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前历史哲学时期:民主启蒙的先声(1 / 1)

中国文化史观 谭元亨 522 字 1个月前

历史哲学的开端,正是对封建神权思想的批判。资产阶级革命的深人发展,完成了自己庞大的理论体系,最后走向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个过程是清晰的、渐进的,也没有大的曲折。

然而,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历史哲学的命运远远不同欧洲。

多少启蒙主义的思想家们,都没能向前迈进几步,便就被打得头破血流,有的甚至开了历史倒车,向几千年的封建礼教投降。中国的历史哲学阶段,可以说是不那么完整、不那么充分发展的,它曲曲折折、时隐时现、时高时低……

至于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则更是充满了血与火的斗争。

因此,这一段历史观发展的过程,很难以某个观念加以概括,也很难给其划分出几个阶段,在宋明理学之后,经世致用的思想,恐怕还只能属于实用理性史观的范畴,有人说“经世致用”给近代改革提供了思想力量,这倒是可以商榷的,不过,它恐怕只是儒家自我调节机能——改良主义的表现而已。王夫之便是个典型的例子。

总而言之,中国近代历史哲学通向唯物史观的道路,可谓血痕斑斑、荆棘丛生、风险浪恶,使不少民族的有识之士,为之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从李蛰到洪仁开,从谭嗣同到李大钊,均“高筑神州风雨楼”,慷慨悲歌,视死如归。

回顾这一段史观的演变史,能给以人们的启迪,也许不会亚于整个古代史观史。

再以此与当时代表进步的欧洲的史观发展史作对比,这更发人深省了。

是呀,我们承袭下的“历史遗产”实在是太多了,时至当代,仍举目可触——凭此,我们则可以进一步地探讨,唯物史观到底在中国取得了多大的胜利?离它的最后的、事实上的确立究竟还需要多长的时间?

不成熟的历史哲学,也只会带来不成熟的、不完整的唯物史观,这,恐怕是顺理成章、不需要怀疑的结论了。所以,了解这一段历史哲学的艰难历程,对于我们建立真正的、完整的唯物史观,的确很有必要。否则,有的人满口唯物史观,骨子里还是伦理史观、血缘意识、宗法关系及其他乌七八糟的东西,新瓶装旧酒,从而也低毁了唯物史观的声誉——这就是被人认为的唯物史观的危机了。

所谓危机,不是自身的缺陷,而是被歪曲、被篡改,从而呈现出了历史亡灵的阴影,让人避而远之。

这是任何一种新的科学观念在被最后确立之前有可能遭到的历史命运,如果它不克服这一“历史命运”,则有可能给演变过去,最后在传统观念面前俯首礼拜,这也失去了自身。

考察这样的“历史命运”,没有比研究近代史观史更为鲜明的了。

下面,我们就从16世纪我国最早的启蒙思想家、被封建正统派视之“异端之尤”的李费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