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悬念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开头提一个问题(1 / 1)

人们都有好奇心,对于未知的事情充满了兴趣。而勾起读者好奇心的最简单办法,就是在文章中设置悬念。如何设置悬念?最常用且最有效果的就是提出一个问题。你的问题,可以引起人们的思考,开启人们的思维,并且吸引着人们迫切地读下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举个例子,刘增山的著名散文《秋魂·秋色》中都运用了开头提问的方式:“秋是什么颜色呢?”一个疑问,设置悬念,引起兴趣,之后读者会想象自己印象中的秋是什么颜色,好奇作者心中的秋又是什么颜色。

再举个例子,若是你以《家乡》为标题写作文,若是在开头摆出几个设问:你知道我的家乡在哪里吗?你看到过我家乡的山吗?你游过我家乡的水吗?你吃过我家乡的美食吗?几个设问排比,是不是让读者对你的家乡充满兴趣?是不是想跟着你的文章看看你的家乡到底是什么样子?

开头提出问题,就是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最好办法。但是同学们也需要注意一点,并不是只有直接提问才能设置悬念,在开头叙述匪夷所思的事情也可以起到设置悬念的效果。

比如:格林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是这样的开头的: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读了这段文字,读者内心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小女孩会赤着脚走在街上?为什么她不回家过年?她的父母在哪里?她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就是促使读者阅读这个故事的动力,更是使文章精彩无比的关键。

在设置悬念的时候,你可以在一开始就解答这个问题,也可以把问题留下来,等到文章最后再做解答。问题留的时间越长,读者的好奇心就越重,悬念也就越大。

但是,千万不要过于吊着读者的胃口,若是你开头提出了问题,然后一直绕弯子,却不给出答案。那么读者就会失去耐心,放弃寻找答案,这个时候,你就得不偿失了。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一系列的问题来设置悬念,然后一步步地进行解答,如此一来,读者才能跟随你的思路,一步步地寻找答案。

范文一

试验品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 陈婷

说起试验品,大家可能会想起工厂生产的工具、机器,商店里的样品,可你知道吗?我家也有两个试验品,那就是我和我的妈妈。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人怎么会成试验品?这还得从我家的家庭成员说起。

我爸爸是个美发师,他开了一个美发室。每当顾客上门时,他总能热情周到地为他们服务。前些日子,社会上流行起直发,很多顾客都有烫直发的念头,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爸爸特意从常熟买回了几瓶烫直发的药水。但是,爸爸从没有为顾客做过直发,而且这种药水的功能也不知是否像人们所向往的那样。

为了让顾客得到满意的服务,爸爸决定在推出这项服务之前,先做个试验。可是,又有哪个顾客愿意做试验品呢?于是,爸爸把目光移到了我和妈妈的身上。最后,他选择了我,据他说那是因为我的头发比较长。虽然我一百个不情愿,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我还是被赶鸭子上架。

经过上药水、熨烫、洗头、夹直、再上药水、再洗头、再夹直大约三个钟头后,我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望着镜子中我那光滑柔亮、直如瀑布的头发,爸爸会心地笑了:“现在,我可以放心地为顾客做头发了。”

可没想到没过多久,又开始流行染发了。但染发的关键是颜色要调得均匀、上得均匀,为此爸爸还想先做个试验。这次,他又把目光移到了我的身上,我连忙摆手:“不行,不行,小学生是不能染发的。”就这样,妈妈不可幸免地成了他的第二个试验品。

可没想到染发的技术太难掌握,爸爸连试了三次才成功。妈妈的头发也由原先的黑色变成了浅黄,而后又成了浅红,最后又被染成了棕黄。虽然忙了整整几天,可老爸却显得特别高兴,他连声说:“现在可以放心了,现在可以放心了。”看到这一切,我才真正明白爸爸的良苦用心,为了保护顾客的切身利益,他付出了许多许多。

我真为有这样的爸爸感到自豪,同时我也想由衷地对爸爸说:有您这样的爸爸,我心甘情愿当您的“试验品”啦。

点评

文章开始小作者说自己家有两个试验品,并且提出问题“人怎么会成试验品?”是啊!人怎么会成为实验品呢?小作者家要做什么实验呢?实验的结果是什么呢?你是不是对这些问题很好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小作者的目的就达到了。

小作者提出的问题起到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而悬念设置好了,小作者就开始叙述事情的来龙去脉——爸爸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不惜用妻子和孩子做实验。这一问一答,使得文章结构自然紧凑,让情节生动有趣。

范文二

警察家的“小偷”

“新世纪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 王月妍

舅舅当了很多年警察,抓的小偷无数,在当地可算是赫赫有名的神探,不说让小偷们闻风丧胆,也足以让小偷们望风而逃了。

可是近几年来,舅舅家却常有小偷出没,这个小偷的行动诡秘异常,就连神勇的舅舅也奈何不了他。即便有时舅舅抓他个“人赃俱获”,可凭他偷的东西,也根本不能把他送上法庭。舅舅有时实在是愤怒极了,顾不上“警察不能打小偷”的规定,抓住小偷就是狠狠一顿抽打,家里便可以风平浪静几天;可过不了多久,小偷又兴风作浪起来。为此当警察的舅舅可是伤透了脑的。

这个让舅舅头疼的“小偷”便是他的儿子、我的表弟同同。你想知道他这个“小偷”偷了些什么吗?

