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三十娶妻(1 / 1)

古代男子,先成家后立业,也便有了成家立业之语。子曰:三十而立。意为男人到了三十岁,便要站立起来,开始担负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了。

开元三十年(742),杜甫三十岁了。此时,他尚未娶妻,正过着潇洒狂放的人生。有了山水和知己,他似乎不再需要人生的伴侣。不过,这一年的杜甫,还是选择结束漫游生活,回到洛阳,为娶妻在洛阳与偃师之间的首阳山下建了一所窑洞。

想到娶妻,杜甫不免悲伤起来。据说,杜家世代为官,有祖训戒律,男子只有考取功名后才可成家。杜甫科考落榜,如今又一无所成,认为自己辱没了祖宗的颜面。于是,他重新立志,写下了《祭远祖当阳君文》:

…………

呜呼笔迹,流宕何人?苍苍孤坟,独出高顶,静思骨肉,悲愤心胸。峻极于天,神有所降,不毛之地,俭乃孔昭。取象邢山,全模祭仲,多藏之诫,焯序前文。小子筑室,首阳之下,不敢忘本,不敢违仁。庶刻丰石,树此大道,论次昭穆,载扬显号。于以采蘩,于彼中园,谁其尸之?有斋列孙。呜呼!敢告兹辰,以永薄祭。尚飨!

远祖杜预和祖父杜审言的坟墓皆葬于首阳山。在祖人面前,杜甫只好收起潇洒不羁的性子,认真地过起日子来。

杜甫之所以愧疚,除了自己一无所成外,还因为他打破了祖训。在这一年,杜甫迎娶了弘农县(天宝年间改灵宝县)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为妻。

而立之年的杜甫,即使无功名傍身,也必须成家了。杜氏家族,需要有后人传续香火。对于这门亲事,杜甫很是满意。一来,司农少卿为从四品官职,与杜家门当户对;二来,杨氏善良贤淑,知书达理,又有着如红蕊般的容颜,令杜甫对她喜爱有加。

杜甫的疏放与妻子的内敛极为互补,婚后二人一直过着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的生活。对于杨氏,史籍记载颇少,人们只能在杜甫的诗句中寻找她的身影。她是杜甫口中的老妻,是面如菜色,还能处之坦然的妇人,是为了养活儿女,可以不顾体面地沿街乞讨的坚韧女性。

杜甫的一生,可谓是游**漂泊的一生。然而,她从未埋怨过他们聚少离多的生活,也从不抱怨一人养家的辛苦,她只愿他心系苍生的悲悯情怀可以实现。

对于杜甫来说,杨氏门当户对,可对于杨氏来说,嫁入杜家,正是“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开始。

天宝元年(742),杜甫的姑姑因病去世了。随后,杜闲和继母卢氏也相继去世,杜甫原本富足的生活,一时间陷入困境。此时,杜甫第一次明白,什么叫作生活,什么叫作责任,什么叫作而立之年。

杜甫不再醉心游乐,开始收起心性,学着谋生。他教授学生,也开始于显达人士身边做幕僚。即使如此,日子仍是越发地难过。他不再是司马家的少爷,她也不再是司农少卿家的小姐。他们只能节衣缩食,生活上亲力亲为,才能让日子如常地过下去。

一个人只要还想活下去,便很难不向生活低头。这些年,杜甫过得不算开心,他的诗文主题从感慨古人、历史的变迁,转向感叹生活的不易。原来,一个人的一生,不仅会有人生的理想,还会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人有两条腿,现实也自然会有两条路。人可以靠本能完好地支配两条腿,人却不能靠本能驱动大脑,完好地支配人生。

当杜甫选择理想人生,他必定要放弃生活之路。虽然在众多人看来,实现了理想,也便等于保证了生活的富足。但谁又能知道,自己是否会如同杜甫一样,终其一生也不得志呢?

世人顾虑太多,所以多数人不能成为杜甫。对于功名利禄,杜甫越是在困苦中,越发懂得此乃身外之物。当他的儿子饿死,他仍是不改其志,还在忧心着百姓的生活。

他是那种,看见儿子饿死,便想到世间正有无数饿死者的人。难得的是,杜甫遇到了对的人。无论杜甫怎样做,妻子都毫无怨言。她嘴角的一抹微笑、她寥寥几笔的家书,总能让他再次坚定实现理想的信心。

即使日子艰难,杜甫还是会抽出时间游历。约于天宝二年(743),杜甫来到了宋之问的故居。

宋之问与杜审言是好友,是初唐时期的诗人。他的故居,建在首阳山的山腰,杜甫可以常常游览此地。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枉道祇从入,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也有一说,此诗作于天宝五载(746)。那时杜甫初到长安,为了结识名流,提高声誉,继续游历名胜古迹。当他路经宋之问故居时,感慨人情冷暖,世事无常,便写下了此诗。不过,杜甫此时住在首阳山,路过此地并写下这首诗也十分合理。

杜甫绕道经过宋之问的故居,见宅内并无宋家后人,只有游人随意进出,便问宋之问:“吾能否在此吟诗探访?”

一句问候,即使得不到任何回应,杜甫仍要问,因为这是对先人的尊重。探访时,杜甫向一位老者询问宋公的子孙家世,老者告诉他,宋家已无人了。杜甫听完,倍感寂寞和沧桑。他走在宋之问建造的园林里,回忆起自己昔日也曾年少,也曾无忧无虑,不禁感到悲伤。

走出故居,杜甫向山下走去。他越往下走,冷风越是凄厉。

真是“悲风日暮多”。

多数男子,三十而立,人生不过刚刚开始。杜甫的三十岁,却是人生幸福的终点站。他开始向下走,向深处扎,向灾难、贫困、逃难里滚。

然而,杜甫在冷风中立住了。“不敢忘本,不敢违仁”,是他对祖先和自己许下的誓言。

为了娶妻,他违背了一次祖训。这一次,他要忠于祖先,忠于自己。不得不说,三十而立的杜甫,虽然人生开始走向下坡,但其心性却正向上走着。

他也只有滚下去、扎下去,才能将“本”、将“仁”,发挥到极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苦难越多,其锋越利,其梅越香。

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些苦难正是扰人的风,而杜甫的妻子,也正是静静的树。有了她安于苦难的静,才断除了杜甫对于家庭的后顾之忧。

你若归来,我愿为君添酒更衣;你若离开,我愿以“静”助君,为这盛世、百姓、世道,作诗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