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版“农夫与蛇”(1 / 1)

对徐州虎视眈眈者大有人在,曹操、吕布都盯着这块大肥肉,袁术自然也不肯落后。

袁术突然出手,发兵进攻徐州。刘备派小弟张飞留守下邳,自己领军在盱眙、淮阴一线阻击袁术,双方势均力敌,互有胜负,相持一个多月。

张飞是一员猛将,上阵杀敌是他的能事,但管起政事来就不大得心应手了。很快,张飞就跟下邳相曹豹闹翻了。曹豹是陶谦旧部,估计是看刘备、张飞这伙外省人不顺眼,难免横眉冷对。张飞本来就是黑道混出来的,才懒得去摆事实讲道理,他只擅长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遂一刀结果了曹豹。这一杀不得了,陶谦旧部哗然兵变,下邳城顿时陷入混乱之中。

当袁术得知下邳兵变的消息,意识到这是推翻刘备的绝佳机会。他马上给吕布发去一封密信,劝他趁机袭取下邳,还答应给他提供粮食。对吕布来说,这简直是喜从天降。

我们说过,吕布这个人,只知道别人要感他的恩,自己却从来没有半点感恩别人之心。说白了,他就是十足的投机分子。吕布原本驻军于下邳以西,有了袁术的支持,他悍然发兵,由水陆两路东下,奔袭下邳。刘备的麾下中郎将许耽开城投降;张飞夺路而逃,但逃得太急,一不小心把大嫂给忘了。刘备的妻子落入吕布之手,同时还有其他将士的家眷,悉数成为人质。

这是三国版“农夫与蛇”的故事。

刘备是好心的农夫,吕布则是一条毒蛇。老巢失守,刘备无心恋战,急急忙忙回师下邳。然而,将士们的家眷都成了吕布手中的人质,已经没几个人有死斗之心了,到了下邳城,将士们早就逃的逃、散的散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刘备狼狈不堪之际,袁术的进攻并没停止。刘备左右受敌,只得收罗残兵败将,鼠窜至广陵郡。他并没能摆脱困境,在接下来与袁术的战斗中,又一次大败,退守海西。这时刘备前有强敌,后有大海,如果再不能扭转局势,很可能被赶下海喂鱼了。

饥饿与困乏如洪水猛兽袭来,这支残破的军队遭到灭顶之灾,士兵们为了苟全性命,竟然出现杀人食肉的现象。这一刻,恐怕连刘备也认为自己的理想就要灰飞烟灭了。

如此巨大的挫折与伤害,与其说是袁术所迫、吕布所逼的结果,倒不如说他蹿起得太快。羽翼未丰却飞得太高,岂能不急速下坠呢?

短短两年,他从一个默默无闻、几乎可被忽略不计的平原相,一下子成为徐州牧(刺史),几乎可以挤进全国地方割据势力的前十名。可是他的上位只是陶谦的决定,由一个外省人来统治徐州,陶谦旧将的不满情绪可想而知。刘备在徐州没有深厚的根基,他之所以引吕布这头恶狼入室,本意未尝不是想借吕布之威势以震慑徐州诸将。袁术的进攻只是点燃徐州火药桶的导火索,而张飞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差点把老大推入火坑。

刘备之所以大难不死,完全要归功于一人,这个人便是糜竺。

糜竺变卖家产,雪中送炭,帮助刘备度过粮食危机。即便如此,以刘备那点残破的兵力,如何能抵挡住袁术咄咄逼人的攻势呢?在这个时候,刘备反倒镇定了,大丈夫能屈能伸,时运不济,不妨夹起尾巴做人,他决定向吕布投降。

问题是,吕布刚刚夺了他的地盘,会接受他的投降吗?

会。

有三个理由:

第一,吕布与袁术有隙。当初吕布从长安逃出来后,前往南阳投奔袁术。袁术认为吕布狂妄自大,终不能为己所用,动了杀心,吕布不得不逃离南阳,投奔袁绍。因此,吕布虽暂时与袁术合作,但彼此之间毫无信任可言。

第二,吕布的兵力不足。他刚刚在兖州之战中被曹操打得大败,与之结盟的张邈、张超又已覆灭,逃到徐州时兵力所剩不多。这时的吕布面临几大困境:一是曹操随时可能南下,二是袁术在一旁虎视眈眈,三是他与刘备一样,是外来势力,在徐州毫无根基,难免受到徐州将领的敌视。光凭吕布一人的力量,显然难以应付。

第三,吕布不认为刘备是个威胁。在慧眼识英雄的本领上,吕布显然不如陶谦。在吕布看来,刘备就像一个突然中了头彩的暴发户,靠的只是运气。确实,刘备既无雄厚的实力,知名度也不高。他还不如孙坚的儿子孙策,当时许多名士去投奔孙策,却少有人前来投靠刘备。两年前北海相孔融向他求援时,刘备还为孔融居然听说过自己而大感意外。诚然,我们今天都知道刘备是盖世英雄,可是倘若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能认出他就是盖世英雄吗?他脑门上也没刻着“盖世英雄”四个字。吕布打从投靠刘备后,直呼他为小老弟,从这个细节也可以看出,吕布内心深处对刘备是不太看得起的。既然不认为刘备是个潜在的威胁,那么吕布也没有理由拒绝他的投降。

