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的文章写得不精彩、不生动、没有趣味,是因为我们笔下的描写不真切,太过于虚了,甚至只是泛泛之谈。换一个角度来说,写作的时候,由于同学们观察得不仔细,或是文字功底不深,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人物或景物,写出来的东西却“虚”得很,无法给人真切的感受。
那么,如何把文章写得真切,吸引读者的注意呢?
第一,同学们不仅要写故事和情节,更要详细地描述故事中情节发展的“具体过程”。所有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同学们应该抓住关键人物的特征,描写他具体行为表现。我们不但要写出人物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更应该突出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表情是怎样的,心理是怎样想的。做到了这些,故事和情节的具体过程就详细了,文章就变得生动了。
比如: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画着十字。
睡觉还早。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
短短一段文字,详细地描写了桑娜的语言、动作和心理,刻画了环境的恶劣,以及她对出海打鱼的丈夫的担心。
第二,同学们要运用描写再现故事最为精彩的情节。
而想要再现精彩情节,需要把事件描写和自己的感官感受融合在一起,需要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举个例子,叶君健的《看戏》中有这样一段: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
女主角的精彩表演是正面描写,观众的反应是侧面描写,正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巧妙结合、相互辉映,才再现了女主角表演的精彩绝伦,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需要注意的是,再现故事最精彩的情形,同学们必须抓住一两个特写镜头,通过细节描写来增加情节的丰富性。
总之,同学们平日应该多练习,学会如何把故事和情节写得真切,避免空洞和虚假,如此一来,才能写得生动,写出韵味。
范文一
分吃哈密瓜
佚名
国庆节的晚上,爸爸从冰箱里拿出一个哈密瓜放在桌上。我看到高兴地喊了一声:“吃哈密瓜喽!”便拉着堂妹站在桌前等爸爸分瓜。爸爸冲着我们两人微微一笑,手起刀落,椭圆形的哈密瓜一分为二了。啊!黄色的瓜瓤在明亮的灯光下闪着诱人的光彩,引得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爸爸让妈妈把其中的一半送给隔壁的陈奶奶。
我看着桌上剩下的半个哈密瓜,再看看爸爸,心想:看你怎么分,往日你可从来都是向着堂妹的。果然,半个哈密瓜在爸爸的手下变成了大小不等的两半。我屏住呼吸,没有出声,两眼却一动不动地盯着爸爸手里的刀。
爸爸的刀又在动了。小的一块成了两半,大的一块也成了两半。是手里的刀没拿准,还是另有原因?反正两块瓜的大小很明显。不用说,大的一块准是给堂妹的。
果然,爸爸伸手拿过那块大的向堂妹递过去。“呼!什么爸爸,偏心眼儿。”我在心里暗想。堂妹接过爸爸递过去的哈密瓜,却没有往嘴里送,而是转身递向坐在门边的妈妈:“大妈妈,您吃!”“不,兰兰,还是你吃吧!”堂妹坚持把哈密瓜给了妈妈。
她转身走回桌前,又把一块大点儿的瓜送到爸爸面前:“大爸爸,您吃!”爸爸没有说话,朝我看看,便把哈密瓜接过去了。我惊呆了,两眼望着堂妹。只见她又回到桌前,把两块哈密瓜拿在一起比较一下,把其中一块大点儿的拿起来,送到我的面前:“姐姐,你吃。”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把瓜接在手里的,只觉得脸上热辣辣的。我茫然到底扫视四周:爸爸……妈妈……堂妹……哈密瓜。
惭愧和内疚包围了我……
点评
小孩子总是有自己的小心思,想要得到最好的玩具,想要吃到最多的美食。小作者详细地描写了爸爸和堂妹分哈密瓜的经过,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叙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小作者对堂妹分瓜的行动进行了细节描写,一系列的动作和语言,突出了堂妹的可爱和懂事,也和小作者的“小心眼”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文章主题。
范文二
我的“快点”妈妈
“叶圣陶杯”大赛特等奖作品 于泽兵
“哎哟妈妈,请您不要催我!哎哟妈妈,请您不要催我!”这是我写给妈妈的一首歌。为什么要给妈妈写这首歌呢?因为我的妈妈是个典型的“快点”妈妈。
一日之计在于晨,所以我要好好珍惜这一美好时光,多睡一会儿懒觉。突然耳边响起一个声音:“快点起床,别睡懒觉了!”我边打哈欠边从屋里慢腾腾地走出来。妈妈看见了,极不耐烦地说:“知不知道几点了?什么!知道?知道还不快点去洗脸刷牙。”我只好跑去洗漱准备上学,妈妈又朝我“进攻”,又急又快地说:“快点去上学,马上就要迟到了。”话音刚落,我的脸上已经洒满星星点点的“标点符号”。
中午,我怀着愉悦的心情回到家。刚一踏进门,妈妈就送给我一份“大礼”。她一边掏手机一边说:“刚才你们老师发校信通留了作业让你们中午写完,快点去写。”于是,我闷闷不乐地回房间赶作业去了。好不容易写完作业,松了一口气。又该去上学了,我耷拉着脑袋走出家门,妈妈狠狠地拍了一下我的屁股,大叫一声:“快点!你这速度都赶上蜗牛了。”吓得我“刺溜”一声从妈妈面前消失了。
晚上,我回到家,想放松一下,看一会儿《体坛快讯》。妈妈不依不饶:“看什么电视,都几点了,快点去把作业写完。”晚上八点了,妈妈走进我的房间,看到我还在写作业,脸上立刻“晴转多云”,气愤地对我说:“还没写完?刘泽邦他们都在外面玩呢!你咋还没写完?快点快点。”终于该睡觉了,妈妈给我带来了“压轴戏”。声音不大却坚定有力:“快点去洗漱,洗完快点去睡觉!”
这一天,我过得昏昏沉沉的。总有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快点,快点……”
看,这就是我的“快点”妈妈。有一个“快点”妈妈,我哪敢找机会偷懒呀。我也深知,妈妈没完没了地催我“快点”是因为关心我,希望我成为一个优秀的好学生。所以,我很感谢我的妈妈。家有“快点”妈妈,有苦也有甜!
点评
“快点,快点”,妈妈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特色,小作者着重描写妈妈的语言,写了妈妈催促自己起床、吃饭、写作业的情景,刻画了一位性格有些急躁却又真心为孩子着想、不停操劳的妈妈的形象。
小作者的语言生动活泼,刻画人物形象细腻准确。读了这篇文章,你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和妈妈之间的互动?是不是耳边也想起了妈妈的催促和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