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尴尬的结尾就是虎头蛇尾(1 / 1)

我们多次强调过,一篇作文,最重要的就是开头和结尾。开头写得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但要是在结尾“掉了链子”,那么这成功的一半就得大打折扣。所以,在写作文的时候,结尾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

试想一下,如果一篇作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偏偏读到最后,却被一个平淡甚至乏味的结尾扫了兴,那么读者对这篇作文的印象必然会大打折扣。如果是考试,那么阅卷老师给出的分数自然也就不高。

一般说来,很多同学在作文结尾时,都容易犯这样的毛病:

第一,画蛇添足。

明明文章已经结束了,戛然而止,留下一些余味让读者自行体会是最好的选择。但偏偏作者不放心,非得画蛇添足地再加上几句话,这样一来,不仅不能让作文更出彩,反而可能因为破坏了文章的留白而拉低了文章的档次。

第二,拖泥带水。

有的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常常控制不好篇幅,总是文章写完了,才发现字数好像有点不够,于是就只能拖泥带水,啰啰唆唆,迟迟不肯收尾。

第三,空喊口号。

在作文结尾时,有的同学为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或抒发感情,会大喊一些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这样的结尾是最“煞风景”的。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把结尾写好,避免作文陷入虎头蛇尾的尴尬境地呢?以下的一些技巧想必能给你一些帮助。

第一,呼应开头,深化主题。

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这是最常见也最保险的一种结尾方式。这种结尾方式能让作文整体显得更为完整,让读者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比如:在《一件珍贵的衬衫》中,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则呼应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这样的结尾就会给读者一种“圆满”的感觉,二次点题也更进一步突出了作者的感情表达。

第二,总结思想,画龙点睛。

在结尾时,根据作文的内容,将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达成画龙点睛的效果,这也是一种不错的结尾方式。如《枣核》的结尾:“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第三,抒情议论,引发共鸣。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来作为文章的结尾,可以在深化感情的同时,引起读者的共鸣,让文章变得更有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通常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某些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写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好的抒情议论都是跟随文章的内容,自然而然生出的真情实感,而不是故意矫揉造作出来的虚假感情,只有真情才能打动人心。

如《花市》的结尾:“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虽没有激烈的情感表达,但却将其中的温柔缱绻描绘得真实而美好,更易打动人心。

第四,引经据典,增强气势。

既然有引经据典式的开头,那么必然也可以有引经据典式的结尾。根据作文的内容与中心思想,选择恰当的名人名言或诗句歌词等来作为结尾,既然能点题,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如《珍惜时光的分分秒秒》一文的结尾:“只有珍惜时光的分分秒秒,才能不虚度光阴,做应该做的事,这是经历了这件事之后给我最大的启示。朋友,‘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总而言之,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虽然篇篇各异,但其实也是有技巧可循的。但一定要记住,不能生搬硬套。想要真正把作文写好,关键还在于平时扎实的训练,以及临场发挥时的灵光一闪。

范文一

偶像哥哥

佚名

我的哥哥高个子、长头发,吃饭时头发梢都沾到了碗里的饭,但他还是不剪。哥哥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还呆里呆气的,不过学习特别好,常常考第一名,妈妈说,有这个优点就够了。

哥哥除了爱学习,还爱看电视,简直是个“电视迷”,什么连续剧、足球赛、新闻联播……他都爱看,有时哥哥可以一整天坐在家里看电视,我家以前那台电视曾坏了几次,那都是被哥哥看坏的。现在家里买了新电视,我想,这台新电视迟早也会被哥哥看坏的。

有一次,妈妈下乡了,这下哥哥可高兴了,因为他不但可以一整天在家看电视,而且可以随意教训我了。不过我要去补课班上课了,才不在家伺候他呢。没想到放学回家后,哥哥果然还在家看电视。哥哥就这样坐在新电视前看了一整天,到了晚上,他怕新电视累坏了,又打开旧电视看,这下哥哥看旧电视又看了一晚上。因为这几天新推出的电视剧哥哥是不会放过的,这样一直快到12点才看完,看完以后,还看晚间新闻。唉,下面又播足球赛了,哥哥就一直看到足球赛播完,还要看播音员说“再见”,才去睡觉。

