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多角度观察,就是指对同一事物,或不变立足点,只变换所观察事物的位置和方向,或是站在不同的观察点,对一个事物进行或正面、或侧面、或上面、或下面、或近处、或远处的仔细观察。
同学们都学习过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是苏轼描绘庐山景色的诗,通过从“横看”“侧看”“远处”“近处”“高处”“低处”不同的观察角度,突出了庐山不同形态的变化及千姿万态的景观——即横看绵延曲折,侧看峰峦叠嶂,远看高耸入云,近看丘壑纵横,高处云雾环绕,低处郁郁葱葱。
就是因为诗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色也大有不同。的确,生活中很多事物、景物都有多面性,我们很难了解全面。这就需要我们学会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多层次去了解,如此,在写作的时候才能描写得丰满立体,把事物、景物本身的不同形态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当然,多角度观察不仅仅包括方位的变化,还包括更多层次的角度。比如:静态和动态的交换。观察一个人物或动物,同学们不仅要观察其静态的特点,更要关注其运动、活动情况下的特点。
一名小学生的作文《奶奶家的猫咪》首先观察了猫咪的静态特点,“它耳朵尖,鼻子黑,圆圆的眼睛像一对大玻璃球”“嘴巴两边的胡子一抖一抖的,全身毛茸茸的”。紧接着,小作者又观察了猫咪游戏时的情绪,“我把玩具都拿出来让它玩,它特别喜欢小皮球,追着小皮球到处跑。它的身子真轻快,一跳就跳到我的小**……它一边‘喵——喵——喵——’地叫,一边挠门,爸爸把门打开,它就跑出去了。”
通过动静结合的角度,小作者把小猫咪可爱、活泼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得内容非常丰富,让人一眼就喜欢上这个可爱机灵的小猫咪。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需要学会调动各种观感,进行多层次的观察,即从视觉上观察其形,从听觉上观察其声,从触觉上观察其感,从嗅觉上观察其味。恰如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如此一来,从不同角度去描绘事物、景物,才能更具有感染力。
很多同学观察时,过于依赖视觉和嗅觉,而忽略了听觉和触觉。比如:观察春天的景物,他们看到了春天的花开,嗅到了花儿的芬芳,却没有听到风吹柳条的声音、鸟儿歌唱的声音,没有触摸到草儿的娇嫩、溪流的清凉。他眼里的春天可能很美,可就是缺少些灵动、生气。
最后,同学们还需要学会从虚实的不同角度来观察。这里的“实”就是指客观的实物、实景,而与之相对的“虚”就是观察者内心情感、想象、感慨等等。做到了虚实结合,描写才会更传神、生动。
同学们,想要更全面地了解某一人、事、物,我们就不能停留在对其片面的观察和认识上,立足于多个多度、多个层次进行仔细地观察,如此才能写出精彩生动的文章。
范文一
美丽的冰珠
安庆一学生
“下冰珠(冰雹)了,下冰珠(冰雹)了!”忽然,有人欣喜若狂地喊道。在北方长大的我脑海里顿时疑云密布:上海怎么会下冰珠呢?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疑惑地走到阳台向外张望,果然不错,灰蒙蒙的天空上挂了一片珠帘。
再看看我的同学们,已经蜂拥到了楼下。他们兴奋地叫着、跳着。这时,冰珠下的更大了,“噼里啪啦”地打在地上。同学们有的将伞倒过来,形成个大碗,接住了不少冰珠;有的拿起台阶上已堆积的冰珠,捏成一团打起了“冰珠战”;有的干脆站在冰珠中,享受着这稀有的冰珠浴。刹那间,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校园。
我呆立在阳台上,看着这些晶莹剔透的“不速之客”,它们打在花儿、叶儿上,奏出欢快的音乐,花儿、叶儿不住地点头微笑。渐渐地,我也被感染了,不由自主地将手伸出去,接住一颗“小珍珠”,顿时,手上感到一阵冰凉。我凑近了,凝神地端详:这冰珠不是我在北方看到的豌豆大小,而是像一枚晶莹剔透的钻石,洁白的小珠子在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浑身都是那么透亮。
冰珠下了两个多小时。放学了,我们走到室外,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令人神清气爽。我大步向前走,脚下不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我不禁感到这么有节奏的声音多像我愉快心情的写照啊!我远望大地,白茫茫一片,地上已铺满了厚厚的一层珠毯。我情不自禁地拿起一颗,用舌尖轻轻地舔一下,凉爽的感觉霎时间传遍全身。
啊!冰珠,我们欢迎你!
