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1 / 1)

杜甫出生这一年,唐睿宗李旦先是将年号改为“延和”,又于当年八月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年号遂又改为“先天”,是为玄宗。唐玄宗太子之位来得颇为不易,若没有当初姑姑太平公主与他一起发动政变,他不会成为太子,更不会成为九五之尊。

昔日,武则天驾崩后,唐中宗李显继位。中宗懦弱无能,朝政大权逐渐向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转移。景龙四年(710),中宗被毒杀,韦皇后立李重茂为少帝,自己独揽大权,把持朝政。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不堪受其压迫,遂发动政变,韦后和安乐公主及其党羽皆被刺杀。李隆基被封为平王,兼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押左右万骑。

不久,李隆基与太平公主逼迫李重茂禅让退位,由睿宗李旦继位,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太平公主因拥立睿宗有功,常常干预政事。她见太子李隆基颇为精明,深谙政事,怕他日后干预自己参政,一心想另立太子。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矛盾日益尖锐。至李旦主动退位,把帝位传给李隆基时,两人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了。很快,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想要废除玄宗取而代之。李隆基得到消息后,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精心策划,于先天二年(713)将太平公主的党羽全部诛杀。太平公平逃入佛寺,三日后返回,被赐死家中,是为“先天政变”。

此后,大唐进入鼎盛时期,一派繁荣胜景。据《新唐书·食货志》所载:“是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绵百八十余万屯,布千三十五万端。”

政局稳定,国力富强,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杜甫出生在此时,又是杜家长子,其父杜闲对他颇为喜爱。母亲崔氏与杜闲夫妻恩爱,相敬如宾,本该是圆满幸福的一家,谁知事实难料,杜甫尚未记事,崔氏便因病去世。

杜甫对母亲没有记忆,诗中从未提及过母亲。在杜甫两岁多时,父亲将他交给姑姑养育,从此姑姑代替了母亲的角色(又一说,崔氏去世没多久,卢氏进门,杜甫不得不被寄养。也有说,直到杜甫九岁时,卢氏才过门)。

姑姑待杜甫极好,视如己出,甚至比待她自己的儿子还要亲近。有一年,河南瘟疫盛行,杜甫和姑姑的儿子同时染疾。姑姑在照料两个孩子时对杜甫更为上心,使得自己的儿子不幸夭折。许多年后,姑姑去世,杜甫想起这一段往事,将此写进了《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中:“甫昔卧病于我诸姑,姑之子又病间,女巫至,曰‘处楹之东南隅者吉。姑遂易子之地以安我,我用是存,而姑之子卒,后乃知之于走使。”

此后,每当提起姑姑,提起死去的表哥,杜甫便忍不住地难过。

失去表哥后,杜甫在姑姑心中变得更加珍贵起来。杜审言诗才出众,子女受他影响颇多,姑姑自然也有儒学修养。她常教杜甫识文断字,背诵经典诗文,带着杜甫畅游墨香书海中。

古有孟母三迁,是这一伟大的女性成就了一代亚圣。后有杜甫的姑姑,也在点滴中给了杜甫人情世故之教。杜甫怜悯苍生,感怀疾苦的思想,无不是受到姑姑的言传身教。

杜甫的童年,除表哥去世外,大多时候是快乐的。许多年后,当他饱受沧桑,身处异地他乡时,见昔日大唐风华不再,不禁回想起年幼时姑姑带他看公孙大娘表演剑舞的事。

开元五年(717),杜甫随家人来到了郾城。偶然上街游玩,杜甫见到了公孙大娘舞剑。这一舞蹈,在当时教坊盛名远播。这是一种身着戎装的舞蹈,需妖娆地舞动“剑器”,有时似蛟龙腾空,有时如潜鱼入海。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左 氵右项)洞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杜甫看公孙大娘舞剑时,有人说他当时五六岁,有人说是六七岁。无论具体年龄几何,总之这件事对杜甫的影响颇深。他用这首诗,记录了当时郾城盛况,也记录了百姓娱乐时的场景,更是记录了他对历史兴衰的无奈。

许是姑姑将家风早早传给了杜甫,他自幼酷爱读书。经史子集、经世治国著作,他无一不读。当他“读书破万卷”,果真做到了“下笔如有神”。七岁那年,一首《咏凤凰》在杜甫笔下诞生了:

凤凰出东方,翱翔于四溟。凤鸣如箫声,凤舞天下平。

王勃六岁能词,骆宾王七岁咏鹅,杜甫七岁便可咏凤凰。他是天才,他在翻阅史书后,发现如同自己这般有才学的人并不多见。他一一比较后,才有了“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的自信。况且,在杜甫十余岁时,他还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此梦让他更加相信自己绝非凡人。据唐冯贽所编撰的《云仙杂记》中收录的《文曲星吏》一文所载:

“杜子美十余岁,梦人令采文于康水,觉而问人,此水在二十里外。乃往求之,见鹅冠童子告曰‘汝本文星典吏。天使汝下谪,为唐世文章海,九云诰已降,可于豆垅下取’。甫依其言,果得一石,金字曰‘诗王本在陈芳国,九夜扪之麟篆熟。声振扶桑享天福’。后因佩入葱市,归而飞火满室。有声曰‘邂逅吾秽,令汝文而不贵’。”

在外人看来,此事不过梦一场,无须大惊小怪。可对于杜甫来说,却很难不当真。旁人观之,易清醒。当局者观之,自然要入迷。

杜甫有入迷的资本。纵算他并非文曲星下凡,但此生所留下的笔墨,已足矣是人间的文曲星。关于七岁咏凤凰这件事,许多年后,他写下了《壮游》,记录了这个能证明他是天才的时刻: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

…………

在古代,凤凰是儒家传统中有治世象征的神兽。他这一生,在诗中提到凤凰之句的多达几十处,可见凤凰对于杜甫而言,已是深入骨髓地喜爱。

青春年少,多的是无忧人;垂垂暮老,又少有坦然自在者。当杜甫咏出凤凰,“凤凰”二字,也成了他的谶诗。

要知道,凤凰注定要涅槃,注定要在欲火中焚化飞升。

他周游四方,做到了“翱翔于四溟”,其所见,却是“凤鸣如哀鸿”。杜甫一直渴望天下太平,但没有天下这座大炉的焚烧,杜甫可能也不再是杜甫。

这焚烧,让他痛,让他苦。他纵观世间,满目疮痍,见天,见地,见众生,唯不见俗物。

俗物都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