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结尾就是呼应文章的开头(1 / 1)

之前说过,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最常见、最实用的一种写作方式。这种写作方式的好处就在于,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头和结尾的点题来突出文章中心,增强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另一方面则可以避免跑题,即便中途有所“跑偏”,最终也能在结尾呼应开头时“重回正轨”。

换言之,首尾呼应的写作方式,能够让文章更有逻辑性和完整性,在考场上也更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说一说这种首尾呼应的写作方式。

简单来说,首尾呼应就是文章开头和结尾都表达同一个意思,相互照应。也就是说,在文章开头的时候,你提到什么内容,等到结尾时,再呼应地强调一次,这样就形成了首尾呼应的效果。

具体来说,常见的首尾呼应写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开头点题,结尾呼应。

直接用开头的点题句来作为作文的结尾,让结尾和开头遥相呼应,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呼应开头的写作方法。

比如:一位同学的作文《宽容》中,开头是这样写的:“父母,宽容我们一些吧!你们总是苛求完美,光看我们的缺点,其实多看看我们的优点,我们会更努力。”

结尾直接呼应开头的点题句:“父母,宽容我们一些吧!”

第二,直接以标题作为结尾。

直接用作文题目来作为结尾句,让结尾与题目遥相呼应,这也是一种首尾呼应的方法。

比如:以《做一片云,真好》为题目的作文中,一位同学开头写道:“做一片云,那感觉真好!”

结尾则直接再强调一次标题:“任思绪飞扬,品味有生以来的宁静与淡泊,体验那种种神奇的万象,一切默默地开始,默默地结束,这就是云。做一片云,真好!”

第三,前因后果,遥相呼应。

作者在文章开头交代了某种原因,然后在结尾点出开始原因所产生的结果,前后形成一种呼应的因果关系,这也是一种首尾呼应的方式。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开头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结尾则再次点出:“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第四,开头点题,结尾扣题。

开头点题,结尾扣题,这就是点扣法。

比如:矛盾的《白杨礼赞》,开头写道:“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结尾再次扣题:“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其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第五,开头提问,结尾作答。

以问句形式作为开头,等到结尾再做出回答,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形成首尾呼应的效果,能让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比如:在以《校园里的美》为题目时,一位同学的作文开头是这样写的:“校园呀,你美在哪里?那操场的杂草丛生,那球场只有一个篮球筐?难道这是你的美?”

结尾则做出回答:“我真正明白了,校园的美,在每个人心灵的深处。”

第六,变换句式,加深表达。

在结尾呼应开头的时候,通过句式的变换,以另一种表述方式重新将开头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样不仅能和作文开头形成首尾呼应的形式,还能让作文的表达方式显得更为丰富。

比如:在优秀作文《微笑是生命给我最好的礼物》中,开头写道:“微笑是冬日里一缕温暖的阳光,它能让寒冷的人忘记严霜;微笑是朋友间一架绚丽的彩虹,它能让敌对的人忘记仇恨;微笑的困境中一种向上的力量,它能让逆境中的人忘记忧伤。微笑是生命给我最好的礼物。”

结尾则变换句式呼应:“正是那如阳光般温暖的微笑,将严霜融化;正是那如彩虹般绚丽的微笑,将仇恨放下;正是那充满向上力量的微笑,将忧伤抛洒。我感谢生命送给我如此好的礼物——微笑!”

第七,回环往复,前后呼应。

文章开头以什么为起点,到结尾时再重新回到这个起点,这就是回环往复法。在使用这种写作方法时,作者也可以自行在开头设置一个情境,结尾时再重新回到所设置的情境中,与开头相呼应。

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开头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结尾时又再次回到了最初的情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第八,先客观叙述,后展开议论。

以对客观事物的叙写来作为开头,在结尾时则针对开头所叙写的事物展开议论,以此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这种先叙述后议论的方式,也是首尾呼应的一种。

比如:在作文《老师的蜗居》中,作者开头写道:“我的老师,一家四口还挤在一间不满十五平方米的小屋。里面除了一张书桌、两张床,再也放不下其他东西。”

结尾展开议论:“我们极力赞颂老师的蜗居,并非仅仅歌颂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忘我工作的精神。更主要的,是想借此向社会呼吁:希望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今后能够不再住这样的蜗居了。”

范文一

家乡的古塔

佚名

我的家乡锦州处于辽宁省西南部,是关内外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锦州海滨有风景秀丽的笔架山,每次潮涨潮落都吸引无数人驻足观赏这人间奇观。今天,我要介绍给你的是历经岁月雕琢,依然巍峨挺拔的古塔。

在锦州市古塔区矗立着一座塔,它是古塔区乃至整个锦州市的标志。史料记载,古塔建于辽代,高五十七米,是锦州最高的古代建筑,塔身呈八角形,塔檐共十三层,每个檐下都缀有硕大的铜铃,迎风叮咚作响。据传说,塔内还藏有佛教圣物舍利子呢!