果不其然,刘备的请降书一到,吕布便爽快地答应了。他借口袁术没有如约提供粮食,与之反目成敌。吕布仿陶谦旧例,扔给刘备一个“豫州刺史”的虚衔,驻军于小沛,自己则称为“徐州牧”。

徐州的形势立时天翻地覆,从吕、袁联手对付刘备,变成吕、刘联手对付袁术。袁术机关算尽,却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计不成,袁术复生一计。

不久后,袁术又派人找吕布,要求与他结为亲家,由袁家公子迎娶吕布的女儿。这很明显又是向吕布示好,希望能以婚约结为同盟,彻底孤立刘备。

对袁术的要求,吕布满口答应。此时吕布的首要任务,是在徐州站稳脚跟,在羽翼丰满之前,能避开与袁术的战争就尽量避开,以免消耗自己的实力。

婚约只是一个幌子,对吕布与袁术来说,两人各自心怀鬼胎。袁术得到吕布的应允,迫不及待发兵三万,由大将纪灵指挥,攻打驻扎在小沛的刘备。刘备刚刚躲过一劫,哪里有力量来对抗袁术的三万兵马呢?无奈之下,只得再度低声下气地请求吕布出手相援。

面对刘备的求援,吕布营中众口一词,将领们都认为不要救,正好借刀杀人,借袁术之手除掉刘备,以绝后患。

吕布摇摇头,说道:“袁术若是击破刘备,向北联络泰山诸将,我们就陷入袁术的包围之中,所以,我们不得不救刘备。”

“不得不”三字,正说明吕布的矛盾。

表面上看,吕布接受刘备的投降,两人相安无事。其实哪能相安无事,你把人家的地盘都给端了,人家能不想着报复吗?吕布早晚是要除掉刘备的,但不是在这个时候。并非吕布良心发现,而是形势使然。他与刘备有共同利益,刘备在,他吕布就有一个缓冲带;刘备死,吕布迟早也要被袁术灭了。救刘备,无关感情,无关道义,只关乎利益,因此不得不救。

要怎么救呢?

吕布当然不会倾巢而出,他有自己的算盘。他点兵一千,跨上赤兔马,手提方天画戟,奔赴小沛。

各位看官,袁术大将纪灵统兵三万,而吕布只带了一千人要去救援,这点兵力也太少了吧。但不要忘了吕布的身份,他已答应与袁术缔结儿女婚约,两人是准亲家关系,纪灵无论如何也得卖他个人情吧。

果然,纪灵得悉吕布到了小沛,没有继续进攻。吕布把一千人马驻扎在小沛西南,派人去通知纪灵。此时纪灵也派人前来,约吕布前往军中会晤。

这会是鸿门宴吗?

若纪灵埋伏上几十个刀斧手,任凭吕布如何勇武盖世,恐怕也是凶多吉少。然而吕布答应得很爽快,难道他不怕纪灵耍阴谋手段吗?

作为枭雄,有些险是必须冒的。

更何况,纪灵在宴会上动手的可能性是很低的。首先,吕布的名望很高,毕竟当过朝廷二把手,即便说不上名震诸侯,却也算是大名鼎鼎,况且他与袁术还成了准亲家。其次,纪灵只是袁术手下的大将,就算他想杀吕布,也断然不敢自作主张,起码要袁术批准才行。其三,吕布此行前来,带的人马不多,明显是来劝架的,并非一味与袁术为敌。

因此,吕布毫不迟疑地去了,不止自己去,把刘备也拉去了。刘备也不得不去,去了尚有一线生机,不去的话,迟早要被纪灵打垮。吕布能不能成功调停,他心里也没底,可终究还是得试试。

吕布与刘备到了纪灵兵营,纪灵摆下酒宴好生款待。酒过三巡,吕布对纪灵说:“刘玄德是我的小老弟,被你们围困于此,所以我前来救他。只是我的性格不喜欢跟人争斗,只喜欢化解争斗。”

听到这里,纪灵一声不吭,只顾埋头喝酒。

单凭你吕布一句话,我纪灵就撤兵而去,那我也太没面子了吧?

