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数据密码激活秀山丽川01(1 / 1)

德清清地流 何建明 3891 字 8个月前

来过德清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假如一生中有大半的时间留在德清这样的地方,就该是不枉此生年华呵!

是的,德清之美在于它的山川。山虽不高,但足够登高抒怀、远眺四方;水虽不深,但足够让人心旷神怡、滋润其中。德清的山虽也是由岩石组成,然而它的身躯不硬,反而给人柔软和绿色之感,常年如此。德清的水则是灵性之物,潺潺不息的活源头,鱼儿鸟鸭皆欢喜,人自然更离不开它。这里的山,四季泛着绿色的光芒和醉人的丰收之意,还有收拢冬天寒意的作用,因为雪花只在它的头顶担着,而从其身上淌下的雪水便是春天的暖流……

德清的山水,是上苍恩赐的。德清的山水,是这块土地上生活着的人的生命密码,假如缺其一,缺其质,德清就不会是德清,德清的今天也不会是这样。

德清人为了捍卫自己的山与水,其实是颇费心思的。现代化建设与原始的山水之间是有矛盾的,而“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其实也存在沟谷。历届党委和政府,一代又一代的才俊英杰,也曾贡献许多治理的智慧,但似乎难以完美化解这个矛盾,这是因为生活和生产的需求远比山水本身的滋生能力大。山无法承受每日蜂拥而来的游人,而每个游人亦非不食烟火,于是美丽的山在承受着环境与生态恶化的后果;水更不用说,德清原本的水是自流自足、鸭飞鱼欢,自这里的农民们有一天发现种地远不如养殖水产赚钱时,德清的水域便开始不堪重负。且不说湖塘被一片片“生吞活淹”,原本的农田多数也被开挖为养鱼养虾的池塘——一时间,德清山上满峰游客,山坡满地这“乐”那“乐”;乡村百姓的家前宅后,皆是湖塘水色,而这样的水非碧波**漾,却是污黄赤色,臭味异常。

农民养殖是自救自存自富的产业,不能关闭,湖塘仍需多多开拓;“洋家乐”“农家乐”是德清的品牌,同样需要漫山遍野地发展……可山水如何常青秀美,成了德清人的大难题。

曾经下了无数次大力,也曾经投入巨额资金处理桩桩违规事,但总是收效甚微。不是领导抓得不紧不严,而是干部们即使长了十条腿也无法完成点面上的全部检查落实;农民们和从业人员并不是有意捣乱,再细心的人能说管得好每一寸土地不受“玷污”,能保证每一池水污染物不超标?

不可能的事!

就说水,德清光是湖、河、塘、漾、溪……就有十几种不同水域和径流,更不用说其面积多大、数量多少。习近平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就推出了“河长制”,后来省里又有“五水共治”的决策,可谓举全省之力治理江河,历史上从未有过,浙江人称之为“深得民心工程”。这样的事德清肯定就是最先行的“试点县”之一。

五六年前,我到浙江采访调研时,就听一些地方的干部叫苦不迭,说:“我当过生产队长、公社社长和后来的乡长、镇长。但就是这个‘河长’当不了!”问他为啥,他苦笑道:“人虽然难管,但又是最好管的,因为人是按户口、属地及单位来管的,江河塘漾是流动的,你怎么管得了、管得好吗?”

可不,水是流动的,你如何管得住它呢?再说,你这河一头是张村、一头是李镇的,或者还有更大流域的江河,甚至超出了德清的地盘,你去管上游还是下游?靠近大海边的河流还有潮起潮落之势,你真管得?

