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结尾,文章才让人回味无穷(1 / 1)

之前我们就说过,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开头和结尾。写好了开头,才能让读者产生往下读的欲望;而写好了结尾,才能让读者在读完文章之后依然有咀嚼回味的余地。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结尾呢?以下几种经典的结尾方式或许能给你一些思考:

第一,自然结束,水到渠成。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顺其自然,把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都表达完之后,就自然而然地让全文结束,不需要刻意去设计什么,直接以事件的结束作为文章的结尾即可。

比如:文章《一堂有趣的科学课》,它的结局是这样的: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第二,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首尾呼应的最为常见的一种作文结尾方式,这种结尾方式能够让文章显得更为完整,且更能凸显主旨,很多同学在写考场作文的时候,往往都会选择这种方式做结尾。

比如:一位同学的作文《战胜自己》开头是这样写的:善于战胜自己,这是我的长处。这个“自己”,是害怕困难缺少勇气的自己,成功时很得意扬扬的自己。

等到结尾的时候,又再一次与开头首尾呼应:善于战胜自己,这就是我的长处。困难前面不失掉信心,要有勇气战胜之:成功时不趾高气扬,要看到缺点,保持冷静的头脑。

第三,突出中心,画龙点睛。

这种结尾方式指的是,在文章即将结束时,以全文内容为依托,用一句话将主题思想表达出来,或者直接点明作者的写作意旨,以此作为结尾,让作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更加鲜明突出。

比如:一位同学的作文《承诺》就是这样结尾的:无论在人生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永远不会放弃,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这就是我的承诺。

第四,联想引申,升华主题。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最后结束时,展开联想,得出感悟,升华文章主题。

比如:一位同学的作文《花》就是这样结尾的:多姿多彩的花朵在校园里尽情绽放,也在我的心里播下了种子……

第五,引经据典,佳句收尾。

用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俗语警句等来作为一篇文章的结尾,也不失于一个好方法,只要用得好,往往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加强文章的情感表达。

比如:在优秀作文《美好的明天》中,结尾是这样写的:“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第六,巧妙发问,引人深思。

以发问的方式作为结尾,往往能更好地启发读者进行思考。

比如:在作文《我的语文老师》中,作者是这样来结尾的:“难道我的语文老师不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吗?你见过这样的老师吗?”

第七,戛然而止,出人意料。

这种结尾方式算是比较新颖的,它不是按照故事正常的发展逻辑来处理结局,而是用读者意想不到的方式,来让整个故事戛然而止,让人在目瞪口呆之余,也不禁为作者的奇思妙想所感叹。

比如:一位同学的创新作文《龟兔赛跑续》是这样结尾的:“正当乌龟为自己的聪明而夺得冠军沾沾自喜时,裁判宣布了一个令大家非常意外的结果——兔子赢了。原来,比赛的规则是比赛谁跑得慢。”

第八,情景合一,韵味无穷。

这种结尾方式是一种非常美的结尾方式,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融情入景,最终达成情景合一,给读者留下无穷的韵味。

比如:一位同学的中考满分作文《雨中品读》是这样结尾的:“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

第九,抒**感,气势不凡。

用抒情来作为文章结尾,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结尾方式,这样的结尾能够强化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比如:一位同学的作文《公园里的秋色》就是这样结尾的:“啊!我爱那迷人的秋色,我爱秋姑娘送给大地妈妈的一件衣服——秋天。”

作文结尾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不管你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作为结尾,都要记住一个原则,那就是结尾与正文应一线相生,经得起咀嚼,能够启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让读者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才是成功的结尾。

范文一

朴实的水泥工

“文心杯”全国作文大赛作品 覃桐蘅

他们,没有华丽的衣服,只有粗布旧汗衫;他们,没有一日三餐的美味佳肴,只有米饭和咸菜;他们,没有带花园的欧式别墅,只有在工地旁边随便搭起的一个小工棚,里面有几床散发着汗味的被褥、一些破旧的衣衫和干活用的工具——这,就是他们的“家”。他们就是由几个或十几个农民组成的水泥工装修队。

几年前的夏天,我家旁边的一个富商要装修一栋五层的套房。照富商的架势,他完全可以请正规的建筑队,为自己已经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的楼房铺贴上瓷砖,但是,他却出乎意料地请了由十位农民组成的水泥工装修队。

烈日下,水泥工们开工了。工具虽然不是崭新的,但他们个个干得很起劲儿。在他们黝黑黝黑的皮肤上有很多的伤痕,这是辛勤劳动留下的纪念。水泥工们的肩膀上搭着一条看不出颜色的破毛巾,累了就擦擦汗,接着继续干。工地里不时响起他们的阵阵欢笑声……水泥工们没有和我们一样的一日三餐,他们只有午饭和晚饭。每次送饭的都是他们中某位工友的孩子——今天是你家的孩子,明天就轮到他家的孩子……饭菜虽然不丰盛,只有自家做的米饭和自家腌制的咸菜,但是他们吃得很香。饭菜虽然不多,但他们都谦让着吃,从不你争我抢。偶尔富商给他们送来饭菜,他们都是笑而谢绝。傍晚,收了工吃过晚饭,他们就借着城市的灯光,在工地旁席地而坐,谈天说地,然后挨个睡去……

不久,富商的房子大功告成,可漂亮了。在付水泥工工钱时,富商很想多付一些钱给水泥工们,可他们却婉言谢绝了。其中一位看上去年纪最长的水泥工,用粗糙的手把富商递过来的多付的钱转递回给富商,露出一口白牙,笑了笑,说:“虽然俺们穷,可这多付的钱说啥俺们都不可以收啊!只有俺们用汗水换来的钱,拿着心里才踏实……”于是,其他的水泥工也都笑了笑,表示赞同年长水泥工的话。

泥工虽然没有说出哲理深奥的话语,但这普普通通的几句话,深深地感动了富商。

后来,水泥工们悄悄地走了。但他们留下了一种珍贵的东西——朴实。水泥工们虽然穷,但他们身上具备着一种千金难买的东西——朴实的灵魂。这朴实的灵魂,胜过世上任何奇珍异宝!