吕布看出纪灵的心思,便唤人在营门处插了一根铁戟。大家看了很纳闷,插根铁戟做什么呢?吕布站起身对众人说:“诸位且看看我吕布能不能一箭射中铁戟上的小枝。若是射中的话,你们就各自罢兵;若是不中,你们就留下来决斗。”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这种解决争端的方法,从来没有过。有谁胆敢夸下海口,百发百中?就说奥运会的射击比赛吧,连世界上最有名的选手,在关键一击时,尚出现过打错靶的笑话。吕布这一箭,将决定一场战争的走向,决定数万人的死活,也决定他一生的荣誉。这种压力,不知要比奥运比赛沉重多少倍。

这不仅仅是考验他的箭术,更考验他的心态。

连围观者都心跳加速,手指颤抖,额头冷汗涔涔。吕布却面不改色,镇定自若地操起强弓,引弓拉弦,他的手臂纹丝不动,目光凝视着远处铁戟上的小枝。

整个军营内鸦雀无声,时间仿佛已然凝固。

“嗖——”随着一声轻微的声响,箭矢飞出。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跳到嗓子眼,有人祈祷这一箭准确命中,有人希望它射空。只听得“叮”的一声,那支箭撞上铁戟上的小枝。

那一刻,在场所有人的脸上都流露出同一种神情,那就是惊愕。

那一刻,吕布宛若天神。

凭这一箭,吕布创造了战争史上的罢战休兵神话。

凭这一箭,吕布的霸气名震天下。

凭这一箭,吕布的盖世武功千古传诵。

要知道,当一名神射手是何等之难,不仅要瞄得准,射得稳,还得考虑到风力的影响以及重力的作用。箭的飞行轨迹并不是直线,因为箭无法挣脱重力的束缚,故而需要略微仰射,但只要稍稍估算错误,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势必难以中的。这一箭看似简单,却非得经历几千几万次的枯燥训练,在这样高压的状态下仍能如此收发自如,是吕布潜意识中练就的本能。

原本以为胜券在握的纪灵只得从牙缝里挤出五个字:“将军天威也。”他无法讨价还价,因为这一箭足以摄其魂、夺其魄了。

在吕布惊天一箭的威慑下,纪灵终于与刘备握手言和。

倘若你以为吕布与刘备从此便和谐相处,那未免大错特错。

两人心知肚明,只是相互利用罢了。因为有袁术、曹操的虎视眈眈,两人才能暂时放下前嫌,谋求合作,但这种合作的基础是脆弱的。

纪灵罢兵后,刘备暗地里扩充兵力,在糜竺等人的支持下,把一些徐州兵并入自己的部队,人数已达万人。吕布终于发现自己严重低估了刘备的能耐,如果不采取措施,恐怕只能看着刘备坐大。他决定先下手为强,铲除刘备。

三国故事之精彩,就在于反反复复,各路豪杰纵横捭阖,今日是友,明日成敌。袁绍与袁术从兄弟变成敌人,曹操与张邈从生死之交变成敌人,何况既非兄弟、亦非生死之交的吕布与刘备呢?

吕布终于出手了,发兵突袭刘备,刘备不敌,小沛沦陷,刘备也成了流浪者。何处可以安身?他本是从公孙瓒集团中脱离出来的,当然不能再回去为公孙瓒效力;投奔袁绍吗?袁绍与公孙瓒是敌人,投奔他对不起老同学;归顺袁术?且不说袁术几度把他打得狼狈不堪,单说袁术这个人,就不是做英雄的料,投奔他显然前途渺茫。思来想去后,只有一个选择:曹操。

投奔曹操的好处显而易见。曹操与吕布是冤家,刘备倒向曹操,吕布的劣势就愈加明显。果不其然,曹操张开双手欢迎刘备的到来,并且当即开出一张空头支票,以刘备为豫州牧。曹操之所以慷慨地开出这个虚衔,是因为刘备毕竟当过徐州牧,为了彰显自己的诚意,不宜让刘备丢了身份。此外,豫州小沛曾是刘备的老巢,让刘备挂豫州牧的头衔,也可窥见曹操染指豫州的企图。

刘备投奔曹操后,有人提醒曹操:“刘备有英雄之志,留着他怕是后患无穷。”(备有英雄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

刘备在短短几年里,从默默无闻的一介武夫一跃成为不容忽视的地方军阀,没有点本事怎么做得到呢?但对于除掉刘备的建议,曹操还是有些犹豫不决,便唤来谋士郭嘉,询问他的意见。

郭嘉说:“这种看法不错,留着刘备定有后患。可是您兴义师为百姓铲除暴乱,推诚信以招揽天下英雄豪杰,唯恐他们不肯来。如今刘备有英雄之名,走投无路前来投奔,若是杀了他,定会使您蒙上残害贤良的恶名。倘若如此,那些能人志士势必人人自危,被迫另投明主,那么您还怎么去平定天下呢?杀一个人却失去天下士人之心,势必陷自己于危险之境,不可不明察。”

曹操深以为然。

而且,刘备并非毫无用处。

当此之时,公孙瓒、袁绍、曹操、吕布、袁术等人割据一方,谁也没有拥有绝对的优势,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广为招揽英才。正是如此,刘备才能在各势力之间游走,因为在军阀巨头们看来,他还有利用价值。

对曹操来说,刘备是对付吕布的利器。他拨出一部分兵力交给刘备,并提供粮食,让刘备得以重整旗鼓,杀回小沛,继续与吕布对峙。

兖州内乱与徐州内乱,暂时告一段落。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南方,看看少年孙策的崛起之路。