点评
美丽的冰珠来到这个世界,小作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观察和描写。首先,小作者通过描写同学们看到冰珠时兴奋、欢快的反应,体现了人们对于冰珠的喜爱,以及冰珠的罕见。
其次,小作者运用了眼睛、手、鼻子、舌头等,即从视觉上观察冰珠的晶莹剔透、闪闪发光;从触觉上感受冰珠“清凉”;从听觉上感受其“嘎吱,嘎吱”的声音。有声、有色、有光、有感觉,多种角度来描绘冰珠,使得文章更具有感染力。
其实,我们不管是写人还是物,都离不开“五觉”的感观感受。这里的五觉是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如此一来,我们才能把事物描绘得形象具体,文章的叙述才能更丰满,立体感更强。
同学们要学习这个小作者,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进行多角度的观察。
范文二
蒙古包前有条弯弯的小河
楚才作文竞赛获奖作品 塔娜格格
我的故乡在锡林郭勒大草原,这里有蓝天白云绿草滩,这里牛羊成群马儿欢。在一处地势稍高的草滩上,有我家的蒙古包,毡包前有一条弯弯的小河。
春天的小河是热闹的。
春天,小河在小羊羔“咩咩”的叫声中苏醒了,眼一瞪,腰一伸,笑了,撒个欢儿,像一条洁白的丝带轻轻地自由自在地向远方飘去,留下一路“叮叮……咚咚……”欢乐的歌。牧人们的身影不时地在小河边闪现,抡圆的套马杆蘸一下河水,甩出了天边鲜丽的朝霞。地皮软了,草青了,马儿、牛儿、羊儿在河边喝水,欢蹦,嘶叫。牧羊姑娘嘹亮的歌声在草滩上回**,百灵鸟在半空中也亮开了婉转的歌喉。阿妈提着古老的珐琅罐来河边提第一桶圣洁的春水,为全家人熬第一锅吉祥的奶茶。贪春的野鸭、鸿雁在小河中划起了彩色的小船。
夏天的小河是欢乐的。
夏天,小河在老阿爸的马头琴声中变得更加清澈了,水热热的,河岸青蛙跳,水中鱼儿游。河边不远处,芨芨草、艾蒿丛巢里的小百灵张着黄嘴在“叽叽喳喳”地叫着。河畔绿茵茵的草滩上野花争芳斗妍,小河水像乳汁一样滋养着沿岸的草滩,牛羊、马儿和水中的动物。蒙古包活似一朵绽放的大蘑菇,静静地守候在小河旁。此时的小河不管白天、黑夜都是生命的摇篮,花喜鹊在喝水的牛背上唱歌,红蜻蜓在轻轻点水,刚出蛋壳的小野鸭在河中嬉闹,阿爸在河中给羊儿洗浴,阿妈在河畔挤牛奶,就连蓝天上好看的云彩也喜欢在水中照镜子。花头蝴蝶飞,草尖蚂蚱唱。
秋天的小河是彩色的。
秋天,草原成熟了,丰收了,一片金色。草枝黄了,摇着金色的籽儿穗;虫儿的翅膀黄了,闪着金色的光;野**黄了,点着金色的灯。在秋草黄叶的映衬下,在阳光的照射下,小河也似乎变得橙黄了,更迷人了。这时的蒙古包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那儿笑了,笑看着晾晒在毡包门前木架上的奶酪、干肉、蘑菇;笑望着沿着小河畔散撒在草滩上膘肥体壮的羊群、牛儿、马儿。小河的上空银白色的飞机烟雾线长长划过,演绎着草原的时代气息。
冬天的小河是圣洁的。
冬天,小河在雪花的飘洒中睡了,睡得酣甜、潇洒,身盖一床乳白色的被子,像洁白的冻牛奶灌注成的“S”形银梯,又宛如一条长长的洁白的哈达。牛羊在小河畔蒙古包前的栅圈里静卧、反刍,牧羊犬在雪地里奔跑。欢笑声不时从银装素裹的蒙古包内传出,这时的蒙古包是牧人温暖的家。我和小伙伴在雪地里奔跑,在小河上玩耍,我们与雪花、草原、小河融为一体,成了粉雕玉琢的小天使。
蒙古包前弯弯的小河是牧人心头幸福吉祥的飘带,是草原时时流淌的血脉,是一曲永不停弦的马头琴声,是我心中永远歌唱的百灵鸟。
点评
本文作者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描绘了家乡小河一年四季景色的变化,突出了家乡景色的美丽,表现了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作者通过观察小河周围河水、一花一草、牛羊、蒙古包以及蒙古包的人们,多个角度描绘了家乡的民风民俗、日常生活。
大自然造就了草原的美和独特,作者的多角度观察,恰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不同时期草原、小河一物一景的千姿百态,使得文章精彩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