如此一想,“河长”确实不易当,甚至不会比一般的村主任、镇长少费心力。

德清的水管得出人意料的好!水利系统的人告诉我:现在他们不仅能把德清境内的大小河溪水系质量完全按国家、省市的要求达标,而且还能为上下游地区提供精确的全流域水质与水文情况。“德清自己境内的水系水质肯定更有保证!”这位水利干部很肯定地告诉我。

“我们有平台,我们有‘智慧水利’呀!”这个自豪的口吻让人羡慕。后来我请“城市大脑”的操作人员打开德清水利示意图,才有“一线见天”之感:德清是多水的县域,大部分的水系又是上连下通的“活水过渡”源,管理这样的水系事实上最难,你既要承接上游,又得接受下游对你的评判,许多径流中的水质到底由谁负责其实很难说清,而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保持德清境内水系的水质和水文质量,德清人的高招和能力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把人工采集点换成自动智能采集网线。这是我们的第一招。”水利的同志说,他们已经在前年就完成了现有工情监测和自动化监测信息的集成,建立了涵盖水文、水资源、重要水利工程的网络化、立体化监测体系,将全县所有水系联成监测监控、预警预测、分析评价和高度指挥等智能化监控体系。

“所有大河大水都能一眼看清?”我有些好奇地问。

“当然。”人家德清水利人马上给我打开他手机上的“大脑”,随后轻轻点开“水情”一项,屏幕上就出现一张“德清水云图”——啊,真的好看,比真水、真河更有动感,而且你可以轻松地取得各径流的水量、水速、水深、温度等等数据,就像是一张德清的“血脉实时流动图”!难道不是吗?毛泽东主席早就说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其实水更是德清的命脉,没有水或水质差的德清,还是德清吗?

因为进入了“智能”与“数据”时代,德清的水也变成了一团“云”——“云”(智能)的水具有超凡的魅力和吸引力,因为原来属于地面上流动的水,现在通过数据和视频成了管理和治理者手掌上的“云”、脑海中的“云”。而通过数字计算,管理者便可预测未来的水情,知晓未来若干年月中的水情变化……这不是很神奇吗?

我是一片云

天空是我家

朝迎旭日升

暮送夕阳下

我是一片云

自在又潇洒

……

德清水利人哼着《我是一片云》,将县境内的全域水系“整”出了个云端上的“赛车场”:规则与速度。并且将自己练出了“顶级赛手”的水平。

“德清现在的水域,不仅自己做到了达标和清澈,而且对上下游影响也很大。因为我们将德清流域中流出的水质情况与上下游分享后,就能清楚了解水到了德清境内为何变清、变好……这智能大脑测出的结果不会蒙人。这样上游就会明白他们流入我们境内的水质当初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而下游如果不认真治理好,就会在数据上出现与我们流入时的差距来,所以我们上下游给出的两个水文、水质数据,既检验了我们德清治水的工作质量,又反映出上下游水质与水文情况,你说这‘云’是不是蛮厉害?”

原来如此。

现在的德清水“大脑”自2019年以来,已经全面担起了包含全流域水资源、江河湖泊、水灾害防御、水利工程、水行政事务等全方位的监管任务,继建立“水云智能图”外,还搭建和完善了数字化管理系统工程的“1161”管理平台,即1个全行业共建共享水利数据仓、1个全县统一门户、6大水利核心业务和1套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工作机制,做到“对象全覆盖、业务全过程”,对全域水利都能实现“智能感知”“智能模拟”“智能预警”“智能调度”“智能服务”……

“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吧:过去管不了、管不住的水,现在我们通过智能系统,真的可以达到管得了、管得住的目标!”烈日炎炎的夏日的一天,我来到1959年建成的德清大闸,已经退休的管理处老处长专程过来向我介绍了这座“上保杭州、下保湖州、东保嘉兴”的德清大闸的历史和曾经的功绩,而且深情地回忆起习近平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前来视察的情形。老处长指着门前的一块“龙石”,非常硬气地告诉我这座大闸的特殊地位,欣喜地讲到如今推行“智能水利”之后的德清之水已经“温顺”地听从调遣,化解了每一年的风雨突变之险,让德清在风调雨顺之中更多了一份温暖与温馨。

大水如光,小水如镜。能把径流之水治得如此服服帖帖的德清,又是如何治理每一块、每一塘的产业养殖与生活之水的呢?

“‘大脑’!还是靠‘大脑’!”

