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崇高的分析(1 / 1)

但是,除了这样一种自由协调活动以外,还有另外一种自由协调活动,那就是想象力不是和知性相互协调,而是跟理性相互协调。那么现在就进入到了他的第二个分析,就是崇高的分析。什么是崇高?根据刚才讲的反思判断力的结构呢,崇高就是这样一种活动,就是说人的想象力跟知性的协调活动无法达成,想象力不断地扩充,突破边界,知性不断地想要使这个想象力的这样一种活动成形,但是成不了形。为什么成不了形呢?因为它涉及的那个对象是一种无限的对象,比如说大海,宇宙,星空,高耸的悬崖,人极目张望的时候看不到顶,它伸向无限。凡是遇到这种情况,伸向无限的时候,那么知性就无能为力了。知性就是要形成一个对象的嘛,知性将想象力凝聚在一个对象上,但是做不成了。想象力呢,不断地突破知性的这种限制,知性无法把握它。于是人的认识能力的这种无能就引起人的一种痛苦感,痛苦感就是因为这种协调不能达成嘛。这种自由协调不能达成就引起人的痛苦,如果达成了就会引起美的快感了,但不能达成就引起一种痛苦。这个时候,人们面对一个无限的对象的时候呢,就调动起他自身内部另外一种更高的能力,那就是理性。前面我们在《纯粹理性批判》里面讲到,理性能力是一种把握无限的能力,它可以提出理念,理念就是一种无限的概念。范畴是有限的,它是集中于一个对象,它是用来形成一个对象的,那就是范畴。但是理念呢,它不能构成一个对象,它把所有的对象都引向一个无限。这种能力在康德看来,严格说起来是属于道德的。只有道德才能够超越有限的感性世界之上,着眼于那种无限的道德律。道德律本身是无限的,这是理性的功能。所以当人们的想象力跟知性不能达成协调的时候呢,那么它就有一个飞跃。通过一种痛苦的激发,激发它向更高层次去求援,去上升到理性。调动人的理性能力,去跟这种感性的直观相协调。想象力是一种直观能力嘛。跟这种直观的想象力相协调。这个时候产生出来一种想象力跟理性的协调,于是就产生出了更高层次上的一种快感,那就是崇高。

所以崇高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我们不要以为很简单,崇高里面包括有痛苦,它也是审美,而且也是纯粹美,不是附庸美。但是这个审美里头含有一种痛苦,含有一种无限。从有限向无限的超越,奋力超越,你要调动你的内心的精神能力才能够欣赏得到。一般缺乏这种能力人的是欣赏不到的。崇高的东西很多人不欣赏,不能欣赏崇高的人,是缺乏一种精神能力的人,缺乏一种更高的提升的能力。你如果整天就陷在通俗文化里面,陷在一些网络电视、小打小闹的这样一些肥皂剧里面,那提升不到那个层次。你把你的那种体会崇高的能力窒息了。那么人必须要有这样一种感受崇高的能力才能够使自己的理性得到更高的发扬。当然它也不是概念,它还是一种感性的想象力。当我们面对一种极不合目的的、一种没有形式的、一种无限的对象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调动自己的理性能力,来对自己欣赏的品位做一个提升。康德讲,有些原始人,或者没有受过社会教养的人,他们一般不会欣赏悲剧,也不会欣赏大自然的荒漠啊,汹涌的大海啊,高耸的悬崖啊,这些东西要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才能够欣赏,否则只会感到恐惧。虽然如此呢,它也不是后天的,它还是先天固有的一种能力,只不过人们还没有来得及把它发挥出来而已。

那么这种崇高呢,它就引导人与道德有一种沟通。虽然它本身不是道德的。但是,当人们经过一种痛苦,然后在理性那里得到一种释放的时候,他对于大自然的现象呢,会感到一种敬重,会有一种敬重感。这也是一种快感,一种包含有痛苦的快感,它跟道德上的敬重感有类似之处。所以崇高具有一种过渡的性质,就是从认识向道德过渡。它虽然不是道德,但是它象征着道德。所以康德在这里讲,美是道德的象征,美是德行的象征。崇高理念的那种敬重感象征着我们对道德的一种敬重感。当然它还不是道德,它是一种单纯的审美活动,但是它已经有一种暗示,就是说暗示我们人身上有一种道德的属性,就是理性。这个理性还是一种反思的判断力,它没有去规定道德,没有规定道德实践行为,但是它使人意识到,我有一种超越一切感性之上、由自己来规定自己行为的这种能力。所以从这里就可以向道德过渡。这个鸿沟,道德和认识之间的鸿沟,就被填平了。当然在自由美那里,在前面讲的美的分析里面,也已经有这个过渡,比如说自由,诸认识能力的、但是又是自由的协调活动,其中自由就是属于道德的,审美中的自由当然还不是道德的,严格意义上的道德是自由意志。但是审美中的自由呢,已经是一种自由感。康德对自由的界定,严格意义上的自由,他认为就是自由意志,它是道德的基础。自由意志的自律,就是道德律。但是在感性世界中呢,我们人作为一个感性的存在者呢,他也有一种自由感。这从一种不太严格的意义上面来说呢,也是一种自由。所以在审美中,在美的分析里面,已经开始向道德的基础过渡了。从自由感,我们体会到我们有一种自由意志。这种自由意志当然就不是自由自在了,不是游戏了,而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了。但是我们在游戏中,我们可以培养起我们自己的自由意志,培养起我们对自由意志的意识。

通过审美我们意识到自己是自由的,通过崇高我们更加意识到自己是道德的。所以这里有一个渐进的阶梯。从对美的欣赏到对崇高的欣赏有个阶梯。在崇高的欣赏里面,也有个阶梯,他把它分成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数学的崇高,一个层次是力学的崇高。所谓数学的崇高就是倾向于一种量的无限,我们看到大面积的、巨大的体积的这样的对象,我们把握不了它。沙漠,我们把握不了它。大海,哪怕是平静的大海,天空,夜晚的星空,我们觉得它崇高,那都是由于它的量的方面的大,使我们觉得很崇高。另外一种是力学的崇高,力量,大海当它遇到狂风暴雨的时候,那种力量,海啸的时候,那种力量,摧毁一切,人的任何极大的努力在它面前都是渺小得不值一提。人的力量不能相比,太小了。所以力学的崇高更加需要人们调动起自己内心的最内在的理性的力量去超越它。这种力量是一种道德的力量。道德的力量超越自然界的任何巨大的威力。山崩地裂,我可以面不改色,因为我心中有理性,也就是说心中有道德,可以不在话下。大自然是盲目的嘛,它没有理性嘛,所以我在精神上要超越于它,要高于它,这就是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