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件事纠结了多少年我们已经说不清了,关键是它还打碎了多少人的钢琴梦……”洛舍镇干部这样说。
“2014年的15号文件一发下来,我们就觉得太阳从西边出来啦!”现任村党委书记章顺龙就是因证而腾起的“东衡龙”,应该说这位充满**而又有文采的“东衡龙”,洛舍镇上还没有一个人能与他比才华。我每一次到钢琴小镇最想见的就是他,因为除了是钢琴制造商外,章顺龙还是位很不错的诗人与词作者。在镇上他的钢琴厂内,到处是他的诗作和作词的歌曲,能有这胆量把自己的作品挂刻在各个醒目的地方并谱成歌曲的,德清没有第二人,中国企业家中也可能屈指可数。
我们是钢琴之乡 我们是乐器之王
美丽的音符在指尖飞 快乐的歌声在四海扬
我们是文化之邦 我们是礼仪之乡
每一个和谐旋律 洋溢着幸福诗章
看黑白的琴键在跳舞 听美妙的旋律在飞扬
拉奥特的乐章在东苕溪畔唱响我们的生活……
这首《幸福诗意》的歌曲,就是章顺龙作的词,歌词雕刻在洛舍镇上他的钢琴厂大门口。
章顺龙虽是一介农民,但他痴迷诗歌,是农民中少有的文化人。在村里的钢琴业蓬勃发展的大潮中,章顺龙顺势而为,越发成了全村少有人可比的人物,生意越做越大,品牌也在国内外声名鹊起。这样一个有情怀又想为家乡做事的人,想法渐渐也多了起来。“我想在家乡建一个钢琴产业园区,打破传统的‘以家为厂’的作坊式制造模式……”今年第二次去见章顺龙时,他在村边已经建了两个规模很大的文化项目:一是东衡文化旅游广场和商业一条街,二是赵孟頫管道昇艺术馆。后者是他个人投资的,前者是村里的产业。“东衡村的钢琴产业是搬不走的,一离开东衡,洛舍的钢琴就弹不响了。”章顺龙说的话有些玄乎,但事实就是这样。曾经有人试过几回,结果都以失败告终,故再无人敢轻易将东衡钢琴产业从发源地搬到另一个地方。
“东衡有不可撼动的‘风水’,我们当年乘改革开放之风,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不断进取创造了‘东衡精神’,这种精神滋养出了独特的气息。它离开了东衡,就会自灭自消,所以我们一直以来就有个愿望,那就是在田野上建设一个只属于我们东衡、只属于我们洛舍、只属于我们德清和中国的钢琴产业园……我为这个梦想,至少苦思冥想过十几年,以前没有成功就是因为土地的性质不能改变。证办不下来,土地就是死的!”4月下旬,趁上海和北京的疫情刚刚好转,我便来到了德清,一猛子就再次“扎”到了“钢琴小镇”,到了东衡村……
那天章顺龙正在新打造的文化一条街上检查一批新入户的外来企业安置问题,他带我参观了艺术馆后,又驾车带我来到钢琴产业园区——东衡钢琴众创园。
“680亩,总投资约20亿元,共分为A、B、C三个区块……每个区块承担不同产业角色,有制造业,有商贸交易平台,有物资仓储区,这完全是按照钢琴产业的特性设置与规划的。”章顺龙指着已经基本建好的园区,一一向我介绍。而我知道,原来这块土地的大部分是废弃的石料厂。
“以前没有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改革制度,就是再大的废弃矿山乱石堆,你也没法让它变废为宝使用起来。”章顺龙说,“直到2015年底,全县通过核准所有可作为准入市的土地后,我们这块废弃矿山地终于获得了新生。A区块当时是作为东衡村里的集体土地自行入市,B区块则是我们村与其他村共同开发入市的土地,C区块为东衡村自行入市后与县经济薄弱村发展壮大项目挂钩动作的土地……第一块入市的A区块地是在2016年5月10日正式挂牌出让,后来以1462万元价格成功出让,使用权出让时间为50年;B、C区块后来也采取同样办法完成出让使用权的手续。这样我们就在这块昔日的废弃土地上放开手脚大干快上了!”章顺龙指着排排厂房和仓储式建筑,向我介绍道:“村民有能力的在此建厂,不办厂的则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或村集体分红方式,获得固定收益。现在我们东衡村的百姓是幸福的,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很富裕,集体经济也十分丰足。最根本的是,解决集体经营性建设土地入市后,给农村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开始并没有懂得章顺龙这话的含义,正好A区一位入驻不久的农民钢琴厂厂长来找章顺龙询问仓储问题,我顺便问他入驻园区与以前作坊工厂之间的差别在哪里,他回答说:“老旧厂房设备相对落后,工人在生产线上的操作环境和现在相比很不一样。钢琴娇得很,对气温、环境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旧厂房常常让我们为这伤脑筋。新厂房就不一样了,尤其安装了全控设备,这些难题就不用再操心了。再有以前我们租用老厂房,大部分都是私建的,消防方面存在特别大的隐患。做钢琴的基本全是木质材料,消防不好,整个让人提心吊胆。另一个就是你在破旧的厂房里做出来的钢琴,就是制作再精良,人家买琴的进厂一看,心里就打嘀咕……现在就不一样了,谁来厂子参观我们都不怕,好比新娘坐在轿子里,里外中看!”
