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天才与艺术分类(1 / 1)

那么他对艺术也做了一个分析。按照他的观点呢,艺术里面有两个因素嘛,一个因素就是鉴赏力,鉴赏力是先天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天才,艺术品都要有天才,这个是不假。鉴赏不一定要天才,只要是人都能够鉴赏,但是要当一个艺术家,必须要有天才。天才无非就是各种能力的一种独特的配置,独特的比例。比如说你的想象力,你的知性的能力,你的理性的能力,你的直观的能力,感性的各种能力,你的视力,你的听力,等等,这些方面,各种因素恰当地配置在一起,造成一个天才。这个是天生的,这个是大自然偶然提供出来的。鉴赏力呢是先天的,每个人都具有。但是天才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是大自然偶然产生出来的,或者是几百年才产生一个,那种最高的天才,几百年才产生一个。这两者结合起来,有的人有鉴赏力,但是缺乏天才,而有的人有天才,但是鉴赏力方面呢又比较弱,或者是未得到挖掘。康德认为这两方面要比较协调才好。天才是感性的方面,后天的东西嘛,经验的东西。那么鉴赏力是先天的东西。一个人可以没有天才,他还可以成为一个正常人,还是一个完整的人。但是天才如果没有鉴赏力,那么他就会陷入一种艺术疯子,艺术狂热的状态,他也造就不出作品来。一个人如果缺乏鉴赏力,虽然有天才,他也搞不成作品。我们在历史上也看到,有些人非常有天才,他偶尔搞出一个作品来就流芳百世,但是他很早就死了。天妒英才嘛,天才太过分了,他是活不长的。因为没有鉴赏力跟他协调起来,他不正常。或者说他的天才把他的鉴赏力的平衡打破了,所以他达不到一种协调。

所以在这两方面中,康德站在理性主义的立场上,他认为鉴赏力比天才更重要。天才无非是创造出一些高级的艺术作品,供人们在客厅里面作为谈资,那个没什么作用。鉴赏力呢,涉及人的道德品质,它是道德的象征嘛,所以他是比较推崇鉴赏力而贬抑天才的。虽然从道德的角度贬抑天才,但是他毕竟提出了天才的这样一个概念。就是说艺术如果没有天才是不行的,凡艺术都要有天才,只是天才的大小不同而已。有的人是小天才,有的人是大天才。但是只要是艺术,就应该有天才。如果没有天才,这个艺术就不能叫艺术。一个作品里面如果没有他自己独创的东西,那能叫什么艺术品呢?那不叫艺术品。所以,天才就是大自然造成的一种“典范式的独创性”。大自然通过天才为艺术立法,这个法就是人们创作艺术品的典范。这个典范为艺术立法,就是说,典范的艺术品,我们到卢浮宫去参观,可以看到很多。很多人到那里面去临摹,去临摹那些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的那些画,那就是典范了。你要当艺术家,你首先要把那些典范的作品都要看过,甚至要临摹。临摹一遍去体会。但是临摹的作品肯定不是艺术品了,因为它没有独创性嘛。所以你要真正创造艺术品,你还必须自己独创。临摹完了以后,你心有所得,有体会,那么你自己创作一幅东西,里面有独创性,虽然独创性也许不如那些大家那样强,但是它也可以称之为一幅艺术品。因为有你的东西。真正的大家,巨匠,那就是有很多很多东西,很多新的东西,开辟一个时代的那些艺术大师,那就有很多东西了。

那么根据这样一种标准呢,康德对艺术各门类作了一种划分,最高的是语言艺术,首先是讲演术,其次是诗艺。当然我们今天看起来很可笑,讲演术算什么高级的艺术啊,但是他认为讲演术作为语言艺术,它撇开了感性的东西,它光凭观念,光凭一种鉴赏力来体现美。但讲演术里面感性和理性并不协调,只有诗艺才能使两方面自由地协调。所以他认为诗艺是一切艺术中最高的艺术。再其次呢就是美术,也就是造型艺术,绘画啊,雕刻啊,建筑啊。这些都比诗艺要更多感性的东西。最低级的呢就是音乐。为什么是音乐呢?音乐最受感性的东西所束缚。懂音乐的人,或者有音乐天赋的人,那都是感性冲动的人,我们看朗朗弹钢琴的时候那种发疯的模样,我们就觉得这个人是一个感性的人。但是恰好在康德看来,这种人是很低层次的。音乐反而被他看作是最低层次的,这跟我们今天的观点完全不同了。叔本华和尼采都把音乐看成是最高的艺术。诗倒是一直有人把它看成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像黑格尔就把语言艺术看作是比绘画和音乐都要高的艺术。这一点上有一点继承康德的观点。各门类的艺术他作了这样一个划分,表明他的基本艺术观是理性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