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仔细回忆一下,在我们生活中是不是时常听到小鸟“叽叽喳喳”地叫,树叶“沙沙,沙沙”地响,下雨时雨声有时是“淅淅沥沥”的,有时是“哗哗,哗哗”的……而你听到这些东西是不是觉得很有趣?
其实,这些声音不仅有趣,如果运用到文章中,那么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生动,让文章变得有声有色,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不信的话,来看这一段文字:大风“呼呼”地刮着,大树被吹得东倒西歪,树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突然,天空一道闪电划过,紧接着“轰隆隆”的一声雷响,豆粒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窗户上……
看到这样的文字,你是不是好像听到了风声、树叶响声、雷声以及雨点声?闭上眼睛,是不是就能想象出雷雨袭来的情景?这就是拟声词的绝妙之处!只要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可以创造出拟声词,且利用它来为自己的文章增色。
不过,同学们也应该注意,拟声词的运用虽然简单,却必须注意其准确性。也就是说,既然你要拟声,那么就必须“拟”得像,力求逼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不同年龄的人物说话,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孩子发出哇啦哇啦的声音;女生叽叽喳喳的说话;老太太在一旁嘟嘟囔囔着;戏剧演讲在咿咿呀呀地唱着……若是把这些拟声词弄混,那么不仅不能使语言生动,还会适得其反。
再比如:同样是雨声,“淅淅沥沥”是细雨,“哗哗哗”是大雨,“滴答滴答”是轻缓的雨滴,“噼噼啪啪”是急促的雨滴;同样是溪水流动,“潺潺”是平缓的溪流,“汩汩”是暗流,“哗哗”是急促的水流……若是用错了这些拟声词,就无法准确地描绘事物,更无法突出特定的环境,自然也就无法给读者鲜明的感受了。
总之,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的世界,每天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声音,这些声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妙。所以,同学们平日里应该仔细倾听、仔细观察,搜集这些美妙的声音,然后巧妙地运用到文章之中。如此一来,你的文章才会变得更加动人,达到以声托人、以声传情的效果。
范文一
让我爱恋的雨
衡阳一小学生
我爱恋南方的雨。
微风送来一片浓云,无声无息。沙沙沙,雨悄悄地来了。
起初,雨似根根银线,从苍穹的怀抱挣脱,无悔地冲向人间。于是,花儿笑了,草儿绿了,小树站得更直了,它们似乎争着吮吸这来自天上的甘露。雨越下越大,如豆粒打在地上,发出啪啪的响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屋檐上的滴水渐渐多了起来,连成一条条线,像天然的水帘,隔开了外界与小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江南自古是雨的天堂,也是诗的国度。朦胧中迎面扑来的清香,是雨带来的吗?不一会儿,耳边传来淅淅沥沥的声响,很轻,又很有节奏。我对雨声很熟悉,可每次倾听,总有不同的感受。“滴答,滴答”“沙沙,沙沙”“呼呼,呼呼”“哗哗,哗哗”……雨是多变的美妙音乐,听雨,就如同听一场音乐会。
爱恋雨,不管是细如牛毛还是倾盆如注,或平静或激烈,都是那样的美妙;爱恋雨的声音,无论是**昂扬还是低回缠绵,或滂湃或轻柔,都让人百听不厌。
爱恋雨的清纯,心在雨中变得更清、更纯……
点评
这篇作文作者运用了很多拟声词,“沙沙沙”“啪啪”“淅淅沥沥”“滴答,滴答”“沙沙,沙沙”“呼呼,呼呼”“哗哗,哗哗”……这些生动的拟声词,形象地描绘了雨演奏出的交响乐,让人闭眼倾听就可以感受雨的美妙。
不同的雨,发出的声音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所以,作者可以感受雨的激烈、平静,可以感受雨的激昂与缠绵。相信读者读了这篇文章也能感同身受,仿佛与作者置身于江南小镇,倾听雨演奏出的美妙音乐。
范文二
农家早晨
宿州一学生
暑假里,我和爸爸来到了乡下的爷爷家。
爷爷家坐落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四面环山,村前有一条小溪整天“叮叮咚咚”地流淌个不停。
“喔喔喔”,农家的早晨是从大公鸡的鸣叫声中开始的。东院的鸡鸣声刚落,西院的公鸡就接着高唱起来,此起彼伏,一呼一应。
我悄悄地爬起来,朝窗外一看,哇,天已经亮了。
“吱吱呀呀”,院门打开了。奶奶一边“咕咕”地叫着,一边把一群鸡朝门外赶去。我忙跑过去,双臂张开,“噢噢噢”叫着,帮奶奶赶鸡。那些母鸡突然见到生人,都舞动着翅膀,“咯咯哒,咯咯哒”叫着,跑了起来。
“霍霍霍”,爷爷正在屋角磨镰刀,他左一下右一下,一会儿就把镰刀磨得亮亮的。爷爷又把大黄牛牵了出来,“哞——”黄牛的声音未落,羊圈里的羊“咩咩”地回应着。
“嘎嘎嘎”,一群鸭子迈着方步也走了来,奶奶忙撒下几把粮,让它们吃完好去下河。
“汪汪!汪汪!”小黑狗突然叫了几声,一定是有陌生人从门前经过。奶奶“吭吭”咳嗽了两下,黑狗不叫了,看来这都是平时训练好的。奶奶刚要去烧饭,“喵呜——”,小花猫在奶奶脚旁一边叫,一边磨蹭着,奶奶忙丢下一块馍。“喵呜”一声,小花猫就没了影儿。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门前的大杨树上,几只花喜鹊飞来飞去,一定是忙着找食物呢。
农家的早晨真是一曲欢乐的交响乐!
点评
农家的早晨就是一首欢乐的交响乐,“叮叮咚咚”“喔喔喔”“吱吱呀呀”“汪汪!汪汪!”“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光听到这些声音,你是不是就能感受到农家小院的热闹和生机勃勃?
没错,小作者准确地运用了这些拟声词,把不同事物、动物的声音描绘出来,令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可见,小作者是一个观察仔细、感情细腻的有心人。他运用声音来渲染环境,传达了自己对爷爷家的喜爱,达到了传“声”达“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