章顺龙在一旁听了村民的这番话也笑出了声,说:“我们这块废弃的矿山场,自从有了‘证’后,对村里的中小微型企业的帮助最大。”他解释,时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多为原集体的工业用地,主要是过去的乡镇企业用地。在各地大建工业园区进行招商引资的竞争态势下,对于大型企业来说,集体土地入市基本无法与工业开发区的土地供应形成有效竞争,但对于农村中小微企业则非常有吸引力。由于它们规模较小,一般难以进驻工业园区并享受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尤其是金融扶持政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拿地的中小微企业不仅获得了土地的稳定使用权,还可以放心投资,更重要的是可用集体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贷款,这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融资困难。“东衡村的钢琴产业发展,近几年突飞猛进,与此有关。”
“很有关系吗?”听章顺龙这么一说,我才知道一张“证”唤起的何止是沉睡的土地,更是撬开了农村经济的又一扇大门啊!“你有从中得益吗?”我顺便问刚才那位农民钢琴生产者。
“有啊!大着呢!去年我就用我的那块厂房地,贷款了300万元,解决了我扩大生产的一大难题!”他说。
原来,一个“土改”,带给农民和农村的好处,是滚雪球般的效应啊!据悉,德清自推广集体经营性建设土地入市改革制度以来,已经入市的土地至少有300多宗,实现新产业投资达35亿元以上,它们帮助农村振兴,带给农民实惠,成效显著。
有一天从莫干山北麓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镇领导一定要让我体验一下德清“洋家乐”,就安排我住在“郡安里”。入住时因为天色已黑,尚不知这“洋家乐”到底“洋”在何处,只是感觉在登记处办完手续后,有服务生驾着小车往山里走了十几分钟的车程,心想这宾馆够大呀!后来到了一栋嵌在半山腰的房子,说这就是我住的地方。进去一看,果然够“五星级”。
夜很静,一觉到大天亮。醒来听得“叽叽喳喳”的鸟叫,拉开窗帘,所见尽是竹园。再探出头一看:原来我住的房子孤零零的一栋楼,完全淹没在群岭竹海之中——环境实在无法想象,这“洋家乐”就是比咱“农家乐”会玩:你所居的房间外,除了通向外面的一条山路,其他丝毫不曾改动山体原貌,这让你彻底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这才叫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人虽住在山里,却最大程度地不干扰和破坏其一草一木。真的是本事!亏“洋”人们想得出!
但我也想到了另一个问题:这么大的一片山,没几栋楼(或者可能也就几十栋客房吧),老板投入的成本太大了吧!一大片山林,仅土地就得花多少钱嘛!可大片大片的土地仍然是山与林,它根本没有客房,老板用什么赚钱呢?
“是啊,这又是我们德清‘土改’的一大特色。”第二天清晨,来接我出山的县委宣传部负责同志给我解了心头之惑,“简单地说,这项我们称之为‘点状供地’的政策,是大的‘土改’的延伸。那些建设用地的布局应依山顺势、错落有致、间距适宜,投资商准备建多少,我们政府就给他供多少。德清的优势是山地多,但山地现在不是能随便开发的,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也是我们的国策和德清保持自己山清水秀本色的必要举措。再说,你真要将整座大山卖给一个投资商,一般开发商绝对也是承受不起这代价,政府实际上也不可能把那么大的面积作为建设用地卖出去。所以像我们德清的‘洋家乐’出名后,就有人想在秀美的大自然中开发独特的旅游项目。如果像老百姓开的一间间民宿,或像宾馆搞的一栋栋的酒店,对大投资者来说无法满足他的需求。而真的要买下一座山、几座峰,恐怕投资商本身也存在经济上的困难,更不用说他也无法从我们政府手中获得如此大的土地资源。怎么办?”