我赞美你们这些高尚、朴实的水泥工!

点评

这篇文章的结尾所采用的正是非常典型的抒情结尾法。小作者通过对朴实水泥工的赞美,再次点题的同时,又加深并强化了文中的情感表达,并实现了主题的升华。而结尾这种直抒胸臆的赞美,充满了小作者的热情与感叹,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范文二

踏着落叶走

蓝森

叶子一片片落下,铺满了林间小路。

我踏着这条小路,静静地走着。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声音,只有踏着落叶时的那种轻柔的感觉在伴着我,落叶飘零,万物肃杀,大概没有几个人喜欢这秋末的景色吧。我却以一颗纷杂的心,在我所钟爱的季节里漫步。看着春夏时节那争盛时的绿叶,此时变为衰老的黄叶在风里飘零不定,我不知道有什么感觉,只觉得世间万物大概都如此,由产生到发展到盛期,再到衰老以至死亡是一个过程。我没有像有的人那样,看到黄叶飘飞会哀叹,会感到悲凉。

又一片叶子落下了,我弯腰拾起它,拿在手里把玩着,只觉得它的一生就像人的一生。人生是短暂的,却又是严肃的。人,不过是这大千世界的一个匆匆过客,但既然来了,就该留下点什么,至少能证明自己来过,有忧伤,但终究有了信心和希望,勇于拼搏,就对人生意义的迷茫?自己的一些不必要的忧郁?不,应该留下对人生的正确认识和踏足于世界的坚实的脚印。

叶子落下了一片又一片……

起风了,叶子在风的包围中旋转起来,它是在与狂风搏斗。

拾起它,审视着它,就像品味着生活,体味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生活本来就是绚丽多彩的,丰富的生活中有欢乐、有痛苦、有挫折和不幸……但只要勇于拼搏,向生活挑战,那么幸福就会来到你身旁,使你快乐无穷。

我从林间走过,捡起片片落叶,同时心底也捡起一片人生的答案,虽然有些缥缈,有些遥远,甚至又有些费解……但我终有所收获。

我,踏着落叶走来……

点评

文章开头描述了一条铺满落叶的林间小路,“我”正踏着这条小路走来。然后便是思维随着落叶飘散而引发的种种联想。等到结尾时,小作者又再次点题,与开头的场景相互照应。但此时,“我”已是踏着“落叶”,表明此时此景,“我”已融入其中,融入了飘散的“落叶”里,成为景的一部分。这样的结尾营造出了一种十分美好的氛围,作者融情入景,最终情景合一,让人无限回味。

范文三

白纸和问号

王馨

人们常说:“父母就像一支笔,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可有一次,爸爸和妈妈在我这张白纸上打了一个问号。

那是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外婆。上公交车时,我看见地上有一张五元钞票,当我正准备问是谁掉了钱时,爸爸一把抓住我的手,将五元钱捡起来递给了售票员,还微微一笑,对售票员说:“三个人。”虽然那时阳光很好,但我却突然觉得心里灰蒙蒙的,爸爸的微笑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妈妈没说一句话呢?

在车上,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没心思去欣赏那美丽的风景,本来愉快的心情完全变差了。突然,我想到了一件事,就是那钱会不会是爸爸妈妈掉的呢?可如果真是他们掉的,那为什么爸爸连说都不说一声就抓住我的手把五元钱给了售票员呢?

到了外婆家,我依然在想这个问题,依然在想爸爸的那个微笑。“莹莹,你怎么了,无精打采的?”妈妈诧异地问。我知道,妈妈一定明白我在想什么,只是她并不想再提起这件事。但妈妈,你知道吗?你们的行为在女儿心中投下了一道阴影,你和爸爸这两个完美形象因此而轰然倒塌了。外婆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事,把我拉到她房间里。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外婆,没想到外婆又给我心里投下了一道阴影——她竟然也微微一笑。

回家后,我终于忍不住了,我把心里的困惑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没有说什么,只是又用那个表情来回答我微笑。

爸爸妈妈,你们这是怎么了?你们为什么在我心中安上一把锁呢?你们何时才能够送给我开锁的钥匙呢?何时才能够在我心中的白纸上抹去那个问号呢?

点评

在文中,小作者以“白纸”自比,“问号”则象征着她在成长路上的困惑。通过白纸与问号,小作者引出了自己成长路上的困惑,以及对人性与道德的思考。

在文中,小作者曾数次发问,想从身边的大人身上找到答案,但最终,直至结尾,她也依然没能解决自己的困惑,也没有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答案。

结尾的一连串问号,道出了小作者的困惑与纠结,同时也能引发读者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