老实说,当我几次走过德清的山山水水,特别是看到农村一片又一片鱼虾养殖的水田后,心里就在嘀咕:这么多农民不种粮啦?为什么都在养殖?前一个问题在听完当地人解释后完全理解:过去的江南鱼米之乡基本很少种粮了,因为种粮远比不上种植其他农作物和养殖水产类副业产品。长三角一带的农村现在大多是这样,德清自然不例外。农民最讲实际,种一亩粮食,收成最好的时候,也就几百元;可种植其他作物,尤其是养殖水产,一亩稳稳当当收入三五千元甚至上万元,是家常便饭。听德清人说,养一亩青虾,收入四五千元,一个上年岁的老农,可以管理十来亩青虾,而且并不累人。这要让他种粮食,三五亩地他都要累得找人帮忙,一年下来也就两三千元收成,还要看天吃饭。养殖水产就省力许多,收入却是种粮的几倍。再傻的人也不再选择纯种粮了。至于一般中青劳动力,多数选择养殖黑鱼。德清的黑鱼十分出名,肉质细嫩口感好,在大城市的餐桌上很受欢迎,因此黑鱼养殖在这里的农村相当普遍,收入也高。至2018年,全德清农民们的水田养殖达到20万亩,总产量14.5万吨,年产值达36亿元,德清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著名的淡水渔业主要产区。然而养鱼多了,池塘的水污染也变得普遍。养殖尾水中富含氮磷营养元素,直接排放会对周边水域造成富营养化污染。一段时间里,这一问题让政府十分头疼,因为政府一方面要大力鼓励农民们通过养殖增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又为大量出现的养殖尾水污染担忧。

“你往紧里抓,就可能影响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你松一松,那千家万户的池塘就可能让你又吃治污的苦头。许多年里,我们一直处在两难境地之间,抓也不行,不抓更不行,最后到了不知如何抓为好的地步……”一位主管农业的副县长这样回忆道,“不是农民不想把水质搞好,搞不好水质他养殖大户损失也很大,因为没有信誉,产的鱼虾也不可能卖出高价。后来不少养殖大户,主动配合我们治理养殖河塘的尾水污染问题,可由于信息阻塞,养殖户之间所花的力气和功夫也不一样,相互之间也出现诸多矛盾与争执。治理水污染与发展养殖产业之间的矛盾一度十分尖锐,任凭我们干部和职能部门下多少力气,还是没能解决多少问题。”

“后来怎么解决的?”

“发挥‘大脑’和‘智慧城市’的威力……”他说。

“具体呢?”

“每个养殖户、每个养殖水塘、每块水田,我们都设置了监测信息网络,县城的‘大脑’平台上可以直接监测到每个乡镇农村养殖户名下的每一块水田的水情水质和养殖鱼虾的相关数据,只要一发现水质出现问题,警报器立即响起,监督人员便会迅速通知到相关的队员那里,限时察看和纠正。如果某个养殖户不能改进,几次警告后仍不整改,将取消他的养殖资格,这种情况出现后,养殖户的损失就会很大。因此现在的养殖户没有人会躲着避着不参与治理污染,反而是生怕自己有问题后没能及时发现与改进。”

智能“大脑”的治理,让人自觉服从,这是在德清看到的一种格外喜人的景象。德清本来水就多,如今你无论是走在城边的宽敞大道上,还是行走在乡间田埂边,目之所及,水田和养殖池比比皆是。阳光照耀下的水田,如一面面镜子映着天空,也映着百姓追求富裕生活的喜悦心境……农民们视水如命,是因为水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多彩。而水的“表情”则代表着养殖户的心境,所以这里的人,对水格外敬重和看重。

但养殖青虾、黑鱼或甲鱼,它们的尾水是一大问题。过去没有“大脑”的智能监督,养殖户之间相互扯皮、相互指责,但最后谁也说不清到底是谁的问题。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在被称为“德清东大门”的禹越镇,年轻的镇党委书记带我到了一个叫西坝里尾水处理场的地方,他告诉我,有了“智慧城市”之后,他们与之配套建立了固定的尾水处理场,这样就把几年来十分头疼的养殖尾水问题给一举解决了!

