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袁术后,曹操把刀锋对准张绣。
长子曹昂死于张绣之手,这仇怎能不报?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十一月,曹操发动对张绣的报复战。刘表派部将邓济前往支援张绣,仍然无法顶住曹军的攻势。曹操攻占湖阳,生擒邓济,而后攻克舞阴才退兵。
由于有刘表的支持,曹操要彻底打败张绣,并不是容易的事。
次年三月,怨气难消的曹操再度进攻张绣。荀攸并不认可这种硬拼,他对曹操说:“张绣与刘表互为掎角之势,实力强大。不过张绣毕竟是一支外来的军队,粮食供给完全依赖刘表。时间一长,刘表势必觉得吃力,无力长期免费供应粮食,到时两人一定会闹翻的。我们不如暂缓出兵,等待时机,采取手段分化瓦解其联盟。倘若逼得太急,他们势必会互相支援。”
荀攸的分析合情合理,但曹操还是决意发兵,包围了张绣所在的穰城。
就在这时,有几个冀州兵叛逃到曹操阵营,带来一个消息:袁绍打算偷袭许都!
曹操大惊失色,赶紧从穰城撤围退兵。其实这个情报并不准确,袁绍的谋士田丰确实建议攻打许都,但袁绍并没有听从他的意见。也就是说,许都并不存在危险。只是这个消息过于重磅,而曹操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辨别情报的真伪,为了安全起见,他必须撤退。
此时刘表派出一支军队前往救援张绣,打探到曹操军队撤退,便直插安众,截住曹军的退路。同时,张绣也尾随而至,曹军有遭前后夹击的危险。然而,曹操却成竹在胸地说:“等我到了安众,一定能大破敌军。”所有人听了直纳闷,刘表已屯兵于安众,能顺利逃跑就不错了,还说这种吹牛皮的话。
但曹操绝不吹牛。
曹军抵达安众后,张绣也追了上来,与刘表援军对曹操形成前后夹击之势。曹操下令连夜在山林中开凿一条通道,张绣一看,断定曹军想改道逃跑,他便与刘表援军联手,全体出动,想一举消灭曹操。岂知这么一来,正中了曹操的计。原来曹操只是假装开凿险路,他料定张绣会来进攻,早把精锐之师埋伏起来,布下口袋阵,就等张绣送上门呢。
张绣军队一进到埋伏圈,曹军步、骑兵突然杀出,把张绣及援军杀了个措手不及。曹军也趁此机会,一鼓作气突破了封锁线。
后来荀彧问曹操:“您如何料定必破敌军呢?”
曹操回答说:“敌人挡住我退路,陷我于死地。兵法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故而我知道一定会打败敌人。”
曹操将战况的逆转归结为“置之死地而后生”,让我们听听另一个谋略大师是怎么分析的。
张绣急追曹操时,贾诩劝说道:“万万不可,追则必败。”张绣根本听不进去,眼看曹军快被包饺子了,怎么能不追。不出贾诩所料,张绣被曹操打得大败。这时贾诩又说:“现在赶快去追,追则必胜。”
张绣听得犯糊涂,问道:“我没听你的话,以致大败而回,如今都遭重创了,怎么还能追?”
贾诩催促道:“战场形势不断变化,先追再说。”
张绣对贾诩的才能深信不疑,虽然心里很纳闷,还是听了他的话,尾随曹军而去,果然击败曹军的后卫部队,总算挽回一点颜面。
回到穰城后,大惑不解的张绣问贾诩:“我用精兵追杀敌人,您说必败;后来用残兵败将去追杀,反倒打赢了。这都在您的预料中,不知是什么原因呢?”
贾诩笑道:“其实说来简单。将军您虽然善于用兵,但还不是曹操的对手。曹军刚刚撤退,曹操必然亲自断后,因此我判断您打不赢。曹操出动大军前来进攻,并没有遭遇挫败,实力没受损,却匆匆回师,可见是国内出现变故。击破追兵后,他必定要轻装疾进,赶回许都,只留下其他将领断后,这些将领虽然勇猛,却不是将军您的对手,故而即便是您以残败之师迎战,仍然可以获胜。”
听完贾诩的分析,张绣大为叹服。
曹操回到许都,没见袁绍来攻,却传来吕布攻打刘备的消息。
吕布与刘备这对冤家怎么干上了呢?
