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传情说和艺术论(1 / 1)

所以,从美的分析和崇高的分析,这两个阶段的分析,康德得出了一个定义。什么叫作鉴赏?包括对美的鉴赏,对崇高的鉴赏,都是Geschmack。这个词在德文里面我们把它翻译成鉴赏,但它有很多含义,包括品味,口味,味道,再就是审美鉴赏。所以康德用这个词的时候呢,往往在这里多半是用在审美的鉴赏上面,但是有时候偶尔他也用在口味上面。这个东西的味道,这个东西的Geschmack好不好。但是他讲这个审美的时候呢,主要是在这个意义上讲鉴赏,是指一种感受。所以鉴赏必须是感性的,情感性的。但它又必须是具有普遍性的,也就是能够普遍传达、引起共通感的。所以他为这种鉴赏下了个定义,什么叫鉴赏呢?鉴赏是一种能力,他说,“鉴赏能力就是对一个表象的情感没有概念的媒介而能够普遍传达的一种评判的能力”。对一个表象,我们有一种感情,这种感情不通过概念,而能够普遍传达。这种能力,就是鉴赏能力。我把这种观点称为“传情说”。美学里面有“移情说”,我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对象身上去,在康德这里呢,也有移情说的这个影子,这个因素,但它主要是传情,传给别人。它是一种社会性的情感。我把自己在一个表象上所感到的情感不通过概念而能够传达给别人,能够普遍传达,有一种主观普遍性,这种能力就叫作鉴赏力。

但是这种鉴赏力只是在先天的方面的一种个人主观的内心结构,每个人都有这种鉴赏力,能够传情。但是这种鉴赏力作为一种先天的能力,它如何能够在后天实现出来,就是现实地把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作为一种先天能力,在现实中是如何实现它的传达功能的呢?那么就要涉及他的艺术观了。康德的艺术观,就是说,艺术的作用就在于这一点,就是把我们在鉴赏中普遍传达自己情感的这种能力,通过一种现实的、社会化的方式,把它实现出来。唯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实现出来。没有艺术,你怎么能够把它实现出来?你想把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你通过什么方式,你通过概念的方式?通过概念的方式无法传达你的情感,就算你告诉人家了,人家知道你有这种情感,但是体会不到。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说我的腰疼,人家体会不到。你怎么能把自己的这种情感传达给别人呢?你去游黄山,游张家界、九寨沟,回来很多感受,你回来对你的朋友说太美啦,美得不得了。怎么美?你把它画出来呀。你画出来人家就知道了。或者你是作曲的,你作一首曲子呀,叫作《张家界》,给你听一听,你可能体会到了,你下次到张家界的时候,心里面有这个曲子,你就会到处印证,哦,这就是张家界。或者你写一篇散文,一篇游记,一首诗,用优美的语言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所以真正地要把你的情感传达给别人,只能通过艺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间谈话,或者是讲演,我们虽然不是在作艺术的朗诵,但是我们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传达情感。那么人家就说,你的这个讲话很有诗意,很有艺术性。因为你传达了情感,那就很有艺术性。所以康德的这个定义是非常好的,就是说,鉴赏就是对一个表象的情感不通过概念而传达,不通过概念的媒介,而能够普遍传达。那么艺术呢就是从这个鉴赏的定义里面推出来的。如何传达?怎么才能传达?就是要通过艺术。

但是艺术这个词呢,也有它的歧义,Kunst这个词在德文里面呢,有艺术的含义,也有技术、技艺这样一些含义。所以日常的这个技术,我们讲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嘛,那么技术也包括在这个含义里面。就是说,一般的技巧,也可以说是Kunst。所以康德在这个里头呢区分出来了,有各种不同的艺术,一种就是我们日常的,比如说我们做鞋,制作钟表,很有技术,很有Kunst。这个是一般的。还有的人善于制作工艺品,工艺品当然已经是艺术了,我们今天讲实用艺术、装饰艺术,这些都是工艺品。但是还不是纯粹艺术。纯粹的艺术是什么艺术呢?是“美的艺术”。如果一个艺术没有别的目的,比如说装饰,装饰是有别的目的的,钟表匠或者鞋匠或者裁缝,当然更具有目的,他要赚钱,他要谋生,具有别的目的。但是如果有一门艺术,它没有别的目的,它就是为了美,美的艺术,那就是最纯粹的。只有以美作为它的目的的艺术,才是最纯粹的艺术。而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以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作为它的目的,那就是纯粹艺术,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艺术,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