他口中的“网”,指的是全镇——禹越镇是德清全县养殖水产的主要基地,全镇共有19300亩黑鱼、青虾、甲鱼养殖水田,年产值达6亿元,其中黑鱼养殖占全浙江省的三分之二,年产量达1万吨。如何保护这一养殖重镇的水环境,智慧城市的“大脑”起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为他们靠它将所有养殖农户的水田全部纳入了网络化管理之中,也就是说,每个治理点都采用物联网技术,安装了电子探头,包括了水温、水质、气象等多种信息的采集。“这一方面起到监督水情的作用,更多的是帮助养殖户随时注意水质、水温和气象对养殖水产的影响,使其养殖完全进入科学规范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之中,也就是说,即使你是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只要你点开手机按几个键,你也能掌握池塘里鱼虾的成长与生存情况,知道了什么时候应该喂多少食、什么时候需要换水、什么时候可以买卖鱼虾了……”镇党委书记说,“大脑”管理帮助解决了农村生活和生产的实际需求,所以它极受欢迎。

尾水监控似乎不成问题了,但尾水最终到底如何解决的,我还是有疑问。

“不急,你来看看这个处理基地就明白了……”跟着书记来到“西坝里尾水处理场”,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鲜花和绿荫之中的四个颜色各异的大水池。

“这只是我们全镇154个尾水处理场的其中一个……”负责这项工作的副镇长费贵洪介绍说。这位曾经在30年前当过渔民生产大队书记的副镇长颇为自豪地告诉我,禹越镇对养殖水田的管理已经实现了全网化“大脑”智能管理了,在全县也是最早建立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可以说,我们是既有场所,又有机构,更有一批专业服务人员。中心就是养殖户之家,平时搞技术培训、市场指导等咨询活动,还包括了品种、物资供应、价格制定、市场交易、产品检测等实用性服务,而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一个数据检测平台,它既可实时监管,又可追溯查询等。禹越镇现在出了名的是我们的‘黑里俏’,它是禹越黑鱼的代称,名气可大呢!上海、深圳、哈尔滨等大城市都知道它……”

“黑里俏”是一个很调皮的形象,可见禹越的黑鱼非同一般。如何管理和养育这美丽俊俏的“黑里俏”呢?没有好水是不可能有质感鲜美的鱼儿的。

“我们全镇有近20000亩水产田,水产可以说是镇上和农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关系到全镇的社会发展与群众的生活与幸福指数。怎么管理好这些水田,涉及禹越镇的命脉与命运。我们一方面依靠组织起来的200多个养殖合作社,另一方面建立了154个尾水处理场,像西坝里这样一个尾水处理场,负责了周边38户水产养殖农户的尾水处理……”

154个这样规模接近的尾水处理场,我首先想的是农民们能否负担得起,如果负担不起的话,就可能不会从根本上解决尾水处理一事。

费副镇长听了我的问话,笑着解释道:“是这样的,我们德清县采取的办法是‘三个一点’,即县政府补贴一点,每亩补贴500元;镇上再补贴每亩300元;养殖户自己再出每亩200元。这样尾水处理场的费用就稳稳当当地解决了。建尾水处理场的事解决了,尾水污染也就自然而然地不成问题了……”

确实,走进尾水处理场,只见四个大水池严格按照污水处理的科学程序,分为生态渠、沉淀池、生物净化池、曝气池和湿地洁水池,通过物理和生物处理方法,处理掉养殖水体中的悬浮物、氮、氨等,使尾水达到国家的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从而确保水产养殖的生态环境和水产品本身的质量。

参观完花园一般的尾水处理场后,禹越镇领导们带我来到他们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这里有一个控制中心,是智能“大脑”的一个分支平台,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视频,调集全镇每一块水田的养殖信息,跟踪实时状况。“哪块水田在哪个时间里出现什么问题,或者检测发现它可能要出现什么问题,我们这个平台都会及时告知养殖户,同时监督他及时改正。而百姓有什么需求和情况,也能通过平台反馈到我们后台的终端,然后后台终端即向我们管理者送上相关情况报告,当我们在收到报告后,也会马上去督办。这样便建立了一个体系,一个管理水田生产和经济情况的体系。”