哥哥是学理科的,每次学校表彰时哥哥都能领奖,常常榜上有名。我很羡慕他,总是想我的成绩要那么优秀就好了。上次学校建校八十周年的时候,爸爸毫不犹豫地给学校捐钱。每次哥哥开家长会,爸爸也去得最早,甚至还专门请假呢。就连学文科的毛姐姐也很佩服哥哥,曾几次上门来向哥哥请教。哥哥很大方,只要有人请教,他就细心地给别人讲解。

这就是我的哥哥。他不仅爱看电视,学习也特别好,不过就因为哥哥学习太好,总把我比得脸上不好意思,所以我也不知道有这样的哥哥是好还是不好。

点评

文章开头,小作者直奔主题,向读者介绍了自己的哥哥,“高个子”“长头发”“不爱说话”“呆里呆气”“学习好”。之后小作者又引出了哥哥的一个爱好——看电视。寥寥数笔,哥哥的形象就已经栩栩如生地跃然于纸上。

结尾处,小作者再次提及哥哥最大的两个特点“爱看电视”“学习好”,呼应了开头。

有趣的是,在小作者心中,哥哥既是“偶像”,又是自己前方难以逾越的“大山”。因此在介绍哥哥时,小作者的描述中总是流露出一种“嫌弃”却又“崇拜”的矛盾感情,使得文章读起来有别样的趣味性。

范文二

我最喜爱的茉莉花

何青

几片洁白的花瓣,拥抱着一簇嫩黄的花蕊,便构成了我最爱的茉莉花。

在南国,茉莉普遍极了,公园的花径、湖边的小路,常常会有它的踪迹。城市人家的阳台、乡村茅舍的屋角,也每每出现它的身影早晨,你走进一座园林或庭院,突然有一股浓香袭来,沁人肺腑。一寻访就会发现,啊,原来在僻静的角落里种着一株或几株茉莉,花儿正在悄悄地开放呢。这些白色的小花,就像那些谦逊、害羞的乡村小姑娘一样,不喜欢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的美丽,只喜欢在夜里、在人家看不见时舒展自己洁白的花蕾,吐出一缕缕芳香。你很难相信,那浓郁的花香竟出自这么低矮的灌木丛。如今,茉莉已成为南方许多人家的挚友,是南方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植物。清代有位画家写了一副颇有韵味的对联:“月挂荔枝树上,人行茉莉香中。”那是一种何等高雅的情调呀!

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和爸爸到一位叔叔家做客,他让我和爸爸临时住在他的小书房里。那一夜,我在异香馥郁中做了无数个美妙的梦,醒来发现枕头旁边有一串用线穿起来的茉莉花。花已经干枯,可花的芳香却进入了我的梦境。我不由得想起了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平心而论,茉莉的香没有玫瑰的甜、梅花的清、兰花的幽远,但它朴素自然、清新淡雅。农村妇女逢到什么喜庆日子,常常把它别在发髻旁,或者挂在衣裳上。可以说,茉莉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花卉了。这种大众化的花卉来自古波斯。据说,“茉莉”这个词是外来语,可能是梵语。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人们早已忘记了它的出处,而把它当作中国土生土长的花木中的一员了。

比起牡丹、芍药、玉堂春(木兰)来,茉莉只能算是花卉大家族中的小人物。然而它也像懂得“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似的,有粒花蕊,就放一分浓香。这或许正是茉莉花的可贵之处吧!所以,人们纷纷传唱着:“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听到这支歌,我仿佛有闻到了茉莉的花香。

点评

文章开头,作者通过对茉莉花形貌的生动叙述,直接点题,引出了“我”最喜爱的茉莉花。

文中,作者主要着墨于描述茉莉花的特殊和可贵之处,以及自己究竟为什么喜欢茉莉花。

文章结尾,作者以传唱度极广的歌曲《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中的歌词作为结尾,呼应了文章开头提到的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