“是啊,这个你们又怎么解决的呢?”我对此十分好奇。
“办法总是有的,关键是要敢于去想,还要在改革措施下突破,这是根本。所以回过头说我们德清为什么喜欢改革,就是因为在不断深入改革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只要去为经济发展和百姓利益想,你所面临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问题越多,越逼迫我们不断去探索改革的路子。‘点状供地’的改革思路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路子。简单地说,即投资建设方可以按需要,在广阔的山林间‘抠’出一块真正投资的用地,然后利用租赁等方式获取周边的生态保留地,这样既满足了建设用地所需,又给政府解决了他所使用的这片山林周边的生态保护问题,同时也确保了投资商能够在投入资金外时量力而行。”
原来如此!德清探索的这种“点状供地”实际上是按照土地的特点,将那些不适合成片开发建设的地方,根据地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和发展潜力,结合项目区块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建筑物占地面积等点状布局,按照建多少、转多少、征多少的原则点状报批,有关部门则按照规划用地性质和土地用途点状供应。简而言之,就是将项目用地区分为建设用地和生态保留用地,其中建设用地建多少供多少,剩余部分可只征不转,按租赁、划拨、托管等方式供项目业主使用。“点状供地”创新了用地方式,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手续。利用这种供地新模式,项目在低丘缓坡中修建起来,并严格按照点状供地面积等量开发,将未纳入建设用地开发的部分作为生态保留用地,尽量避免对周边生态林地的占用。实际效果是,一栋栋建筑与周边的绿荫融为一体,置身其中,青山绿水,触手可及。
看中德清这块土地,想办国际水准“洋家乐”的一批高天成式的投资商,他们要的正是这般的“理想谷”。
那天县委宣传部负责人指着隐在群山峻岭之中的“郡安里”,说:“这么大的一片好地方能够给投资商开发旅游项目,如果没有‘点状供地’政策的支持,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最早遇到这个问题的就是高天成的‘裸心堡’项目,其总面积约450亩,但实际上他所用的建设用地仅为15亩。这么大的差异怎么建呢?经过多个部门反复调研和与投资商一起开动脑筋,最后用的方案是这样的:为了减少开挖原生土地,停车场依山而建、阶梯布局;原在半山腰的改造民房,大部分是利用空闲农房和农用地流转,不占用一分耕地;大面积的生态用地采用租赁方式,比如30年、50年一个租期,租期里你按多少钱向政府缴生态用地费,政府则用这些钱来监管和保护这片山林。这么一个节约用地指标的‘裸心堡’建设好后,其实真正占用的用地指标很少,完全实现了双赢——投资商凭借着好山好水的原始生态优势和国际化高档酒店业管理经验,赚得盆满钵满;给德清带来的效益同样是巨大的,拉动的投资达2.5亿元,还加快了山区就地城镇化,促进了农民增收,形成‘房在园中、园在林中、林在山中、人在画中’的生态休闲人居环境。”
如今“裸心堡”这样的高效旅游项目在德清有好几十个,它们成为拉动德清经济的重要一极,也为解决当地百姓的增收与就业提供了良机。
县改革办的同志告诉我:当年“裸心堡”的“点状供地”模式,就是浙江省“坡地村镇”改革的试点,操作起来还有点“抖豁豁”,后来成功之后,省里也十分满意,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推进生态“坡地村镇”建设的若干意见》,于2018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如此通过敢于改革而“抠”出地来的“新土改”办法,后又经国土资源部的完善之后,正式向全国推广,为振兴乡村作出了巨大贡献。比如位于重庆武隆的归原小镇,通过学习德清的“点状供地”经验,修建了一个乡村休闲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1163亩,主要包括36栋民宿建筑,其中25栋为新建民宿,11栋由原空置农房改造而来,被用作山里工作室、接待中心和茶室,其余8栋将陆续被改造成民宿、青年旅社、农事体验工作坊等。像这样的“边角”土地变成“黄金坞”的开发利用,皆缘于德清经验。
呵,德清人的一次改革探索,让多少土地从此变得那么美、那么生金产银,让人民那么热爱它,夸耀它!
这就是德清人的骄傲。
在改革的道路上,德清人从不满足。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永远在改革的路上……
这是因为,他们尝到了太多改革的甜头。
改革真有那么多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