实物、实地、实证与实例……从禹越镇对每一块养殖水田的管理和治理,可以充分相信整个德清对水域的管理与治理。这里的百姓和他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处在统一的、科学的严谨管理之中,即使你一时大意,智慧“大脑”也完全可以代你完成你可能不容易完成的所有程序与必须做好的工作,同时它可以代替你完成和实现你所想实现的目标,而这样的目标与任务,“大脑”根据产业的生产与当地的生活方式已经事先为你设定好了。只要你能够“照章办事”,一切皆可在时间到来之时,收获成果。

禹越的“黑里俏”越来越俏,道理也在于此。站在田埂上,望着一片片波光粼粼的黑鱼池,看着它们活泛而快乐的情景,我不由为它们感到高兴和欣慰,因为它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生存与生长的一片好水好田,所以它们成就了自己的“俏”——美的身体、美的肉质,还有美的名分。

“现在我们德清的‘黑里俏’已经升格为‘芯片鱼’了!它们每一条鱼身上都有一块芯片,只要在特设的二维码上刷一下,就可以知晓这鱼的‘身份密码’——包括它的产地、生长期和出水时间、肉质情况等等……”费副镇长的这番话真的把我惊着了!

“芯片鱼?每条鱼上植着一块芯片?成本不会很高吧?”我“哎呀”一声之后,吐出了一串问题。听人家德清人是怎么回答的:“是这样。每条‘黑里俏’上都植了芯片……其实也不贵,那么几毛钱成本,但它对我们德清黑鱼的品牌打造带来的效果和实际价值就高出了成本的好几倍哩!”

原来如此。你不得不佩服德清人的精明与精细——“智慧城市”,处处是智慧,智慧又处处生金下银。其实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实践地德清,智慧早已是“金山银山”了。你说德清的渔民是不是真的很幸福?他们最先获得政府支持,搭乘着“智慧城市”的顺风车,行驶在通向金山银山的大道上,收获着金子与银子,更收获着幸福与快乐!

这就是“智慧城市”和“大脑”的魅力。

有两次到德清采访,我都住在下渚湖畔的一个度假酒店,虽然它并非豪华的五星级酒店,但我特别喜欢,因为它贴着湖,早晨能听得飞鸟叽叽喳喳的啼鸣,晚上能欣赏残阳下的绝美湖景。如果上午吃完饭到湖边走一走,在拂面的清凉晨风下,看着**漾的碧波中鱼儿蹿跃的情景,谁都会陶醉。每一次住在那儿,我都会早晚两次沿着湖边的道路,向酒店左右方向走出几千米,一是为了跑步锻炼身体,但更主要的是想在没有任何其他因素干扰下进行“私访”,这才是第一手资料获得的最佳途径……

出湖畔酒店往右走,是一个叫“沿河村”的小村庄,村委会几乎是与酒店并列在同一线上。看得出,这是德清式的标准“美丽乡村”——村委会所在地除了有村民们的各种活动场所外,还有各种精美的宣传栏,宣传栏中介绍村庄近期和远期的奋斗目标及年度工作任务。每一位干部都有责任目标,显然这里的干部很有担当。能勇敢地亮出自己的任务与目标,就是一种责任与使命,群众会监督你,你自己会有压力。而我的观察并非这些,我想更多了解沿河村的环境治理,因为所有沿河沿湖的地方,环境一般总是很难治理得令人满意,而这些地方的环境如果治理得不好,带来的影响就不是小问题。德清的村庄能不能普遍做好高水平的环境保护工作,这是我“私访”下渚湖的一着“心棋”……

这之前,德清文联和作协的同行,已邀我下过下渚湖观景,也领略了确实美得令人心醉的下渚湖风光。那天我们是乘着游船驶入下渚湖中央水域的,机动船所过之处,总将一群群或在芦苇枝头嬉戏,或在草丛中觅食的鹭鸟惊扰……那一刻,湖中波浪翻卷,船头船尾鸟儿飞翔掠影,船两侧的水中是鱼儿追逐,其景其境,着实美得让人不思他事,只沉浸于世外桃源般的美妙之中。湿地下渚湖有着宽阔而酥软的胸怀,绿色的水草特别茂盛,水质超好,所以大面积的湖中央,其实是天色两重:映在水中的与悬在苍穹上的一模一样,身临其境的游人不言自醉。

于是我在想:这么好的地方,如果有人群居住着,又将如何保持环境优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