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8 哲学家之七——康德(1 / 1)

备注:等你讨论过了前面几位哲学家,特别是谈论过了休谟和柏拉图之后,再来讨论康德,你就会觉得没那么棘手了。

背景介绍

伊曼努尔·康德生活于德国东普鲁士的小镇科尼斯堡,一生可以说是平平稳稳。他非常自律,生活也非常有规律。据说,他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出门,以至于柯尼斯堡的居民看见他出现在自家门口时便会以他来校对手表。他是民主政治和人权的早期信奉者之一。跟他的前辈哲学家们一样,康德也研究了我们该怎么运用原理以及感知来了解这个世界。不过,跟休谟和洛克相反,康德认为,原理不但独立于感知,而且有其独立的作用。

讨论

时间与空间,是“超越”我们的存在而存在与这天地间的。不论有没有人类存在,这世间都存在着时间与空间。

A.我们是怎么发现了时间与空间的?

B.我们是用什么感官感知到了时间与空间的?

C.有没有可能我们的感知所获取的仅仅是时间与空间的一部分而已?

D.我们能不能借助原理更多地了解时间与空间?还是说,原理与我们的感知关联过于密切,以至于被感知给限制住了?

背景介绍

康德还写下了有关“事物本身”和“事物展现给我们的样子”这两者之间的差别。空间与时间之中的事物,比如说,引力和时间表,是以它们本身的样子存在着的,但是,我们对其的了解,仅限于它们展现给我们的样子。就好像我们在眼镜片上贴了一层红色玻璃纸,看到的东西都是经过这层玻璃纸过滤过的一样,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感知,也是贴了一层玻璃纸的。

康德认为,我们对事物的了解无法“超越”我们对其的体验,不过,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基本概念(也叫“先验观念”),比如说,1+1 = 2,作为我们思考的工具之一,尽管这些概念并非出自于我们的体验。他的这些观点,写在了他最为著名的一本著作《纯粹理性批判》(A Critique of Pure Reason)里。

更多讨论

· 你觉得,“1+1 = 2”是“先验观念”呢,还是我们数实物的体验所得出的结论?

· 有没有可能数实物虽然是教导小孩子明白1+1 = 2的办法之一,但1+1 = 2这概念本身并不需要拿实物来数?

· 我们的思索能否超越我们的感知?我们能不能思考一些很深的问题,比如说“空间是怎么来的”“大爆炸究竟是什么”,尽管我们对这类事物完全没有“感知”?还是说,你觉得这些问题仍然是以我们的感知为基础提出来的?

· 你觉得科学家会不会也不太可能针对我们无法“感知”的事情做出很好的解答?比如说,空间有没有第6维或是第7维?

进一步讨论

康德还认为,天地间也存在着道德法则,这道德法则也跟物理法则一样起着作用。他把这道德法则命名为“绝对命令”,并且说,人应该遵守道德,这并非仅仅因为这么做于人本身有利[91],更因为这是作为人的职责。而所谓的“绝对命令”,指的是“任何时候都须按照能成为世间行为准则的格言去行事”。

再来点儿讨论

· 你是否认为道德法则也跟万有引力定律这样的物理法则一样是世间至理?

· 你能否想出一条跟物理法则一样可奉为世间至理的道德法则吗?

· 大多数人都会谨守道德,比如说不偷窃、不乱打人。你认为他们这么做主要是为了个人利益,还是因为那是他们的职责呢?

A.这职责是指对谁的职责?

B.一条要求“不得偷盗”的法规能给你带来什么利益?

· “绝对要求”的基本意思,说的是“假如每个人都这么做,这世界就能变得很美好,那么,你就应该照此去做”。你觉得你的行为是否也应该以此为基准?这听上去像不像你从前得到过的道德教诲?

· 康德认为,一件事情到底该不该做,你需要以道德准则作为依据,而不是以假如那么做会带来好结果作为依据。举例来说,偷盗是坏行为,因此,不论这能带来什么好结果都不应该做。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也请你想想看:

A.偷了东西交给慈善机构,行不行?

B.向敌人撒谎,掩护你国家的军队撤退,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