这还得从杨奉、韩暹两人说起。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江淮大旱。袁术没粮食,吕布也没粮食。
粮食紧缺导致了严重的问题。自从韩暹、杨奉背叛袁术而跟随吕布,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从袁术军队抢来的粮食吃光了,韩暹、杨奉两人在徐州、扬州之间大肆抄掠,即便如此,粮食还是供应不上,士兵们饥一顿饱一顿。怎么办呢?韩暹、杨奉两人一商量,既然吕布不给咱们提供吃的,索性就告辞,前去荆州投靠刘表吧。
两人便跑去向吕布辞行。吕布一听,这哪行,你们当我吕布是什么人,能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吗?韩暹与杨奉被吕布痛骂一顿后,悻悻而退。留下没饭吃,要走又走不得,如何是好?杨奉心里琢磨,干脆把吕布干掉算了。大家看,这就是乱世,今天投靠你,明天可能就在背后捅你一刀。
吕布是很厉害的人,光靠杨奉、韩暹两人显然干不掉他。杨奉便想到刘备,吕布抢了徐州,又赶跑刘备,两人关系势同水火。杨奉派人与刘备联络,刘备同意了。当时刘备驻军于沛县,杨奉率部前来会合。到了沛县,刘备设酒席款待,宾主觥筹交错,其乐融融。岂料酒刚喝一半,刘备使了个暗号,两边的卫士一拥而上,把杨奉捆了起来。杨奉醉意全消,一脸愕然。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寒光一闪,杨奉脖子微感凉意,头颅便已飞出。
刘备不是与吕布水火不容吗,为什么要杀杨奉呢?难道他不想夺回徐州吗?当然不是。刘备是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才做出了杀杨奉的决定。如今刘备落魄,投靠曹操,曹操虽接纳他,实则提防心很强。杨奉是被曹操打败后,才转而投靠袁术、吕布的,算是曹操的敌人,现在正好可借杨奉的人头,消除曹操对自己的猜忌心,这就是刘备的算盘。
杨奉一死,韩暹势孤力单,在下邳混不下去。他索性只带十余人逃往并州,作为白波军将帅,那里曾是他的大本营。但是韩暹运气并不比杨奉好,半途经过杼秋县时,被县令张宣所杀。
我们附带说一下白波军以及原凉州兵团一些将领的命运。
当年白波军三大将帅,韩暹去了洛阳,胡才、李乐留在河东。胡才被仇家杀害,李乐则病死了。原凉州兵团的将领,杨奉被刘备所杀,张济在攻荆州时中箭身亡,郭汜被部将伍习所杀,重要人物只剩下李傕一人。关中混战令李傕的实力消耗殆尽,不久后,曹操以朝廷名义诏令段煨等关中将领讨伐李傕,李傕兵败被杀,三族遭夷灭,段煨则被提拔为安南将军。至此,董卓余部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
杨奉被杀、韩暹出走,吕布失掉了左膀右臂,开始感觉不妙。虽然他名义上归附朝廷,实则拥兵自重。如果要给吕布贴上一个标签,除了“勇武绝伦”之外,恐怕就是“反复无常”。背叛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他背叛丁原,投靠董卓;背叛董卓,投靠王允;背叛刘备,投靠袁术;背叛袁术,投靠曹操。还能看到他有一丁点操守吗?
如今,他又想与袁术和解。
他把袁术整得那么惨,还有和解的机会吗?当然有。因为袁术就是只病猫,主动向他示好,他还会感激呢。乱世的故事就是这样荒谬。当然,吕布与袁术联合,并非要倚重袁术的力量,而是为消灭刘备做铺垫。他可不想在进攻刘备时,袁术突然从背后插上一刀。
刘备玩阴招诱杀杨奉后,收编其众,实力不可小觑,加上有曹操撑腰,对吕布的威胁越来越大。此时曹操率部讨伐张绣,无暇东顾,对吕布来说,正是消灭刘备的大好时机。
吕布麾下有两员虎将,一个是高顺,一个是张辽。
高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战将,他为人廉洁,沉默寡言,颇有威严,在战场上以善打硬仗而著称。他有一支亲兵营,共七百多人,号令整齐,每战必冲锋陷阵,战无不胜,故而有“陷阵营”的美誉。吕布虽倚重他的军事才华,却不太喜欢他。高顺为人耿直,别人都不敢惹吕布,只有他敢于谏言。
吕布的弱点是显而易见的,他十分情绪化,做事没有长远规划,随心所欲,反反复复。高顺曾对吕布说:“将军所作所为,没有深谋远虑,每当失利,总是说做错了,但怎么能一而再地做错呢?”吕布心知高顺十分忠诚,但忠言逆耳,毕竟听得不舒服,故而时间一长便冷落他了。不仅如此,吕布还削夺高顺的兵权,将其部众划拨给自家亲戚魏续,需要冲锋陷阵时才派高顺上场。
尽管高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他依然光芒四射。高顺率部猛攻沛县,刘备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只得向曹操紧急求援。曹操派夏侯惇驰援,援军也被高顺击败。此时的刘备已是孤军无援,再也顶不住高顺的进攻,弃城而逃。高顺攻破沛县,俘虏了刘备的妻子。
沛县失守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大怒,打算出兵讨伐吕布。
诸将纷纷反对说:“现在刘表与张绣在我们背后,若远距离奔袭吕布,许都就危险了。”
荀攸持不同意见,他分析道:“刘表、张绣刚刚遭到重创,必不敢轻举妄动。吕布骁勇,又有袁术当后盾,倘若纵横于淮河、泗水一带,一定会得到不少豪杰的响应。现在他刚刚背叛朝廷,人心尚未稳固,倘若我发兵前往,必定可以一举击败他。”
其他将领尚未表态,曹操便一言九鼎拍板道:“说得好,就这么决定了!”
攻占沛县让吕布声势大振,附近一些变民武装集团头目纷纷前来投诚,包括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等。这些武装集团的实力不一定很强,但至少可以滥竽充数。获悉曹操率大军前来,陈宫对吕布说:“曹操远道而来,我们以逸待劳,迎头痛击,可一战而胜。”
陈宫原本是曹操部下,与张邈一起叛乱,失败后就跟随吕布了。他心里对曹操十分不满,因此一马当先跳出来献计。吕布却若无其事地说:“不如等他前来,到时把他们统统赶入泗水淹死。”正如高顺所说,吕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却始终执迷不悟。在兖州之战中,他在握有先手的情况下,被曹操逆转局势,可是他仍然低估了这个可怕的对手。他的错误在于把曹操等同于袁术,他迷信武力,却忽视谋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有勇无谋意味着危险。
危险的到来比吕布想象得还快,不是来自外部,而是内部。深度潜伏的陈登来了个釜底抽薪,率一帮人马投降曹操——其实不能叫投降,他本来就是曹操安插在吕布身边的内线。陈登还自告奋勇,充当先锋,进攻下邳城。自恃骁勇的吕布几次出城作战,都大败而归。他再也不敢出城了,便龟缩在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