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能让一件事情深刻地印入脑海。利用假想,也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拖延。自己想要什么就想什么,然后把想要的和现实进行对比。
纽约大学的加布里埃尔·奥丁根对这种将假想与现实对比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她将这个方法分为两步,而且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第一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果你想在高尔夫球场表现出色,就可以每天睡前想象自己能挥出完美的一杆,将球直接入洞。如果你想要的是一份喜欢的工作,那就想象自己真的得到那份工作的情景。如果你想要的是一栋房子,就想象自己会怎样布置那栋房子。第一步就完成了,很简单吧!
第二步,跟现实进行对比。也就是把上面的想象和现实进行对比。在高尔夫球场,想想自己是怎样表现的,是不是每次都输得很惨,因为没有按教练要求的进行练习。看看自己的现状,是不是每天上班出发前,心里都要斗争很久,因为你实在不喜欢这份工作,是不是自己的能力跟那份心仪的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如果你想要那栋房子,就看看现在的居住环境和自己的微薄收入吧。
在第二步中,现实中的问题会凸显出来。在你前进的道路上,它就是个拦路虎,需要你去打败它。
经过对比,人可能会变得更积极,用全部的力量去拼搏,让自己实现梦想,从而克制拖延心理。
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这个方法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走向反面,变得消极。
如果只做第一步,而没有第二步,会让人沉溺于幻想,对克服拖延症可没什么好处。奥丁根教授说,单纯地用鲜明生动的想象来描画心中的梦想,会让人变得懒惰,而失去行动的动力。在她的调查中显示,在换工作、改善人际关系等实验中,表现最差的就是只做了第一步的人群。可见,没有第二步,是完全不行的。
做了第二步,就一定能成功吗?也不见得。因为对比的效果,是让人内心认识到差距,这可不会给人带来欢乐,往往让人感受到苦恼而非动力。因此做完第二步以后,要对自己的心态做一次分析:你消极了吗?只感到烦恼而没有动力吗?如果是,就需要调整了。想象出来的东西,并不等于真的拥有,你并没有失去什么,干吗要烦恼呢?相反,只要你努力行动,就会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干吗不尽力而为呢?
为了在使用这个方法的过程中不会走向反面,我们把这两步进行了细化。
步骤一,找个安静的环境,进行思考,弄清楚自己目前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状况等。
步骤二,想想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找到一个可实现的理想。比如,谈一次恋爱,换一个工作,建立家庭,学习一样技能等。
步骤三,针对上一步骤的理想,让自己心生向往。描绘梦想的方法很多,单纯地想象或者用绘画、写日记等方法都可以。
步骤四,将理想和现实进行对比,找到差距。这个差距也就是努力的方向,不能跳过。
步骤五,对比之后,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找到缩小差距的方法。缩小差距的过程,就是克服拖延的过程,因此方法要切实可行,让自己有动力。
这个细化的步骤中,想象和行动是分不开的,想象不能脱离行动,想象只为找到动力,而只有行动才能带来结果。只有正确地运用这个方法,才能取得克服拖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