今天,我随爸爸妈妈来到这座古塔下感受它的壮丽。远观古塔,他乡一位历经沧桑的巨人,穿越千百年的时空,静静地站在那里,观察人世百态。走进了看,它又像一个历史博物馆,一砖一瓦渗透出古人的智慧与汗水。它千年不倒,任凭风吹雨打而不歪不斜,从今天又延伸到未来。

整体看,青砖与绿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周围一丛丛绿树的衬托下显得温馨而和谐。再仔细瞧,这些被风化的壁画已模糊不清,可八角上的佛像、飞天壁画依然生动清晰,十分逼真。飞天的两只脚站在塔身上,双臂张开,昂首前瞻,像是要将所有的恩泽都洒向大地。

白天,我怀着崇敬的心在古塔下抬头仰望,偌大的佛塔在阳光下反射出点点微光。三五成群的小孩子来到塔前,在古塔脚下的音乐喷泉里嬉戏打闹。到了晚上,在星空的掩映之下,古老的佛塔更显得神秘幽静。

依傍古塔而开发建设的占地十二公顷的古塔地质公园,四季苍松翠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一睹千年古塔的风采,一睹家乡锦州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我为家乡有这座雄壮美丽的古塔而感到骄傲,我爱家乡的古塔。

点评

文章一开头,小作者就直截了当地交代“我的家乡锦州处于辽宁省西南部……今天,我要介绍给你的是历经岁月雕琢依然巍峨挺拔的古塔”,以此点出了文章的主题。

结尾时,小作者又以一句“我为家乡有这座雄壮美丽的古塔而感到骄傲,我爱家乡的古塔”来呼应文章的开头。这种前后呼应的写作方式,让文章整体结构显得更为严谨。

前为叙述,后则抒情,前后呼应,让文章整体更加和谐对称,更进一步表达了小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范文二

难忘的一句话

苏州一考生

翻开语文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当看到这句话,我总会想起那件事……

那天阳光明媚,妈妈教我学骑车。学了一会儿,妈妈让我自己试试。我小心翼翼地上了车,手紧紧地握着车把,慢慢地蹬着,车动起来了!我很得意,暗想:骑自行车真容易,我一会儿就学会了!我哼着歌,开始加劲儿,快速地蹬起来。可是到了拐弯处,车把却不听使唤,哐啷一声车子摔倒了。我膝盖鲜血直流,疼得眉毛像泥鳅打架一样拧成了疙瘩,嘴巴张得大大的,哇哇大哭。

妈妈赶紧为我包扎了伤口,见我还在哭,便对我说:“都这么大了,怎么还哭鼻子呢?你不是总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吗?你的勇气跑哪儿去了?”

听了妈妈的话,我默默地爬起来,继续学。我紧紧握着车把,努力摸索骑车技巧。每次从车上摔下,我就想:一定要坚持下去,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就这样,我摔了一跤又一跤,终于学会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已成为我的座右铭,激励我不断前进。

点评

在文章开头,小作者引用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诗,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展开对往事的回忆。

结尾处,小作者再次引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与开头相互呼应,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像这样开头点题,结尾呼应的写作手法,是写作中最常见也最简单的一种首尾呼应法。

范文三

一次“伤心”的比赛

王晶

从“哇哇”降生的婴儿时期到现在十一岁,我经历过形形色色的比赛,但留在我记忆最深处的还是幼儿时代那次“伤心”的比赛。

我从小爱哭,听妈妈说,在送我去幼儿园时,一路上我坐在她自行车后座上哇哇大哭,引得过路的人投来惊异的目光。

记得有一天,幼儿园的阿姨一边让大家准备好小手帕,一边说:“小朋友们最爱哭,上幼儿园路上要哭,坐在幼儿园小凳子上还要哭,个个哭得好伤心!今天让小朋友们哭个痛快,我们举行一次‘伤心’比赛,也就是哭鼻子比赛。”平日最爱“伤心”的我第一个笑了,接着几个小伙伴也傻乎乎地笑起来。阿姨们不高兴了:“不让你们哭,你们偏要大哭;让你们哭,你们又笑!”

大家愣住了,不明白阿姨为什么生气。这时,最听话的宁宁捂着双眼,开始投入比赛。看着她哭,大家像得到什么启示似的,一个个号啕大哭起来。

我两手捂着眼睛,还不时地张开胖乎乎小手指,从指缝里偷看外面的一切:这个咧着小嘴,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眯起双眼哇哇干号;那个从眯着的眼缝中掉下一行“金豆豆”,还用小小的食指揉揉眼睛,擦去脸上的泪痕。男孩子的“哭音”让人捧腹大笑;女孩子们有动真情的,也有随大流的。

我呢,平时动不动就哭,今天看到小伙伴们有的一本正经动真格的,有的装模作样,以假乱真,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再看看幼儿园的阿姨们,她们没有一个生气的,而是笑眯眯地饶有兴致地望着我们。

“伤心”比赛结束了,幼儿园的阿姨们选出了哭得最伤心的宁宁为第一名……

不知为什么,自从那次“伤心”比赛后,我居然改变了一贯爱哭的毛病,性格变得开朗了,我的生活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点评

文章开头直接点题,引出了让自己“伤心”的一次比赛经历。然后结尾再次呼应,提起参加完“伤心”比赛后自己的变化。这种首尾呼应的方式称为因果呼应。即前面交代的是事件的“因”,结尾则以事件的“果”来与“因”遥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