一、偷“嘴”

去年夏天的一个早上,同同背上书包准备去上学。

“等一下!”舅舅一个箭步冲到门口,“同同,你妈昨天买的十根雪糕,早上起床时我看还剩下五根,谁也没吃,这会儿怎么只有三根了?”“我不知道啊!我可是严格按照你们的规定,一天只吃一根。今天的那根,我准备等中午最热的时候再吃。”同同义正词严地回答。

“你有咽炎,可不准多吃凉的东西。”“Yes,sir!”同同向舅舅敬了个礼。“那我可不可以检查一下你的书包?”同同把书包毕恭毕敬地给舅舅:“同志,请过目!”舅舅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也没发现雪糕的影。莫非那雪糕长翅膀飞走了吗?舅舅感到非常困惑。

同同若无其事地唱着歌出了门,刚转过楼梯口,同同便赶紧摘下头上的太阳帽,从里面取出两根湿漉漉的雪糕——好险!再耽误一会儿雪糕就化了。不只是雪糕,舅舅家里不明不白失踪的食物可多了。只要是同同想吃的,就没有他偷不了的。

二、偷“懒”

同同学电子琴,每天晚上都必须练上一个小时。那一个小时,舅妈不让任何人打扰他,因为老师说过,同同很有音乐感悟力,只要他自己努力练习,是会出成绩的。

舅舅、舅妈对音乐可是一窍不通,每天晚上,他们只要听见同同的屋里传出琴声就很放心。要是听不见琴声了舅妈便会在外面大声嚷嚷:“怎么不练了?”嚷嚷声一出,屋里又会传出声。刚开始练琴的那几天,琴声和舅妈的嚷嚷声总是此起彼伏,断断续续;可是没过多久,这琴声便不再断断续续了,一个小时里总是琴声不断。舅舅、舅妈可高兴了,以为同同真的在不停地弹琴呢。

等到同同去老师那里上课时,就露了马脚——弹得不怎么样啊。舅舅、舅妈也纳闷:就冲同同每天练琴那刻苦劲儿,也不应该是这个效果啊,于是,舅舅展开了对同同练琴事件的侦察。一天,舅舅抓准时机破门而入,发现同同正躺在**看漫画书,电子琴自己在反复地“唱”着。原来,同同弹了几遍后,就把练得差不多的曲子录了音保存在琴上,然后再反复地播放,他自己在一旁偷懒呢。

作为“小偷”,同同总是改不了偷偷摸摸的毛病,有时他会犯点偷偷看电视、偷偷上上网这样的小“罪”,有时也会来个“大案”——没考好的时候,要么偷偷改了分数给舅舅看,要么冒充舅舅在卷子上签名给老师看。一旦被警察抓住,这“小偷”必定会受皮肉之苦。

在舅舅家,警察捉“小偷”的故事就这样没完没了地上演着……

点评

警察家有小偷?是不是令人感到惊讶?文章的标题新颖奇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之后,小作者交代警察家的小偷竟然是警察自己的儿子,那么他又偷了什么呢?警察是如何捉小偷的呢?开头留下的悬念激发了读者对文章的兴趣,也让文章更具可读性。

同时,小作者的描写生动有趣,尤其是对于表弟同同语言、神情、动作的描写非常传神,突出了这个“小偷”的机灵、淘气和狡猾。

范文三

“藏书”的故事

江苏一考生

朋友,你知道“藏书”是什么意思吗?你可能会说:“不就是图书馆里储存书吗?”可是在我们家,“藏书”却另有意义。

我妈妈爱藏书。她为什么爱藏书呢?因为我非常爱读书,古今中外的小说以及科普书,我都喜欢读。我读过《西游记》《三国演义》《安徒生童话》《神秘的宇宙天体》等许多书。我太迷恋课外书了,一看就没完没了,有时忘了吃饭,忘了写作业,更忘了妈妈限制我的读书时间,大家都叫我“小书虫”。妈妈又高兴又担心,怕累坏我的眼睛,不得不把我爱看的书藏起来。她有时把书藏在床底下,有时放在衣柜里,可每次都被我翻箱倒柜地找了出来。

我也爱藏书,这是跟妈妈学的。我不但会藏书,还会藏自己。一次妈妈从书市买了许多新书,有《哈尔罗杰历险记》《幽默大王》《漫游科学世界》等。见到这么多书,我乐坏了,心想:万一妈妈把书藏起来,我不就看不成了吗?想到这儿,我趁妈妈没注意,迅速拿着心爱的《哈尔罗杰历险记》藏在凉台门后,津津有味地开始了“北极探险”。听到妈妈爸爸到处找我的叫声,我得意地“嘿嘿”直笑。

“藏书”浪费了我不少脑细胞,可“藏书”却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尽管这样,我希望妈妈不要再藏书了,这样我才能随心所欲地看书。

朋友,你能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吗?

点评

书,能给我们带来知识,给我们带来快乐。可是小作者为什么要藏书呢?开头小作者提出问题,并且给出解答——他所谓的藏书并不是普通意义的保存、储存书籍,而是具有不一样的意义。那究竟是什么意义呢?

阅读完文章之后,我们才知道问题的答案。原来小作者爱读书,妈妈却担心累坏他的眼睛。接下来,母子两人进行了“藏书比赛”,一个把书藏起来,一个藏起来读书。有趣的互动,活泼的语言,表现了小作者爱读书的可贵品质,也表现了妈妈对他的关心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