了。你经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这样一个过程,恢复到概念,这个概念虽然也是自由的,但是呢,它已经具有了必然性。在必然的判断和必然的推理里面,使这个概念的同一性成为必然的了,就显露出某种客观性。康德不是讲,所谓客观性就是普遍必然性,普遍必然性就是客观性。那么在这里,黑格尔也有这个意思。当你的推理构成一种必然性,不能不遵守的,推理是不能不遵守的。判断嘛,你还可以随意,你可以下这个判断,这个判断也许是错的,你不能确定。一个判断是对还是错,你必须通过推理才能确定。通过推理来确定一个判断是对的、是必然的,那么这个概念呢,就具有了客观性、就具有了不可动摇性。所以黑格尔讲,客观的东西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推论。世界上那么多事物,都是一个推论,他的意思是什么呢?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客观的,为什么是客观的?因为它是有理由的,它是通过推理必然推出来的,每一个事物都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当然也有偶然性,在判断里面我们是抓住了偶然性的,你给我一个东西,我就对它进行判断,你没有给我,我就无从判断了。所以这是偶然性。但是经过推理以后,这种关系,主词和谓词,这种关系就有必然性,你必然是这样。苏格拉底是要死的,我们通常这样讲,是偶然的。小孩子听到,某某人是要死的,这是个偶然的判断。但是,大人会对他论证,一切人都是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这个时候他就想到了,苏格拉底要死的,是必然的,是逃不掉的。这是一个客观事实。那么,从这里呢,就进入到了客观性。

2·客观性

客观性就是讲的客观世界的那种客观必然性,普遍必然的一个客观世界。那么客观性的三个环节是机械性、化学性和目的性。客观世界就是这三个层次,所有的宇宙间,天上、地下万物,无非是机械性、化学性和目的性。机械性当然是最低层次了,化学性比较高一点,但是还是属于自然界的无机物。到了有机物目的性,那当然就更高了,到生物界了。这三个环节,相当于主观性里面的普遍、特殊和个别。机械性相当于普遍,抽象的普遍,那么化学性呢就相当于特殊,而目的性呢,相当于个别。我在前面也讲了目的,普遍、特殊和个别,这三者之间有一种目的性的关系。但这种目的性的关系呢,只有在个别上面才能体现出来。在客观上,只有在目的性上面才能体现出来,在生命现象上面,才能体现出这种目的性。在无机物里面呢,只能体现为手段,当然也有目的,但是这个目的是潜在的,还没有实现出来。所以在这种客观性里面呢,黑格尔主要是想要从客观世界里面揭示出其中所包含的主观的因素。客观性,它是由主观性来的,主观性客观化,在推理的阶段,它成为客观的了。但是反过来,这种客观的里面呢,包含有主观的东西。那么,主观的东西在里面,还是起一种内在的作用。所以黑格尔在客观性的里面,目的就是要把这种潜在包含的主观的因素一步一步地把它揭示出来。所以,虽然他谈客观性,但是他谈的是理性狡计。客观性里面包含有理性,包含有主体的能动作用,包含有内在的自由。看起来没有自由,特别是机械性,机械性哪有什么自由呢?牛顿力学,力学就是一种机械关系,它是反自由的。但是就在这个里头,它将来会一步一步地通过化学性,通过目的性,发展出自由来。这个就是理性的狡计。它让你看起来好像是机械的,表面上好像是不自由的,好像是僵死的,但是就在这些僵死的东西里面,它会慢慢地显示出它的自由的本质。当然在客观性里面,它没有显示出来。如何才能显示出来呢?必须要到下面一个层次,就是理念。到理念就是回到主观,客观性是从主观性来的,主观性通过客观性再回到主观性,就是理念。所以理念呢,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但是它本身呢,是概念,它是概念论的最后环节。概念论就是这三个环节嘛。主观性、客观性和理念。理念呢,就是真正的具体概念。

3·理念

那么,什么是理念?理念就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那么这种统一呢,就可以称之为真理。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人认为,所谓的真理,就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一种统一。唯物主义认为是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唯心主义认为是客观对主观的符合,不管怎么样,它是主客观相互间的一致。理念是前两个环节的统一,所以它可以称之为真理。那么什么是真理呢?真理有三个特点,一个特点是全体,真理是全体,真理是整体。这是黑格尔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黑格尔总是从全体的角度,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真理。你如果不从全体的角度,那就是盲人摸象。你摸出那一部分,你认为那是真理,他摸出另外一部分,认为另外一部分是真理,那真理就没有统一性了。没有统一性就不是真理了。唯有能够达到一,才能够是真理。这个从古代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都是这样看的。要从整体上来看真理,才是真理。但是相反呢,经验派反对这个,经验派认为,我抓到一点就是一点,至于整体,我抓不到。所以你想从整体来把握真理,那是做不到的。理性派呢,就是尽量地还是想要从整体上来把握。当然理性派到后来也有不同,像现代的阿多诺,阿多诺从黑格尔出发,反对黑格尔的整体观,阿多诺提出一个完全相反的命题,片面的才是真理,整体的是虚假的。我们通常也讲片面的真理,阿多诺把它极端化,唯有片面的才是真理。哪有整体?没有什么整体。一切都是片面的,不是这个片面,就是那个片面。所以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是跟黑格尔对着干的。当然他还是从黑格尔来的,这一点不能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